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口患者专用腹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0113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造口患者专用腹带。包括用于腹带本体以及连接在腹带本体上的防造口旁疝带和造口罩;腹带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绒面和第一钩面,在腹带本体上开设第一造口通孔,在腹带本体上沿第一造口通孔的周向设有第二绒面,沿造口罩罩口的周向设有第二钩面,在腹带本体上沿腹带本体的长度方向设有贯穿第一造口通孔的第三魔术贴的第三绒面,在防造口旁疝带的一侧的侧面上沿防造口旁疝带的长度方向设有与第三绒面配合固定的第三钩面,在防造口旁疝带的两端分别设有第四魔术体的第四绒面和第四钩面,在防造口旁疝带上对应第一造口通孔的位置设有第二造口通孔,在防造口旁疝带上沿第二造口通孔周向固定设有硅胶环。

A special abdominal band for stoma pati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造口患者专用腹带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造口患者专用腹带。
技术介绍
造口,即由消化系统或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对肠管进行分离,将肠管的一端引出到体表形成一个开口,通过造口达到行肠道减压、减轻梗阻、保护远端肠管的吻合或损伤,促进肠道、泌尿道疾病的痊愈,甚至挽救病人的生命的目的。造口患者的大便或者小便通过该造口不自主地排出体外,这类患者在出院以后将需要在造口处粘贴一个袋子来装排出的东西。医学上称这类患者为“造口人”。目前在临床上,对于造口的防护存在以下问题,一、造口手术患者无合适腹带,常规使用布质或弹力多头腹带,并在造口处(腹带)人为挖一洞,繁琐、未起到切实保护造口作用。二、造口位置容易发生造口旁疝,给患者造成进一步的不便和痛苦。三、“造口人”的身体外形发生了变化,排泄物不能随意控制,在社交、饮食、异味处理、造口袋的使用,以及其它问题上给患者带来的困扰,尤其是在夏季衣服单薄,造口袋外露时,更容易造成尴尬,给造口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佩戴舒适,便于穿脱,对造口切口进行有效保护,并避免造口旁疝以及造口袋露出的造口患者专用腹带。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造口患者专用腹带,包括用于围设固定在造口患者腹部的腹带本体以及连接在腹带本体上的防造口旁疝带和造口罩;所述腹带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魔术贴的第一绒面和第一钩面,在腹带本体上开设有一个供患者造口露出的第一造口通孔以及多个供引流管穿过的引流管通孔,在腹带本体上沿第一造口通孔的周向设有第二魔术贴的第二绒面,沿所述造口罩罩口的周向设有与第二绒面配合固定的第二钩面,在腹带本体上沿腹带本体的长度方向设有贯穿第一造口通孔的第三魔术贴的第三绒面,在所述防造口旁疝带的一侧的侧面上沿防造口旁疝带的长度方向设有与第三绒面配合固定的第三钩面,在防造口旁疝带的两端分别设有第四魔术体的第四绒面和第四钩面,在防造口旁疝带上对应第一造口通孔的位置设有第二造口通孔,在防造口旁疝带上沿第二造口通孔周向固定设有硅胶环。优选的,所述第三绒面为间断式。优选的,在所述第三绒面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所述引流管通孔。优选的,所述第三绒面贯穿第一造口通孔的中心设置。优选的,所述腹带本体和防造口旁疝带均采用弹力布带材料制作,所述造口罩采用棉布材料制作。优选的,所述第一造口通孔和第二造口通孔均为圆形,且第一造口通孔、第二造口通孔、硅胶环以及造口罩罩口的内径均为11-12cm。优选的,所述腹带本体的长度为80-90cm,宽度为28-32cm;所述防造口旁疝带的长度为80-90cm,宽度为8-10cm。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通过腹带本体两端的第一魔术贴合围成环形套设在造口患者的腹部,可适应不同腰围的造口患者使用。在腹带本体上开设有第一造口通孔和引流管通孔,不影响造口袋和引流管的对外连接。在第一造口通孔上通过第二魔术贴连接有造口罩,可将造口袋容纳在造口罩内,避免造口袋外露引起的尴尬,尤其是在夏季穿着衣物较少时,可明显减轻造口患者的心理压力。在腹带本体上还通过第三魔术贴连接有防造口旁疝带,防造口旁疝带上设有与第一造口通孔对应的第二造口通孔,在第二造口通孔上设有硅胶环,可通过第四魔术贴将防造口旁疝带固定于造口患者腹部后,使得硅胶环紧压在造口外缘,有效避免了造口位置发生旁疝。防造口旁疝带和附带本体之间通过第三魔术贴固定连接,便于与第四魔术贴配合来调整防造口旁疝带的松紧,进而调整硅胶环和造口患者腹部之间的压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腹带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防造口旁疝带一个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防造口旁疝带另一个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造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第一钩面,2、腹带本体,3、引流管通孔,4、第三绒面,5、第二绒面,6、第一造口通孔,7、第一绒面,8、防造口旁疝带,9、硅胶环,10、第二造口通孔,11、第四绒面,12、第四钩面,13、第三钩面,14、第二钩面,15、造口罩。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造口患者专用腹带,包括腹带本体2以及连接在腹带本体2上的防造口旁疝带8和造口罩15。腹带本体2和防造口旁疝带8的长度均为80-90cm,在腹带本体2和防造口旁疝带8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魔术贴的第一钩面1和第一绒面7以及第四魔术体的第四绒面11和第四钩面12,通过第一魔术贴和第四魔术贴可将腹带本体2和防造口旁疝带8分别合围成环状以固定在造口患者的腹部。腹带本体2和防造口旁疝带8均采用弹力布带材料制作,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固定在造口患者腹部后,可随造口患者的呼吸或活动而适当的拉伸或缩紧,使造口患者穿着舒适,并便于穿脱。造口罩15采用棉布材料制作,可将盛放粪便的造口袋容纳在内,避免产生尴尬带来的心里压力。在腹带本体2上开设有一个供患者造口露出的第一造口通孔6以及多个供引流管穿过的引流管通孔3,在腹带本体2上沿第一造口通孔6的周向设有第二魔术贴的第二绒面5,沿造口罩15罩口的周向设有与第二绒面5配合固定的第二钩面14。在腹带本体2上沿腹带本体2的长度方向设有贯穿第一造口通孔6的第三魔术贴的第三绒面4,第三绒面4为间断式,且第三绒面4贯穿第一造口通孔6的中心设置,在防造口旁疝带8的一侧的侧面上沿防造口旁疝带8的长度方向设有与第三绒面4配合固定的第三钩面13。本实施例中的腹带本体2宽度为28-32cm,防造口旁疝带8的宽度为8-10cm,在第三绒面4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引流管通孔3。使得当防造口旁疝带8通过第三魔术贴固定在腹带本体2上后,四个引流管通孔3均不被防造口旁疝带8遮挡,不影响引流管通孔3的正常使用功能。在防造口旁疝带8上对应第一造口通孔6的位置设有第二造口通孔10,在防造口旁疝带8上沿第二造口通孔10周向固定设有硅胶环9。第一造口通孔6和第二造口通孔10均为圆形,且第一造口通孔6、第二造口通孔10、硅胶环9以及造口罩15罩口的内径均为11-12cm。防造口旁疝带8可通过第三魔术贴调整与腹带本体2之间的松紧度,进而调整硅胶环9与患者造口周边位置的压力,并通过紧压造口外缘避免造口旁疝的发生,也可避免过度紧压而造成的压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造口患者专用腹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围设固定在造口患者腹部的腹带本体(2)以及连接在腹带本体(2)上的防造口旁疝带(8)和造口罩(15);所述腹带本体(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魔术贴的第一绒面(7)和第一钩面(1),在腹带本体(2)上开设有一个供患者造口露出的第一造口通孔(6)以及多个供引流管穿过的引流管通孔(3),在腹带本体(2)上沿第一造口通孔(6)的周向设有第二魔术贴的第二绒面(5),沿所述造口罩(15)罩口的周向设有与第二绒面(5)配合固定的第二钩面(14),在腹带本体(2)上沿腹带本体(2)的长度方向设有贯穿第一造口通孔(6)的第三魔术贴的第三绒面(4),在所述防造口旁疝带(8)的一侧的侧面上沿防造口旁疝带(8)的长度方向设有与第三绒面(4)配合固定的第三钩面(13),在防造口旁疝带(8)的两端分别设有第四魔术体的第四绒面(11)和第四钩面(12),在防造口旁疝带(8)上对应第一造口通孔(6)的位置设有第二造口通孔(10),在防造口旁疝带(8)上沿第二造口通孔(10)周向固定设有硅胶环(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造口患者专用腹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围设固定在造口患者腹部的腹带本体(2)以及连接在腹带本体(2)上的防造口旁疝带(8)和造口罩(15);所述腹带本体(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魔术贴的第一绒面(7)和第一钩面(1),在腹带本体(2)上开设有一个供患者造口露出的第一造口通孔(6)以及多个供引流管穿过的引流管通孔(3),在腹带本体(2)上沿第一造口通孔(6)的周向设有第二魔术贴的第二绒面(5),沿所述造口罩(15)罩口的周向设有与第二绒面(5)配合固定的第二钩面(14),在腹带本体(2)上沿腹带本体(2)的长度方向设有贯穿第一造口通孔(6)的第三魔术贴的第三绒面(4),在所述防造口旁疝带(8)的一侧的侧面上沿防造口旁疝带(8)的长度方向设有与第三绒面(4)配合固定的第三钩面(13),在防造口旁疝带(8)的两端分别设有第四魔术体的第四绒面(11)和第四钩面(12),在防造口旁疝带(8)上对应第一造口通孔(6)的位置设有第二造口通孔(10),在防造口旁疝带(8)上沿第二造口通孔(10)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峰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