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8507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6 0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整流装置,设置在管体中,包括:沿流体流经管体的方向依次设置的整流外孔板和至少一个整流内孔板;整流外孔板和每个整流内孔板分别设置有沿流体的流动方向延伸的多个板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多级整流的整流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整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整流器
,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整流装置。
技术介绍
国内外研究成果表明,在流体流量计量过程中,例如,在天然气计量过程中,孔板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和涡轮流量计等都要求气体有较好的流态才能准确计量,但在具体应用中,特别是在工业环境下,在管道上游会产生较严重的流动干扰,汇气管、分离器和调节阀等常用设备对流态的干扰需要145D(D是直管段内径)以上的直管段才能消除,这是因为,气体流经直管段时,直管段为其提供了一个主要流动方向,所以气体只有流过足够长的直管段后,才有可能使得原本混乱受干扰的气体逐渐稳定。直管段的长度要求无疑会浪费管道资源。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整流器(或称流动调整器)来消除这种干扰,以缩短直管段长度和提高计量准确度。但是,目前大多数整流器只经过一次整流,对流场的整流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整流效果较差,重复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多级整流的整流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整流装置,设置在管体中,包括:沿流体流经管体的方向依次设置的整流外孔板和至少一个整流内孔板;整流外孔板和每个整流内孔板分别设置有沿流体的流动方向延伸的多个板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整流外孔板和整流内孔板上的板孔的结构完全不同或者至少部分地相同。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整流外孔板上的板孔与整流内孔板上的板孔彼此对齐或偏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板孔分别在整流外孔板和/或每个整流内孔板上均匀地布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整流外孔板上的全部板孔的孔面积与管体的内径面积之比在3:5至4:5的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整流外孔板的厚度与管体的内径之比在9:25至3:5的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整流内孔板上的全部板孔的孔面积与管体的内径面积之比在7:10至9:10的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整流内孔板的厚度与管体的内径面积之比在1:2至2:3的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整流外孔板与和整流外孔板相邻的整流内孔板之间的间距、以及相邻的整流内孔板之间的间距范围为L≥1D,其中,D为管体的内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整流外孔板与和整流外孔板相邻的整流内孔板之间、以及相邻的整流内孔板之间通过衬管彼此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涉及的整流装置,通过在管体中设置整流外孔板和至少一个整流内孔板,可以对通过整流装置的流体进行多级整流,使得流经整流装置的流体均匀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整流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整流装置。该整流装置设置在管体12中,并且,该整流装置包括:沿流体流经管体12的方向依次设置的整流外孔板14和至少一个整流内孔板16;整流外孔板14和每个整流内孔板16分别设置有沿流体的流动方向延伸的多个板孔。这样,流体进入整流装置后,首先经过整流外孔板14进行一级整流,再依次通过整流内孔板16再次进行整流。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管体12中设置整流外孔板14和至少一个整流内孔板16,可以对通过整流装置的流体进行多级整流,使得流经整流装置的流体均匀稳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整流外孔板14和整流内孔板16上的板孔的结构可以完全不同。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整流外孔板14和整流内孔板16上的板孔的结构至少部分地相同。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整流外孔板14上的板孔与整流内孔板16上的板孔可以彼此对齐。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整流外孔板14上的板孔与整流内孔板16上的板孔也可以彼此偏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板孔分别在整流外孔板14和/或每个整流内孔板16上均匀地布置。这样,当流体进入整流装置时,流体的速度分布是均匀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整流外孔板14上的全部板孔的孔面积与管体12的内径面积之比在3:5至4:5的范围内。优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整流外孔板14上的全部板孔的孔面积与管体12的内径面积之比为3:5。这是由于,当面积比太小时,压力损失较大。例如,通过模拟仿真在流速25m/s,面积比小于3:5时,压力损失较大,大于2KPa。另一方面,当板积比太大时,又会因为对流体阻挡作用的减少,影响整流效果。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整流外孔板14的厚度与管体12的内径之比在9:25至3:5的范围内。如果整流外孔板14厚度太薄,起不到整流的效果;如果整流外孔板14厚度太大,又会使得压力损失增大。因此优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整流外孔板14的厚度与管体12的内径之比为9:25,这样,将非均匀流动的流体充分的挤压到板孔中,使流体能够充分的混合,得到均匀流体。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整流内孔板16上的全部板孔的孔面积与管体12的内径面积之比在7:10至9:10的范围内。当然,根据具体情况,上述面积之比也可以在其他范围,本技术不局限于此。另外,当上述面积比小于7:10时,压力损失较大;而面积比太大时,又起不到整流的效果。并且,虽然面积比在7:10至9:10范围时,对流体的整流效果相差不大,但是面积比在9:10时压损比7:10时压损小,因此,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整流内孔板16上的全部板孔的孔面积与管体12的内径面积之比为9: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整流内孔板16的厚度与管体12的内径面积之比在1:2至2:3的范围内。如果整流内孔板16的厚度太小,会导致整流效果较差;如果整流内孔板16的厚度太大,会使得压力损失增大。因此,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整流内孔板16的厚度与管体12的内径面积之比为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整流外孔板14与和整流外孔板14相邻的整流内孔板16之间的间距、以及相邻的整流内孔板16之间的间距范围为L≥1D,其中,D为管体12的内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整流外孔板14与和整流外孔板14相邻的整流内孔板16之间、以及相邻的整流内孔板16之间通过衬管18彼此连通。衬管18将整流外孔板14与和整流外孔板14相邻的整流内孔板16、以及相邻的整流内孔板16进行隔离,以形成多级整流空间结构。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整流装置,由整流外孔板14、整流内孔板16组成。其中,管体12中的流体进入整流装置后,首先经过的整流孔板为整流外孔板14,其余的整流孔板为整流内孔板16。整流外孔板14的作用时为流体提供第一级整流;整流内孔板16用于为流体提供多级整流。应该可以理解,在整流装置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整流内孔板14。在一个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整流装置还包括,在整流孔板之间还可以设置衬管18。衬管18能够将多个整流孔板进行隔离,形成多级整流空间结构。整流外孔板14和整流内孔板16的板孔结构可以是三角形、正方形、多边形、圆孔形、蜂窝形等结构,整流外孔板14和整流内孔板16的板孔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整流外孔板14和整流内孔板16、以及整流内孔板16之间的板孔可以对齐设置,也可以不对齐设置。具体地,在可选实施例中,整流外孔板14优选均匀分布多个大小相同的圆形板孔。均匀分布的优势是:流体进入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整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整流装置,设置在管体(12)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流体流经所述管体(12)的方向依次设置的整流外孔板(14)和至少一个整流内孔板(16);所述整流外孔板(14)和每个所述整流内孔板(16)分别设置有沿流体的流动方向延伸的多个板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流装置,设置在管体(12)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流体流经所述管体(12)的方向依次设置的整流外孔板(14)和至少一个整流内孔板(16);所述整流外孔板(14)和每个所述整流内孔板(16)分别设置有沿流体的流动方向延伸的多个板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外孔板(14)和所述整流内孔板(16)上的所述板孔的结构完全不同或者至少部分地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外孔板(14)上的所述板孔与所述整流内孔板(16)上的所述板孔彼此对齐或偏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孔分别在所述整流外孔板(14)和/或每个所述整流内孔板(16)上均匀地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外孔板(14)上的全部所述板孔的孔面积与所述管体(12)的内径面积之比在3:5至4:5的范围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志伟陶仁义方易剑张金龙宋广志魏旭
申请(专利权)人: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