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云服务模式的核能信息化科研协同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8049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5 15: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云服务模式的核能信息化科研协同平台,包括云计算网络、在所述云计算网络上布置的数据资源管理层设备、协同管理层设备和科研协同层设备,其中,数据资源服务层设备,用于对科研管理数据、核能科研数据进行储存与管理;协同管理层设备,用于开展科研项目需要的人才、项目、财务、资产管理;协同科研层设备,用于开展核能科研的协同设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科研协同平台,实现了科研项目管理中的有效的资源配置和精细化的人、财、物的协同管理,同时提供了核能科研活动中建模、设计、实验及验证分析的协同机制,提高了核能领域科研的效率。

A nuclear information research collaboration platform based on cloud service mode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uclear research information cloud service model based on cooperative platform, including cloud computing, cloud computing network in the network layout of the data resource management,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of equipment and equipment collaborative research equipment, the data resource service layer equipment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of nuclear data data storage and management;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for equipment, personnel, project finance, asset management, need to carry out research projects; scientific research equipment to carry out collaborative design collaborative, nuclear research. The invention of the collaborative research platform, to achieve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management and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the refinement of the human, financial and material, and provides an analysis of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modeling, design, test and verification of nuclear research activitie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nuclear ener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云服务模式的核能信息化科研协同平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核能信息化科研协同平台。
技术介绍
核能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涉及到复杂的中子物理、热工水力、材料等问题,需要多学科交叉和跨地域的众多科研人员通力协作,同时重大科技任务投资高、耗时长,其顺利开展需要有效的资源配置、精细的人财物管理、严格的进度控制作为保障。此外,核能领域重大科研项目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软硬件工具数以百计,为完成一项设计,科研人员往往会频繁地进行各类软硬件工具切换、数据传递等操作,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为提高核能领域科研效率,有效配置资源,国内外相关机构在协同科研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国际上,美国联合了橡树岭实验室、麻省理工大学等6所国家实验室和9所高校联合发展了聚变仿真平台,为预测环形磁约束聚变装置的行为提供可能;欧盟于2003年启动了托卡马克集成模拟项目ITM(IntegratedTokamakModeling),汇聚欧盟境内的主要研究力量共同构建集核聚变数据库、核聚变模拟程序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日本JAEA以及JAERI、NIFS、CRIEPI等为了预测聚变燃烧等离子体行为、制定等离子体运行方案,提出了燃烧等离子体模拟BPSI和数字托卡马克实验平台NEXT计划,能实现对聚变堆燃烧等离子体广泛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不同物理现象的综合模拟能力;2002年起,ITER持续发展科研协同平台ICP(ITERCollaborativePlatform),涵盖工作流管理、内容管理、任务管理、个人助理等十余项协同功能。国内方面,中国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分别开发了COSIN、NESTOR等工具包,旨在解决我国主要核设计软件自主化及协同化问题。从国内外现状来看,虽然国内外在相关机构做了大量工作,但要么是围绕某一具体工作发展的集成仿真平台或工具包,要么是围绕管理需求发展的信息化系统。但为了保障核能领域重大科研项目有效推进、保障科研重大产出,人员有效激励、资源有效配置、平台有效集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认为建立集成的、开放的核能信息化科研协同平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智能分析为项目执行提供决策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云服务模式的核能信息化科研协同平台实现系统,以满足核能领域重大科研任务对多学科、跨地域协同科研环境及资源有效配置、人财物精细化管理的迫切需求。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云服务模式的核能信息化科研协同平台,包括云计算网络、在所述云计算网络上布置的数据资源管理层设备、协同管理层设备和科研协同层设备,其中所述数据资源管理层设备,位于数据资源服务层,用于对科研管理数据和核能科研数据进行存储与管理,包括管理数据资源池和科研数据资源池;所述协同管理层设备,位于协同管理层,用于对科研项目需要的资源进行配置与管理,包括人力资源模块、项目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资产管理模块、以及业务流程审批模块,其中,所述协同管理层的所有模块通过所述管理数据资源池调用与存储;所述科研协同层设备,位于科研协同层,用于提供统一的协同工作环境,包括:统一认证的用户入口;能够根据用户权限调用的模型、存储于所述科研数据资源池中的实验数据和设计文档;在线调用的各类设计分析软件;以及多用户同步作业包括建模、设计、实验及验证分析的协同机制。进一步地,上述云计算网络包括:基础设施层,位于云架构的最下层,用于提供云计算、云存储所使用的软件和硬件资源;应用层,位于云架构的中间层,用于提供云计算中的核心计算、管理软件、以及基础的开发组件、通用服务组件、应用服务接口和中间组件;以及服务层,位于云架构的最上层,用于向云服务用户提供交互接口。进一步地,在所述云计算网络的服务层中,所述交互接口包括IE浏览器、专用的用户登录界面、用户终端接口和无线接入接口。进一步地,上述核心计算、管理软件包括中子学计算程序、热工水力学计算程序、机械力学计算程序以及化学计算程序。进一步地,上述管理数据资源池中的科研管理数据包括通过物联网实时采集的核能科研园区实验设备和办公资源的数据。进一步地,上述业务流程审批模块为利用二次分配的细粒度权限控制方法建立的多条件多分支自动流转的流程审批模块。进一步地,上述协同管理层还包括:业绩评价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资源服务层提供的多维度数据,利用多维度数据统计分析模型对人员业绩进行评价,所述多维度数据包括项目、论文、专利、软著、进度和质量。进一步地,上述协同管理层还包括:项目计划模块,用于根据核能研究项目中的经费投入、项目进度和产出所产生的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的数据挖掘方法对项目资源配置、计划进度进行评估。进一步地,在所述科研协同层中,所述各类设计分析软件包括多物理与几何耦合建模软件、粒子输运计算软件、辐射屏蔽分析软件、可视化仿真软件。进一步地,上述科研协同层还包括以下模块:协同建模模块,用于反应堆各个部件的物理建模、以及几何建模;协同设计模块,用于反应堆设计中的中子学计算、热工水力计算、虚拟仿真计算三方面的协同;协同实验模块,用于在线开展仿真实验,实时控制实验参数及输出;在线推演模块,用于反应堆应急情况下的事故扩散的实时模拟;以及协同文档模块,用于多用户同步进行文档编辑和修订。本专利技术的科研协同平台,实现了科研项目管理中的有效的资源配置和精细化的人、财、物的协同管理,同时提供了核能科研活动中建模、设计、实验及验证分析的协同机制,提高了核能领域科研的效率。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基于云服务模式的核能信息化科研协同平台的示意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基于云服务模式的核能信息化科研协同平台的云计算网络的架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基于云服务模式的核能信息化科研协同平台的科研管理协同系统的示意框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基于云服务模式的核能信息化科研协同平台的科研过程协同系统的示意框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和图3所示,核能信息化科研协同平台包括云计算网络100、在所述云计算网络上布置的数据资源管理层设备200、协同管理层设备300和科研协同层设备400,其中所述数据资源管理层设备200,位于数据资源服务层,用于对科研管理数据和核能科研数据进行存储与管理,包括管理数据资源池210和科研数据资源池220;所述协同管理层设备300,位于协同管理层,用于对科研项目需要的资源进行配置与管理,包括人力资源模块310、项目管理模块320、财务管理模块330、资产管理模块340、以及业务流程审批模块350,其中,上述模块通过所述管理数据资源池210调用并且存储数据;所述科研协同层设备400,位于科研协同层,用于提供统一的协同工作环境,包括:统一认证的用户入口;能够根据用户权限调用的模型、存储于所述科研数据资源池中的实验数据和设计文档;在线调用的各类设计分析软件;以及多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基于云服务模式的核能信息化科研协同平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云服务模式的核能信息化科研协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云计算网络、在所述云计算网络上布置的数据资源管理层设备、协同管理层设备和科研协同层设备,其中所述数据资源管理层设备,位于数据资源服务层,用于对科研管理数据和核能科研数据进行存储与管理,包括管理数据资源池和科研数据资源池;所述协同管理层设备,位于协同管理层,用于对科研项目需要的资源进行配置与管理,包括人力资源模块、项目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资产管理模块、以及业务流程审批模块,其中,所述协同管理层的所有模块通过所述管理数据资源池调用与存储;所述科研协同层设备,位于科研协同层,用于提供统一的协同工作环境,包括:统一认证的用户入口;能够根据用户权限调用的模型、存储于所述科研数据资源池中的实验数据和设计文档;在线调用的各类设计分析软件;以及多用户同步作业包括建模、设计、实验及验证分析的协同机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云服务模式的核能信息化科研协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云计算网络、在所述云计算网络上布置的数据资源管理层设备、协同管理层设备和科研协同层设备,其中所述数据资源管理层设备,位于数据资源服务层,用于对科研管理数据和核能科研数据进行存储与管理,包括管理数据资源池和科研数据资源池;所述协同管理层设备,位于协同管理层,用于对科研项目需要的资源进行配置与管理,包括人力资源模块、项目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资产管理模块、以及业务流程审批模块,其中,所述协同管理层的所有模块通过所述管理数据资源池调用与存储;所述科研协同层设备,位于科研协同层,用于提供统一的协同工作环境,包括:统一认证的用户入口;能够根据用户权限调用的模型、存储于所述科研数据资源池中的实验数据和设计文档;在线调用的各类设计分析软件;以及多用户同步作业包括建模、设计、实验及验证分析的协同机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服务模式的核能信息化科研协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云计算网络包括:基础设施层,位于云架构的最下层,用于提供云计算、云存储所使用的软件和硬件资源;应用层,位于云架构的中间层,用于提供云计算中的核心计算/管理软件、以及基础的开发组件、通用服务组件、应用服务接口和中间组件;以及服务层,位于云架构的最上层,用于向云服务用户提供交互接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云服务模式的核能信息化科研协同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云计算网络的服务层中,所述交互接口包括IE浏览器、专用的用户登录界面、用户终端接口和无线接入接口。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云服务模式的核能信息化科研协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计算/管理软件包括中子学计算程序、热工水力学计算程序、机械力学计算程序以及化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丽琴王芳尚雷明汪进龙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科超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