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水喷嘴以及混合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8487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6 01:06
在放水喷嘴中设置有:呈中空形状且与第二流路(22)连结并且以与第一流路(21)交叉的方式配置的放水喷嘴主体(31);在放水喷嘴主体(31)的长度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的流体喷出口(39、40、41);以及在放水喷嘴主体(31)的长度方向上的规定的位置处沿着与放水喷嘴主体(31)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且堵塞流体喷出口(39、40、41)侧的一部分的第一隔壁部(32、33),由此能够使多种流体均匀地混合。

Drain nozzle and mixing tank

The water nozzle is arranged in a hollow shape: and a second flow path (22)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flow path and (21) the cross way water nozzle body (31); the water in the nozzle body (31) in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a prescribed interval set of fluid outlet (39, 40 41); and in the water nozzle body (31) at the location specified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water nozzle body (31) and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cross direction and block fluid outlet (39, 40, 41) the first part of the next side (32, 33), which can a variety of mixed flu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放水喷嘴以及混合槽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用于使种类不同的流体适当地混合的放水喷嘴、以及具备该放水喷嘴的混合槽。
技术介绍
在以煤炭、原油等为燃料的发电成套设备中,通过使该化石燃料燃烧而从锅炉排出的废气含有硫氧化物(SOx)等有害物质。因此,废气被脱硫处理。例如,海水排烟脱硫装置通过向脱硫塔(吸收塔)的内部供给海水以及废气、并使海水作为吸收液而与废气气液接触,由此来去除废气中的SOx。然后,在脱硫塔中使用且含有脱硫后的SOx的海水(处理海水)在氧化槽中与作为稀释水的海水混合而被稀释。作为这样的海水排烟脱硫装置,例如具有下述专利文献所记载的装置。该氧化槽通过从一个方向的侧方供给处理海水而将处理海水与向一个方向流动的海水(稀释水)混合。在该情况下,需要使处理海水与海水均匀地混合。因此,以往,沿着氧化槽中的与海水的流动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而配置具有多个排出孔的放水喷嘴,通过从设置于该放水喷嘴的多个排出孔朝向海水的流动方向排出处理海水,从而将海水与处理海水混合。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5433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上述的现有的氧化槽中,处理海水从流路被供给到放水喷嘴内,一边沿长度方向流动一边从各排出孔向海水的流路喷出。因此,处理海水在放水喷嘴内弯曲大致60度之后向海水的流路喷出,从放水喷嘴中的近前侧的放水喷嘴的排出孔喷出的处理水的流速以及方向与从放水喷嘴中的里侧的放水喷嘴的排出孔喷出的处理水的流速以及方向会不相同。这样,在氧化槽中产生涡流,难以使海水与处理海水均匀地混合。本专利技术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多种流体均匀地混合的放水喷嘴以及混合槽。解决方案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放水喷嘴以与供第一流体流动的第一流路交叉的方式设置有供第二流体流动的第二流路,且将在所述第二流路中流动的第二流体朝向所述第一流路中的所述第一流体的流动方向喷出,所述放水喷嘴特征在于,具有:放水喷嘴主体,其呈中空形状且以与所述第一流路交叉的方式配置;流体喷出口,其在所述放水喷嘴主体的长度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以及第一隔壁部,其在所述放水喷嘴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规定的位置处沿着与所述放水喷嘴主体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并且堵塞所述流体喷出口侧的一部分。因此,从第二流路导入到放水喷嘴主体内的第二流体中,在流体喷出口侧流动的一部分第二流体被第一隔壁部遮挡,因此,在流速降低之后通过流体喷出口朝向第一流路中的第一流体的流动方向喷出。因此,从放水喷嘴主体中的入口部侧的流体喷出口向第一流体喷出的第二流体沿着该第一流体的流动方向喷出,能够使放水喷嘴主体中的近前侧的第二流体的流速以及方向与里侧的第二流体的流速以及方向近似。因此,能够使多种流体均匀地混合。本专利技术的放水喷嘴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放水喷嘴中设置有第二隔壁部,该第二隔壁部沿着所述放水喷嘴主体的长度方向,且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隔壁部连接,由此在所述放水喷嘴主体内形成多个分割流路。因此,在放水喷嘴主体内形成多个分割流路,因此从第二流路导入到放水喷嘴主体内的第二流体被分到多个分割流路之后,通过各流体喷出口向第一流路喷出,从而能够使在流体喷出口侧流动的第二流体的流速适当地降低之后通过流体喷出口向第一流路喷出。本专利技术的放水喷嘴的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分割流路被设定为,所述流体喷出口侧的第一分割流路中的入口部的流路截面面积大于与所述流体喷出口侧相反的一侧的第二分割流路中的入口部的流路截面面积。因此,能够使在入口部的流路截面面积大的第一分割流路中流动的第二流体的流速适当地降低。本专利技术的放水喷嘴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割流路包括:沿着所述放水喷嘴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上游侧流路、以及沿着与所述放水喷嘴主体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下游侧流路,且所述第二分割流路被设定为,所述下游侧流路的流路截面面积大于所述上游侧流路的流路截面面积。因此,导入到第二分割流路的上游侧流路的第二流体通过向流路截面面积变大的下游侧流路流入而降低其流速,并通过流体喷出口朝向第一流路中的第一流体的流动方向喷出,从而能够使从第一分割流路向第一流体喷出的第二流体与从第二分割流路向第一流体喷出的第二流体的流速以及方向近似。本专利技术的放水喷嘴的特征在于,所述分割流路被设定为,所述流体喷出口的开口面积小于与所述第二流路连通的入口部的流路截面面积。因此,从第二流路导入到分割流路的第二流体从开口面积小的流体喷出口被加速后朝第一流体喷出,从而能够使在第一流路中流动的第一流体的流动方向与从流体喷出口喷出的第二流体的流动方向接近于平行。本专利技术的放水喷嘴的特征在于,所述放水喷嘴主体呈矩形剖面形状,所述多个分割流路沿着所述第一流路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因此,能够容易在放水喷嘴主体内划分多个分割流路,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的放水喷嘴的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分割流路由配管构成。因此,通过使用配管来构成多个分割流路,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混合槽的特征在于,第一流路,其供第一流体流动;第二流路,其以与所述第一流路交叉的方式供第二流体流动;以及所述的放水喷嘴,其将在所述第二流路中流动的第二流体朝向所述第一流路中的所述第一流体的流动方向喷出。因此,当将在第二流路中流动的第二流体朝向第一流路中的所述第一流体的流动方向喷出而进行混合时,能够使放水喷嘴主体中的近前侧的第二流体的流速以及方向与里侧的第二流体的流速以及方向近似。因此,能够使多种流体均匀地混合。本专利技术的混合槽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合槽设置有:堤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流路中的比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交叉的交叉部靠第一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泵,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流路中的比所述堤部靠第一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以及引导板,其从所述堤部朝向第一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且底部侧延伸而覆盖所述泵的吸入口的上方。因此,在第一流路中流动的第一流体在堤部的近前处由泵吸入一部分流体,但由于在该泵吸入流体的吸入位置的上方侧的流体中设置有引导板,因此,能够防止泵对空气的吸入,抑制泵的损伤。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放水喷嘴以及混合槽,设置有在放水喷嘴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规定的位置处沿着与放水喷嘴主体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且堵塞流体喷出口侧的一部分的第一隔壁部,因此,能够使多种流体均匀地混合。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海水排烟脱硫装置的概要结构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氧化槽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氧化槽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放水喷嘴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V-V剖视图。图6是表示第一流路中的流体喷出口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放水喷嘴的俯视图。图8-1是表示流路的配置结构的图7的VIII-VIII剖视图。图8-2是表示流路的配置结构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放水喷嘴的俯视图。图10是图9的X-X剖视图。图11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取水坑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放水喷嘴以及混合槽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并不通过该实施方式来限定本专利技术,另外,在具有多个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包括组合各实施方式而构成的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海水排烟脱硫装置的概要结构图。排烟脱硫吸收塔11通过使含有硫黄成分的废气G与海水W气液接触来净化废气G。在排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放水喷嘴以及混合槽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放水喷嘴,其以与供第一流体流动的第一流路交叉的方式设置有供第二流体流动的第二流路,且将在所述第二流路中流动的第二流体朝向所述第一流路中的所述第一流体的流动方向喷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水喷嘴具有:放水喷嘴主体,其呈中空形状且以与所述第一流路交叉的方式配置;流体喷出口,其在所述放水喷嘴主体的长度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以及第一隔壁部,其在所述放水喷嘴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规定的位置处沿着与所述放水喷嘴主体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并且堵塞所述流体喷出口侧的一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2.26 JP 2015-0373031.一种放水喷嘴,其以与供第一流体流动的第一流路交叉的方式设置有供第二流体流动的第二流路,且将在所述第二流路中流动的第二流体朝向所述第一流路中的所述第一流体的流动方向喷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水喷嘴具有:放水喷嘴主体,其呈中空形状且以与所述第一流路交叉的方式配置;流体喷出口,其在所述放水喷嘴主体的长度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以及第一隔壁部,其在所述放水喷嘴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规定的位置处沿着与所述放水喷嘴主体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并且堵塞所述流体喷出口侧的一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水喷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放水喷嘴中设置有第二隔壁部,该第二隔壁部沿着所述放水喷嘴主体的长度方向,且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隔壁部连接,由此在所述放水喷嘴主体内形成多个分割流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水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分割流路被设定为,所述流体喷出口侧的第一分割流路中的入口部的流路截面面积大于与所述流体喷出口侧相反的一侧的第二分割流路中的入口部的流路截面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水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割流路包括:沿着所述放水喷嘴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上游侧流路、以及沿着与所述放水喷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野贵司川根浩佐佐木良三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