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渗穿刺管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71199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4 13:54
一种防漏渗穿刺管引流装置,包括收集穿刺点周围漏渗液的密封袋体,所述密封袋体上设有上开口,且密封袋体上位于上开口的周围围设有可粘贴于人体皮肤的固定底盘,所述密封袋体上与固定底盘位于同一表面处还设置有一下开口,密封袋体位于下开口的周围区域粘贴有第一敷贴,穿刺管经下开口从上开口内穿出,使穿刺管的连接端由第一敷贴粘贴固定,密封袋体的下端通过连接管密封连接有引流袋,连接管的管体上设置有密封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漏渗穿刺管引流装置,解决了现临床常见利用静脉置管于胸腹腔置管后引流液不断沿穿刺点向外漏渗问题,使患者穿刺部位及病衣、床单元能保持干燥舒适,避免了医务人员反复更换敷料,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Leakage proof puncture tube drainage device

An anti leak puncture drainage device, including collecting around the puncture point leakage sealing bag body fluid, wherein the sealing bag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a fixed chassis and seal around the bag body is located in the upper opening is surrounded can be pasted on the human skin, the sealing bag body and fixed on the same chassis a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sealing opening, the bag body is arranged in the area around the lower opening of the first paste sticking by opening the puncture tube from the upper opening penetrates out of the puncture tube connected by a first applicator stick, bottom sealing bag body of the connecting pipe is hermetically connected with a drainage bag through the connecting pipe. The tub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ealing valv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nti leak puncture drainage device solves the common clinical use vein catheter in the chest and abdominal cavity fluid continuously along the puncture point outward leakage of drainage tube after the puncture site of patients and disease clothing, bed unit can keep dry and comfortable, avoid the medical staff repeatedly changed dressings, at the same time reduce the economic burden of the pati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漏渗穿刺管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的说是一种防漏渗穿刺管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现临床常见利用静脉置管于胸腹腔置管后引流液不断沿穿刺点向外漏渗,致纱布敷料无法固定于穿刺点,同时也导致患者身体、病衣及床单元等被漏渗液浸湿污染,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反复换药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同时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穿刺管口漏渗液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漏渗穿刺管引流装置,该装置使患者穿刺部位及病衣、床单元能保持干燥舒适,避免了医务人员反复更换敷料,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漏渗穿刺管引流装置,包括收集穿刺点周围漏渗液的密封袋体,穿刺管具有针头端和连接端,所述密封袋体上设有上开口,且密封袋体上位于上开口的周围围设有可粘贴于人体皮肤的固定底盘,所述固定底盘上设置有一直径大于穿刺管外径的橡胶通孔,所述密封袋体上与固定底盘位于同一表面处还设置有一下开口,密封袋体位于下开口的周围区域粘贴有第一敷贴,穿刺管经下开口从上开口内穿出,使穿刺管的连接端由第一敷贴粘贴固定,穿刺管的针头端由固定底盘固定,密封袋体的下端通过连接管密封连接有引流袋,且连接管的管体上设置有密封阀。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底盘的中心部位为吸盘,吸盘的外围围设一圈第二敷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密封袋体为半透明袋。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管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引流袋的袋口内设置有与该外螺纹密封连接的内螺纹。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透明敷贴为中间开口且呈交叉结构的敷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透明敷贴为中间开口且呈方形结构的敷贴。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漏渗穿刺管引流装置,使用密封袋体通过固定底盘沿穿刺点周围粘贴固定于人体皮肤上,将漏渗液集中于密封袋体内,袋口下接引流袋,漏渗液直接沿密封袋体流入引流袋内,解决了现临床常见利用静脉置管于胸腹腔置管后引流液不断沿穿刺点向外漏渗问题,使患者穿刺部位及病衣、床单元能保持干燥舒适,避免了医务人员反复更换敷料,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漏渗穿刺管引流装置,密封袋体与引流袋可拆卸连接,可根据患者穿刺点漏渗液情况选择是否需要连接引流袋,同时,对于穿刺点漏渗液较多的患者,可以定期更换引流袋,避免每天反复更换密封袋体和穿刺点敷料;(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漏渗穿刺管引流装置,密封袋体上有下开口,密封袋体位于下开口的周围区域粘贴有敷贴,穿刺管可从下开口处从密封袋体伸出后由敷贴粘贴固定,不影响经置管的引流液排除,同时敷贴固定避免脱管问题;(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漏渗穿刺管引流装置,固定底盘为敷贴,透气性好,与皮肤接触不会产生不适;所述密封袋体为半透明袋,隐蔽性好,既便于观察袋内液体情况,又避免了恶心尴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中密封袋体与穿刺管的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1、密封袋体;2、固定底盘;3、橡胶通孔;4、下开口;5、第一敷贴;6、连接管;7、引流袋;8、密封阀;9、穿刺管;10、吸盘;11、第二敷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一种防漏渗穿刺管引流装置,包括收集穿刺点周围漏渗液的密封袋体1,所述密封袋体1为半透明袋,穿刺点周围流出的液体可漏渗到密封袋体1内,解决了现临床常见利用静脉置管于胸腹腔置管后引流液不断沿穿刺点向外漏渗致使纱布无法固定的问题。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防漏渗穿刺管引流装置,包括收集穿刺点周围漏渗液的密封袋体1,所述密封袋体1为半透明袋,穿刺管9具有针头端和连接端,所述密封袋体1上设有上开口,且密封袋体1上位于上开口的周围围设有可粘贴于人体皮肤的固定底盘2,作为优选的,所述固定底盘2的中心部位为吸盘10,吸盘10的外围围设一圈第二敷贴。所述固定底盘2上设置有一直径大于穿刺管9外径的橡胶通孔3,所述密封袋体1上与固定底盘2位于同一表面处还设置有一下开口4,密封袋体1位于下开口4的周围区域粘贴有第一敷贴5,所述第一敷贴5为透明敷贴,穿刺管9经下开口4从上开口内穿出,所述上开口和下开口4的直径均大于穿刺管外径,使穿刺管9的连接端由第一敷贴5粘贴固定,其中,密封袋体1与穿刺管的连接结构如图3所示。穿刺管9的针头端由固定底盘2固定,所述透明敷贴5为中间开口且呈方形结构的敷贴,以便保证密封袋体1密封性的同时,将穿刺管固定。密封袋体1的下端通过连接管6密封连接有引流袋7,且连接管6的管体上设置有密封阀8。所述连接管6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引流袋7袋口内设置有与该内螺纹密封连接的内螺纹,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是否接引流袋7,若患者情况较为严重,穿刺点周围漏渗液较多,则通过更换引流袋7,来完成对漏渗液的收集;若患者穿刺点周围漏渗液较少,则不需要再连接引流袋7便可完成对漏渗液的收集。一般情况下,密封袋体1三天换一次,引流袋为一次性袋体,液体满了,便可更换。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一种防漏渗穿刺管引流装置,包括收集穿刺点周围漏渗液的密封袋体1,所述密封袋体1为半透明袋,穿刺管9具有针头端和连接端,所述密封袋体1上设有上开口,且密封袋体1上位于上开口的周围围设有可粘贴于人体皮肤的固定底盘2,作为优选的,所述固定底盘2的中心部位为吸盘10,吸盘10的外围围设一圈第二敷贴。所述固定底盘2上设置有一直径大于穿刺管9外径的橡胶通孔3,所述密封袋体1上与固定底盘2位于同一表面处还设置有一下开口4,密封袋体1位于下开口4的周围区域粘贴有第一敷贴5,所述第一敷贴5为透明敷贴,穿刺管9经下开口4从上开口内穿出,所述上开口和下开口4的直径均大于穿刺管外径,使穿刺管9的连接端由第一敷贴5粘贴固定,其中,密封袋体1与穿刺管9的连接结构如图3所示。穿刺管9的针头端由固定底盘2固定,所述透明敷贴5为中间开口且呈交叉结构的敷贴,以便保证密封袋体1密封性的同时,将穿刺管9固定。密封袋体1的下端通过连接管6密封连接有引流袋7,且连接管6的管体上设置有密封阀8。所述连接管6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引流袋7袋口内设置有与该内螺纹密封连接的内螺纹,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是否接引流袋7,若患者情况较为严重,穿刺点周围漏渗液较多,则通过更换引流袋7,来完成对漏渗液的收集;若患者穿刺点周围漏渗液较少,则不需要再连接引流袋7便可完成对漏渗液的收集。一般情况下,密封袋体1三天换一次,引流袋为一次性袋体,液体满了,便可更换。根据临床经验,患者穿刺点周围渗漏液远远多于穿刺管9流出的液体,因此,使用密封袋体1通过固定底盘2沿穿刺点周围粘贴固定于人体皮肤上,将漏渗液集中于密封袋体1内,袋口下接引流袋7,漏渗液直接沿密封袋体1流入引流袋7内,便可解决现临床常见利用静脉置管于胸腹腔置管后引流液不断沿穿刺点向外漏渗问题。此时,穿刺管9经开口从密封袋体1内穿出后由透明敷贴5粘贴固定,多数情况下,固定后,穿刺管9内已经没有液体流出了,若固定后仍有少量液体流出,可接一次性引流袋收集穿刺管9流出的液体。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漏渗穿刺管引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漏渗穿刺管引流装置,包括收集穿刺点周围漏渗液的密封袋体(1),穿刺管(9)具有针头端和连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袋体(1)上设有上开口,且密封袋体(1)上位于上开口的周围围设有可粘贴于人体皮肤的固定底盘(2),所述固定底盘(2)上设置有一直径大于穿刺管(9)外径的橡胶通孔(3),所述密封袋体(1)上与固定底盘(2)位于同一表面处还设置有一下开口(4),密封袋体(1)位于下开口(4)的周围区域粘贴有第一敷贴(5),穿刺管(9)经下开口(4)从上开口内穿出,使穿刺管(9)的连接端由第一敷贴(5)粘贴固定,穿刺管(9)的针头端由固定底盘(2)固定,密封袋体(1)的下端通过连接管(6)密封连接有引流袋(7),且连接管(6)的管体上设置有密封阀(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渗穿刺管引流装置,包括收集穿刺点周围漏渗液的密封袋体(1),穿刺管(9)具有针头端和连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袋体(1)上设有上开口,且密封袋体(1)上位于上开口的周围围设有可粘贴于人体皮肤的固定底盘(2),所述固定底盘(2)上设置有一直径大于穿刺管(9)外径的橡胶通孔(3),所述密封袋体(1)上与固定底盘(2)位于同一表面处还设置有一下开口(4),密封袋体(1)位于下开口(4)的周围区域粘贴有第一敷贴(5),穿刺管(9)经下开口(4)从上开口内穿出,使穿刺管(9)的连接端由第一敷贴(5)粘贴固定,穿刺管(9)的针头端由固定底盘(2)固定,密封袋体(1)的下端通过连接管(6)密封连接有引流袋(7),且连接管(6)的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萍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