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7059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4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尤其适用于单塔双循环系统的新型气液分流装置。包括:一筒体;在所述筒体内部依次固定排列的多个导流板;设置于导流板下方的一环形集液槽;所述导流板的横截面形状为折线形,具有至少一个V形部及至少一个倒V形部;相邻的两个导流板其中之一的倒V形部与另一个的V形部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通过布置多个特殊形状的导流板形成烟气通道,经过一级循环回路处理的烟气在通过该通道时,烟气中的液滴从烟气中分离,返回吸收塔内容浆液池,能够有效分离一级、二级循环浆液,提高二级循环的脱硫效率,并且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便捷、阻力损失小等优点。

A folded plate type liquid shunt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late type gas-liquid distribution device, gas-liquid model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single tower double circulation system shunt device. Includes a cylinder body; a plurality of sequentially arranged and fixed inside the cylinder of the guide plate; a ring is arranged on the guide plate below the collecting tank; the shape of cross section of the guide plate for folding, with at least one V shaped part and at least one inverted V shape in the vertical projection part; the direction of one of the two inverted V shape deflector which adjacent with another V shaped part overlap or completely overlap. The formation of gas passage through the guid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pecial shape, through a loop processing in the flue gas through the channel, liquid droplets in flue gas from flue gas separation, return absorption tower slurry pool can effectively separate the content, one level and two level of circulating slurry, improving the desulfurization efficiency of two stage cycle,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small resistance loss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板式气液分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
,尤其涉及湿法烟气脱硫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折板式气液分流装置。
技术介绍
《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要求东部地区(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11省市)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即在基准氧含量6%条件下,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中部地区(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湖北、湖南、河南、江西等8省)新建机组原则上接近或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鼓励西部地区新建机组接近或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到2020年,东部地区现役30万千瓦及以上公用燃煤发电机组、10万千瓦及以上自备燃煤发电机组以及其他有条件的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后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针对部分区域燃煤含硫过高的问题,传统的单循环脱硫技术很难达到国家环保部的新标准要求。为了达到排放要求,需要针对传统的单循环脱硫系统进行改造或更新,目前普遍采用单塔双循环脱硫系统,而为了实现单塔双循环,则需要对不同的循环回路进行分隔。现有技术,申请号为201420698052.6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单塔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塔叶栅式集液装置,包括在脱硫塔的上下喷淋循环回路之间设置的集液斗,集液斗的上面设有叶栅结构,叶栅结构分为一级叶栅和二级叶栅,一级叶栅和二级叶栅交错布置形成俯视时为环形的叶栅结构,叶栅结构的根部与集液斗连接,集液斗底部通过浆液回流管与脱硫塔外的浆液槽相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均匀气液流场的效果,但是,上述专利中所提到的装置分离效果并不理想,经过一级喷淋的烟气中仍携带有大量浆液液滴进入二级喷淋,并被收集至塔外浆池,导致二级喷淋浆液含固量和pH值均很快降低,降低二级循环脱硫效率,并增加吸收剂耗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尤其适用于单塔双循环系统的新型气液分流装置。通过布置多个特殊形状的导流板形成烟气通道,经过一级循环回路处理的烟气在通过该通道时,烟气中的液滴从烟气中分离,返回吸收塔内容浆液池,能够有效分离一级、二级循环浆液,提高二级循环的脱硫效率,并且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便捷、阻力损失小等优点。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折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包括:一筒体;在所述筒体内部依次固定排列的多个导流板;设置于导流板下方的一环形集液槽;所述导流板的横截面形状为折线形,具有至少一个V形部及至少一个倒V形部;相邻的两个导流板其中之一的倒V形部与另一个的V形部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进一步地,所述环形集液槽以筒体的部分外壁为其外环。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两端至筒体内壁具有一间隙。进一步地,所述环形集液槽的环宽度不小于前述间隙。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包括一布置于中部的类M型导流板及对称布置于所述类M型导流板两侧的多个双V型导流板。其中类M型导流板具有一个V形部及两个倒V形部,双V型导流板具有一个V形部及个倒V形部。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包括多个依次布置的双V型导流板。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通过设置于筒体内部的支撑梁固定。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梁为立板结构,包括上支撑板及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开设有对应V形部的V形缺口,所述下支撑板开设有对应倒V形部的倒V形缺口。进一步地,还包括连通环形集液槽的浆液收集管路。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为一脱硫吸收塔的部分塔体,所述脱硫吸收塔为双循环脱硫吸收塔,具有一级喷淋吸收区及二级喷淋吸收区,所述部分塔体位于一级喷淋吸收区及二级喷淋吸收区之间。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经一级喷淋后携带大量浆液液滴的烟气流经该气液分离装置向上进入二级喷淋区,浆液液滴在导流板上多次碰撞凝并后落入塔内浆池;而二级喷淋浆液被导流板的V形部具有槽体结构承接后,流入吸收塔壁处设置的环形集液槽内,经收集口统一通过浆液收集管路送至塔外浆池。从而避免一级循环浆液大量掺混入二级循环浆液,避免二级循环浆液含固量和pH值的快速降低,在提高脱硫效率的同时,降低运行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折板式气液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_A向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折板式气液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折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包括:筒体1;在筒体1内部依次固定排列的多个导流板;设置于导流板下方的环形集液槽;导流板包括布置于中部的类M型导流板3及对称布置于类M型导流板3两侧的多个双V型导流板2。其中类M形导流板3具有一个V形部及两个倒V形部,双V型导流板2具有一个V形部及个倒V形部。还包括连通环形集液槽的浆液收集管路。另外,环形集液槽的内环内部还设置有折板式除雾器4,虽然该折板式除雾器为现有的设备,但是安装在此处能够发挥较好的气液分离作用,通过折板式除雾器初步去除烟气中部分液滴,再进入导流板构成的分离结构层,能够使气液分离更为彻底,从而获得更加的效果,当然,该装置并非必选的配置,本专利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如图3所示,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导流板采用不同的布置方式和形状调整,图中,导流板包括多个依次布置的双V型导流板。总之,导流板的形状遵循原则为:其横截面形状为折线形,具有至少一个V形部及至少一个倒V形部;其布置方式遵循原则为:相邻的两个导流板其中之一的倒V形部与另一个的V形部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如此一来,相邻导流板形成的弯曲通道将阻挡从上方落下的液体流入通道,而是蓄存在V形部的槽内,然后从导流板两端流出。烟气则可以自由畅通地穿过通道从下方流入上方。另外,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类M型导流板为对称结构,上下形成的V形角的角度均相同。图中双V型导流板的短边与长边夹角角度与类M型导流板形成的V形角的角度也相同。并且双V型导流板在塔内等间距布置。这样布置能够使导流板之间形成的通道是均一的,在气液分离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均布烟气的作用,有利于气液分离后烟气再进行二级循环吸收处理,提高处理效率。如图1,环形集液槽以筒体的部分外壁为其外环。导流板两端至筒体内壁具有一间隙。环形集液槽的环宽度不小于前述间隙。具体而言,环宽度为前述间隙的1.2倍至1.6倍,从而环形集液槽能够完全承接导流板两端流下的积聚的液滴。如图,导流板通过设置于筒体内部的支撑梁固定。支撑梁为立板结构,包括上支撑板5及下支撑板6;上支撑板5开设有对应V形部的V形缺口,下支撑板6开设有对应倒V形部的倒V形缺口。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上支撑板及下支撑板的形状随导流板的布置方式和形状变化而进行相应调整。应用在脱硫吸收塔中,则筒体为脱硫吸收塔的部分塔体,脱硫吸收塔为双循环脱硫吸收塔,具有一级喷淋吸收区及二级喷淋吸收区,该部分塔体位于一级喷淋吸收区及二级喷淋吸收区之间。锅炉尾部排出的含硫烟气进入脱硫吸收塔后,首先经一级循环洗涤,然后经过前述实施例描述的装置除去烟气中携带的一次浆液液滴,烟气向上进入二级循环再次洗涤,而二级循环浆液经导流板被引入布置在环形集液槽中,由浆液收集管路统一送至塔外的二级循环浆池中。通过一系列导流板,经一级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折板式气液分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筒体;在所述筒体内部依次固定排列的多个导流板;设置于导流板下方的一环形集液槽;所述导流板的横截面形状为折线形,具有至少一个V形部及至少一个倒V形部;相邻的两个导流板其中之一的倒V形部与另一个的V形部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筒体;在所述筒体内部依次固定排列的多个导流板;设置于导流板下方的一环形集液槽;所述导流板的横截面形状为折线形,具有至少一个V形部及至少一个倒V形部;相邻的两个导流板其中之一的倒V形部与另一个的V形部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集液槽以筒体的部分外壁为其外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两端至筒体内壁具有一间隙。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集液槽的环宽度不小于前述间隙。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包括一布置于中部的类M型导流板及对称布置于所述类M型导流板两侧的多个双V型导流板。其中类M型导流板具有一个V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怡凡王祖武谷小兵蒋惠梦林晓炜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