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8743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6 06:39
一种侧轨(1),形成为具备开口(10)的开口环形状,与圆环状的间隔外胀环(2)组合而与该间隔外胀环(2)一起构成内燃机用的组合油环(3),侧轨(1)具有:朝向径向外侧的外周面(14)、朝向径向内侧的内周面(13)、朝向轴向的一侧的第一轴向侧面(11)、朝向轴向的另一侧且与第一轴向侧面(11)平行的第二轴向侧面(12),外周面(14)在与第二轴向侧面(12)之间具有倒角部(30),倒角部(30)由以从第一轴向侧面(11)朝向第二轴向侧面(12)沿轴向分离0.05mm以上的外周面(14)上的位置为起点而朝向第二轴向侧面(12)一侧逐渐缩径的锥面形成。

Side rail

A side rail (1), formed to have an opening (10) opening ring shape, and the spacing ring expansion ring (2) combined with the interval of external expansion ring (2) together constitute a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oil ring (3), (1): the side rail has toward the radial outside th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14), the inn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radial direction (13), the first axial side toward the axial side (11), the other side in the axial direction and the first axial side (11) of second axial side parallel to th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12), (14) on the side and the second axis (12) between the inverted corner (30), (30) the chamfer part from the first axial side (11) towards the second axial side (12) along the axial separation of peripheral 0.05mm above the surface (14) of the position as a starting point towards the second axial side (12) side of the cone gradually shrinking 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侧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与圆环状的间隔外胀环(spacerexpander)组合而与该间隔外胀环一起构成内燃机用的组合油环的侧轨。
技术介绍
在往复式发动机(往复移动内燃机)的活塞中,除了用于对燃烧气体进行密封的压缩环,还装配有用于控制缸体内表面的油的油环。作为这样的油环,多使用向圆环状的间隔外胀环组合1个或一对侧轨而构成的组合油环。组合油环使用的侧轨形成为具备开口的开口环形状,由间隔外胀环以扩大直径的方式施力而在其外周面以规定的接触压力(面压)与缸体内表面接触。并且,当发动机工作而活塞进行往复移动时,侧轨的外周面在缸体内表面上滑动,在缸体内表面形成适当的厚度的油膜,并将附着于缸体内表面的多余的油朝向曲轴室侧刮落而防止油消耗增加。近年来,伴随着由低燃料消耗率、低油消耗等市场要求产生的内燃机用发动机的性能提高,对于组合油环也要求具有如下性能:通过活塞上升行程(压缩行程及排气行程)时的油拢起作用的控制、活塞下降行程(吸入行程及燃烧行程)时的油刮落作用的增强,而能降低对于缸体内表面的摩擦并减少油消耗量。并且,为了应对这样的要求而提出了使朝向径向外侧的外周面形成为各种形状的侧轨。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了将朝向径向外侧的外周面形成为在轴向中心位置具有顶点并且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弯曲面形状的侧轨。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9422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已知一般情况下如果减小外周面的向缸体内表面的接触宽度,则侧轨的相对于缸体内表面的摩擦降低,为了减小该接触宽度,而将侧轨的外周面形成为具有微小的形状变化的上下(正反面)非对称形状。然而,如上所述外周面以微小的形状变化形成为上下非对称的形状时,侧轨的上下(正反面)的方向性的判别困难,存在该侧轨的制造时、向活塞的环槽的组装作业时等侧轨可能以错误的姿势组装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为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下的方向性的判别容易的侧轨。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侧轨形成为具备开口的开口环形状,与圆环状的间隔外胀环组合而与该间隔外胀环一起构成内燃机用的组合油环,其特征在于,具有:朝向径向外侧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内侧的内周面;朝向轴向的一侧的第一轴向侧面;及朝向轴向的另一侧且与所述第一轴向侧面平行的第二轴向侧面,所述外周面在与所述第二轴向侧面之间具有倒角部,所述倒角部由以从所述第一轴向侧面朝向所述第二轴向侧面沿轴向分离0.05mm以上的所述外周面上的位置为起点而朝向所述第二轴向侧面一侧逐渐缩径的锥面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结构中,“具备开口部的开口环形状”是指油环主体形成为在其周向的一部分被切断而该切断部分成为开口部的C字形状。而且,“轴向”是指沿着开口环形状的侧轨的轴心的方向。本专利技术以上述结构为基础,优选的是,所述锥面具有:锥面主部;第一锥面副部,设置在所述锥面主部与所述外周面之间,与所述锥面主部相比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较小;及第二锥面副部,设置在所述锥面主部与所述第二轴向侧面之间,与所述锥面主部相比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较大。本专利技术以上述结构为基础,优选的是,所述倒角部由直线性地缩径的锥面形成。本专利技术以上述结构为基础,优选的是,所述倒角部由呈凹状地弯曲的锥面形成。本专利技术以上述结构为基础,优选的是,所述倒角部由呈凸状地弯曲的锥面形成。本专利技术以上述结构为基础,优选的是,在所述锥面形成有台阶式切割部。本专利技术以上述结构为基础,优选的是,在所述锥面形成有凹槽。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在外周面与第二轴向侧面之间设置具有视觉辨认性的倒角部,因此即使侧轨具有上下(正反面)的方向性,在其制造时、向活塞的环槽的组装作业时等,通过目视观察倒角部也能够容易地判别侧轨的上下。这样,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上下的方向性的判别容易的侧轨。附图说明图1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侧轨的组合油环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组合油环的使用状态的纵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侧轨的俯视图。图4是沿着图3的A-A线的剖视图。图5是图4所示的侧轨的变形例,是通过具备锥面主部和2个锥面副部的锥面来形成倒角部时的剖视图。图6是图4所示的侧轨的变形例,是通过呈凹状地弯曲的锥面来形成倒角部时的剖视图。图7是图4所示的侧轨的变形例,是通过呈凸状地弯曲的锥面来形成倒角部时的剖视图。图8是图4所示的侧轨的变形例,是在锥面形成有台阶式切割部时的剖视图。图9是图4所示的侧轨的变形例,是在锥面形成有凹槽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更具体地例示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侧轨1与间隔外胀环2一起构成组合油环(油控制环)3。在图示的情况下,组合油环3成为在间隔外胀环2的轴向的两侧组合有一对侧轨1的3构件类型,如图2所示,装配于在汽油发动机等往复移动内燃机的活塞4的外周面形成的环槽4a而使用。组合油环3也可以设为在间隔外胀环2仅组合有1个侧轨1的2构件类型。间隔外胀环2通过钢材形成为朝向径向内外方向弹性变形自如的圆环状,以沿缩径方向发生了弹性变形的状态装配于活塞4的环槽4a而对侧轨1以朝向径向外侧及轴向外侧扩径的方式施力。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一对侧轨1具有彼此相同的结构,如图3所示,通过将长条状且平板状的钢材弯曲而形成为具备开口10的开口环形状。即,侧轨1形成为将其周向的一部分切断而该切断部分成为开口10的C字形状。侧轨1以使开口10的间隔沿周向扩大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能够朝向径向外侧扩径。如图4所示,该侧轨1具备朝向轴向的一侧(图中下侧)的第一轴向侧面11、朝向轴向的另一侧(图中上侧)的第二轴向侧面12、朝向径向内侧的内周面13及朝向径向外侧的外周面14,与其周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在整周大致均匀。需要说明的是,“轴向”是沿着开口环形状的侧轨1的轴心的方向。第一轴向侧面11形成为与轴向垂直的平坦面。如图2所示,在使用了该侧轨1的组合油环3装配于活塞4的状态下,第一轴向侧面11朝向发动机的曲轴室侧。如图4所示,第二轴向侧面12形成为与轴向垂直即与第一轴向侧面11平行的平坦面。如图2所示,在使用了该侧轨1的组合油环3装配于活塞4的状态下,第二轴向侧面12朝向发动机的燃烧室侧。需要说明的是,在图示的情况下,侧轨1的一对轴向侧面11、12的轴向间隔即侧轨1的轴向厚度(轨道宽度)W成为0.35mm,内周面13与外周面14的间隔即径向长度L成为1.52mm。如图4所示,侧轨1的内周面13形成为在轴向中心位置具有顶点的弯曲面形状(筒面)。如图2所示,在使用了侧轨1的组合油环3装配于活塞4的状态下,侧轨1的内周面13与间隔外胀环2的座面2a抵接。需要说明的是,内周面13并不局限于上述形状,可以采用例如与轴向平行的圆筒面形状等各种形状。如图4所示,侧轨1的外周面14形成为与轴向平行的圆筒面形状。如图2所示,侧轨1在该外周面14处与缸体内表面20接触。在该侧轨1中,在外周面14的轴向的两端部中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倒角部30。即,在外周面14与第二轴向侧面12之间设置有倒角部30。需要说明的是,外周面14与第一轴向侧面11之间可以形成为不设置倒角部的形状,但是也可以形成为带有圆角的圆角形状(R形状),这种情况下,圆角形状相比倒角部30而径向宽度及轴向宽度形成得小。倒角部30以从第一轴向侧面11朝向第二轴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侧轨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轨,形成为具备开口的开口环形状,与圆环状的间隔外胀环组合而与该间隔外胀环一起构成内燃机用的组合油环,其特征在于,具有:朝向径向外侧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内侧的内周面;朝向轴向的一侧的第一轴向侧面;及朝向轴向的另一侧且与所述第一轴向侧面平行的第二轴向侧面,所述外周面在与所述第二轴向侧面之间具有倒角部,所述倒角部由以从所述第一轴向侧面朝向所述第二轴向侧面沿轴向分离0.05mm以上的所述外周面上的位置为起点而朝向所述第二轴向侧面一侧逐渐缩径的锥面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2.23 JP 2015-0333641.一种侧轨,形成为具备开口的开口环形状,与圆环状的间隔外胀环组合而与该间隔外胀环一起构成内燃机用的组合油环,其特征在于,具有:朝向径向外侧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内侧的内周面;朝向轴向的一侧的第一轴向侧面;及朝向轴向的另一侧且与所述第一轴向侧面平行的第二轴向侧面,所述外周面在与所述第二轴向侧面之间具有倒角部,所述倒角部由以从所述第一轴向侧面朝向所述第二轴向侧面沿轴向分离0.05mm以上的所述外周面上的位置为起点而朝向所述第二轴向侧面一侧逐渐缩径的锥面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面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水大志村山克己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