基于辅助扰流处理的硫铵饱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92316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7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辅助扰流处理的硫铵饱和器,其包括有采用锥形结构的锥形上室以及采用筒形结构的筒形下室,锥形上室之中设置有煤气进气管道、煤气出气管道以及硫酸喷淋管道,筒形下室之中设置有硫铵出液管道;所述锥形上室的侧端部设置有多个扰流管道,其导通至空气压缩机之中,每一个扰流管道均朝向锥形上室的底端部进行延伸;所述锥形上室的底端部设置有扰流端体,扰流端体之中设置有多个在其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导通的下料端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于辅助扰流处理的硫铵饱和器,其可使得煤气与硫酸得以充分的反应,进而使得煤气的脱氨效率得以显著改善,并有效避免了煤气携带一定的硫酸上升,进而对于设备造成得损坏。

The auxiliary diffuser treatment based on ammonium sulfate Satura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ream processing based on the auxiliary disturbance saturator for ammonium sulfate, which comprises a cone shaped conical structure of the upper chamber and the cylinder barrel structure in the lower chamber on the conical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gas inlet pipe, gas outlet pipe and the spray pipe cylinder under sulfate, chamber provided with ammonium sulfate a liquid outlet pipe; the conical chamber on the side end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diffuser pipe, the conduction to the air compressor, are toward the upper chamber of each tapered pipe bottom spoiler extends; the conical chamber on the bottom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spoiler end body, disturbance flow end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conduction between the upper end and lower end of the feeding hole; adopting the technical scheme based on the auxiliary diffuser treatment saturator for ammonium sulfate, which causes the gas to be fully reacted with sulfuric acid, and then make the The ammonia removal efficiency of the gas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gas can carry a certain amount of sulfuric acid to rise, thus causing damage to the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辅助扰流处理的硫铵饱和器
本技术涉及化工环保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辅助扰流处理的硫铵饱和器。
技术介绍
煤气在完成初步生产后其内部往往含有一定的氨气,过量的氨气在煤气的后续使用中不仅会影响其工作性能亦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故需对于氨气进行脱氨处理。现有煤气的脱氨处理往往采用硫铵饱和反应得以实现,即朝向煤气中导入硫酸,通过煤气与硫酸的混合以使得煤气内部氨气与硫酸生成硫铵并加以排出,从而完成对于煤气的脱氨处理。然而,现有的硫铵饱和设备在实际使用中,其一方面煤气难以确保与硫酸的充分混合,进而使得煤气的脱氨效果难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煤气在其上升过程中可能会携带有一定的硫酸,其直接导入至后续设备中易于造成设备的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硫铵饱和器,其可在煤气与硫酸进行混合过程中通过扰流处理以使得煤气与硫酸的混合均度得以改善,同时有效避免煤气在排出过程中携带有一定的硫酸进而造成设备的损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辅助扰流处理的硫铵饱和器,其包括有采用锥形结构的锥形上室以及采用筒形结构的筒形下室,锥形上室与筒形下室彼此导通,锥形上室之中设置有煤气进气管道、煤气出气管道以及硫酸喷淋管道,筒形下室之中设置有硫铵出液管道;所述锥形上室的侧端部设置有多个扰流管道,其导通至设置在锥形上室外部的空气压缩机之中,每一个扰流管道均朝向锥形上室的底端部进行延伸;所述锥形上室的底端部设置有扰流端体,扰流端体之中设置有多个在其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导通的下料端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锥形上室之中设置有至少3个扰流管道,多个扰流管道关于锥形上室的轴线成旋转对称。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多个扰流管道以对于煤气以及硫酸进行均匀而高效的扰流处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煤气进气管道包括有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的进气端口,进气端口内部设置有多个经由进气端口内侧壁倾斜向下延伸的导流端板,进气端口之中,每一个导流端板的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由进气端口内部延伸至其外部的导流端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向下延伸的进气端口以使得煤气在导出阶段向下延伸,以在使其朝向扰流端板对应位置运动的同时,有效避免硫酸在喷淋过程中进入至煤气进气管道内部,以造成管道内部相关部件损坏;与此同时,进气端口内部多个导流端板的设置则可有效避免进入至锥形上室内部后在其自身的上浮作用以及扰流气流的作用下重新进入至煤气进气管道内部,或避免上述煤气可能携带的硫酸对于进气管道内部部件造成损耗。此外,导流端板所对应的导流端口可使得煤气进气阶段的进气效率得以保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锥形上室之中,扰流端体采用弧形结构,且其朝向筒形下室进行弯曲;所述扰流端体之中的每一个下料端孔的直径均由上至下逐渐增加。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弧形结构的扰流端体以使得煤气与硫酸可在扰流端体位置形成湍流,进而使其混合均度得以进一步的改善;与此同时,扰流端体之中下料端孔的直径设置则可避免煤气与硫酸在未充分混合的状态下即进入筒形下室之中,同时亦可使得在气流作用下进入至筒形下室之中的煤气在其自身浮力作用下快速通过下料端孔以回到锥形上室之中。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于辅助扰流处理的硫铵饱和器,其可将化工生产产生的煤气导入至锥形上室之中,同时通过硫酸喷淋管道朝向锥形上室内进行硫酸的喷淋,以使得煤气与硫酸在锥形上室内部进行混合反应,反应过程中生产的硫铵则经由锥形上室流动至筒形下室之中,而脱氨后的煤气则可从煤气出气管道排出。上述硫铵饱和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当煤气与硫酸进入至锥形上室之中后,设置在锥形上室两侧的的扰流管道可朝向锥形上室下方输出扰流气流,煤气与锥形上室在上述扰流气流的作用下同时朝向扰流端体对应位置运动,并在上述位置受扰流端体的阻隔作用进行形成上下反复运动的混合运动。煤气与硫酸在上述混合运动中可得以充分的反应,进而使得煤气的脱氨效率得以显著改善;同时,硫酸在扰流气流的作用下始终保持在扰流端体对应位置与煤气相接触,以有效避免了煤气携带一定的硫酸上升,进而对于设备造成得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锥形上室、2—筒形下室、3—煤气进气管道、4—煤气出气管道、5—硫酸喷淋管道、6—硫铵出液管道、7—扰流管道、8—空气压缩机、9—扰流端体、10—下料端孔、11—进气端口、12—导流端板、13—导流端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辅助扰流处理的硫铵饱和器,其包括有采用锥形结构的锥形上室1以及采用筒形结构的筒形下室2,锥形上室1与筒形下室2彼此导通,锥形上室1之中设置有煤气进气管道3、煤气出气管道4以及硫酸喷淋管道5,筒形下室2之中设置有硫铵出液管道6;所述锥形上室1的侧端部设置有多个扰流管道7,其导通至设置在锥形上室1外部的空气压缩机8之中,每一个扰流管道7均朝向锥形上室1的底端部进行延伸;所述锥形上室1的底端部设置有扰流端体9,扰流端体9之中设置有多个在其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导通的下料端孔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锥形上室1之中设置有至少3个扰流管道9,多个扰流管道9关于锥形上室1的轴线成旋转对称。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多个扰流管道以对于煤气以及硫酸进行均匀而高效的扰流处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于辅助扰流处理的硫铵饱和器,其可将化工生产产生的煤气导入至锥形上室之中,同时通过硫酸喷淋管道朝向锥形上室内进行硫酸的喷淋,以使得煤气与硫酸在锥形上室内部进行混合反应,反应过程中生产的硫铵则经由锥形上室流动至筒形下室之中,而脱氨后的煤气则可从煤气出气管道排出。上述硫铵饱和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当煤气与硫酸进入至锥形上室之中后,设置在锥形上室两侧的的扰流管道可朝向锥形上室下方输出扰流气流,煤气与锥形上室在上述扰流气流的作用下同时朝向扰流端体对应位置运动,并在上述位置受扰流端体的阻隔作用进行形成上下反复运动的混合运动。煤气与硫酸在上述混合运动中可得以充分的反应,进而使得煤气的脱氨效率得以显著改善;同时,硫酸在扰流气流的作用下始终保持在扰流端体对应位置与煤气相接触,以有效避免了煤气携带一定的硫酸上升,进而对于设备造成得损坏。实施例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煤气进气管道3包括有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的进气端口11,进气端口11内部设置有多个经由进气端口内侧壁倾斜向下延伸的导流端板12,进气端口11之中,每一个导流端板12的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由进气端口11内部延伸至其外部的导流端口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向下延伸的进气端口以使得煤气在导出阶段向下延伸,以在使其朝向扰流端板对应位置运动的同时,有效避免硫酸在喷淋过程中进入至煤气进气管道内部,以造成管道内部相关部件损坏;与此同时,进气端口内部多个导流端板的设置则可有效避免进入至锥形上室内部后在其自身的上浮作用以及扰流气流的作用下重新进入至煤气进气管道内部,或避免上述煤气可能携带的硫酸对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辅助扰流处理的硫铵饱和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辅助扰流处理的硫铵饱和器,其包括有采用锥形结构的锥形上室以及采用筒形结构的筒形下室,锥形上室与筒形下室彼此导通,锥形上室之中设置有煤气进气管道、煤气出气管道以及硫酸喷淋管道,筒形下室之中设置有硫铵出液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上室的侧端部设置有多个扰流管道,其导通至设置在锥形上室外部的空气压缩机之中,每一个扰流管道均朝向锥形上室的底端部进行延伸;所述锥形上室的底端部设置有扰流端体,扰流端体之中设置有多个在其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导通的下料端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辅助扰流处理的硫铵饱和器,其包括有采用锥形结构的锥形上室以及采用筒形结构的筒形下室,锥形上室与筒形下室彼此导通,锥形上室之中设置有煤气进气管道、煤气出气管道以及硫酸喷淋管道,筒形下室之中设置有硫铵出液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上室的侧端部设置有多个扰流管道,其导通至设置在锥形上室外部的空气压缩机之中,每一个扰流管道均朝向锥形上室的底端部进行延伸;所述锥形上室的底端部设置有扰流端体,扰流端体之中设置有多个在其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导通的下料端孔。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辅助扰流处理的硫铵饱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晖张明朗谈正奎徐为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庆峰国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扬州庆松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