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仪悬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67927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3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分析仪悬臂机构,包括基轴位移机构,所述基轴位移机构包括悬臂、固定于悬臂一端的电机、以及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包括设于电机轴上的主动轮、设于悬臂另外一端的从动轮,以及连接主动轮和从动轮的传动带,所述传动系统还包括压轮结构,所述压轮结构包括轮轴和压轮,所述压轮位于所述传动带与主动轮啮合部分的传动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传动带与主动轮的啮合部分的传动带附近设置压轮结构,有效防止了驱动过程中,传动带与主动轮跳齿,导致驱动距离不准确等问题,提高了取样针等的位移精度。

Analyzer cantilever mechanis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instruments, and discloses a analyzer cantilever mechanism, including axial displacement mechanism, the axis displacement mechanism comprises a cantilever, fixed to one end of the cantilever, and motor drive system, the drive system comprises a motor shaft of the driving wheel, the driven wheel is arranged on the other end of the cantilever, and connect a driving wheel and a driven wheel drive belt, the drive system also includes a pressure roller structure, the roller structure comprises a wheel shaft and a pressure wheel, a transmission roller is located on the transmission belt and a driving gear part of the band. In the meshing part of the transmission belt and the driving wheel of the belt is arranged near the roller structure,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driving process, the drive belt and the driving wheel gear, driving distance is not accurate,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sampling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涉及一种用于体外诊断的自动分析仪悬臂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医学领域最为普遍使用的诊断方法——体外诊断,是指采集人体的体液、排泄物、分泌物进行化学成分或者化学反应分析,从而判断人体病症。如化学发光分析法、分子诊断法等。这些诊断方法,均采用自动或者半自动仪器进行加样、分析,并给出诊断报告。在自动分析的过程中,需要设置一套能精确的定位的位移系统,特别是在取样加样的过程中,需要准确的找到样品或试剂盒的位置,进行取样加样。现有的分析仪中,大都采用电机与传动带的驱动方式,驱动加样取样工具(如取样针等)移动到预定的位置。但是利用电机和传动带驱动的方式,虽然结构简单、成本低,但是现有传动带基本是通过齿面结构与主动轮或从动轮啮合的方式进行传动。当电机转速较快时,传动带与主动轮或传动轮的齿面啮合就可能发生跳齿,啮合不紧密,从而导致位移距离不准确,取样针移动位置准确度没法保证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分析仪悬臂机构,可有效防止跳齿发生,位移精度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分析仪悬臂机构,包括基轴位移机构,所述基轴位移机构包括悬臂、固定于悬臂一端的电机、以及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包括设于电机轴上的主动轮、设于悬臂另外一端的从动轮,以及连接主动轮和从动轮的传动带,所述传动系统还包括压轮结构,所述压轮结构包括轮轴和压轮,所述压轮位于所述传动带与主动轮啮合部分的传动带外;正常工作状态下,所述压轮结构的轴心到主动轮轴心的距离大于啮合时传动带上表面到主动轮轴心的距离与压轮半径之和。优选地,所述压轮结构的轴心到主动轮轴心的距离比啮合时传动带上表面到主动轮轴心的距离与压轮半径之和大0.2—0.4mm。优选地,所述主动轮上的压轮结构有两个,其压轮分别位于传动带与主动轮啮合部分的两端的传动带外;或者主动轮上的压轮结构有1个或3个,分别位于所述啮合部分的传动带外。优选地,所述主动轮为齿面轮,所述传动带设有与所述主动轮的齿面啮合的第二齿面。优选地,所述悬臂一端设有一安装板,所述电机通过与其非轴伸端连接的固定块和与其轴伸端连接的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优选地,所述固定板设有一通孔,所述电机轴穿过该通孔与所述主动轮连接。优选地,所述压轮结构的轮轴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优选地,所述从动轮为光面轮,或与所述传动带的第二齿面啮合的齿面轮。优选地,所述基轴为X轴,所述悬臂机构还包括与所述X轴相互垂直的Y轴位移机构和Z轴位移机构;所述悬臂上设有沿X轴方向的滑轨,所述Y轴位移机构可在所述传动系统的带动下沿所述滑轨滑动;所述Z轴位移机构可在Y轴位移机构的传动系统带动下沿Y轴方向移动;所述Z轴位移机构上设有取样针;所述取样针可在Z轴位移机构的传动系统带动下沿Z轴方向移动。优选地,所述悬臂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所述电机、分别与两端的电机相配合的两个所述的传动系统、以及分别与所述两个传动系统的传动带相对应的两个滑轨;所述两个滑轨及传动系统上分别各设置一套所述Y轴位移机构;所述两Y轴位移机构上分别设置有所述Z轴位移机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分析仪悬臂机构:(1)通过在传动带与主动轮的啮合部分的传动带附近设置压轮结构,有效防止了驱动过程中,传动带与主动轮跳齿,导致驱动距离不准确等问题,提高了取样针等的位移精度。(2)在一个悬臂上同时设置两套位移机构,增加了分析仪内工作的取样针数量,提高了取样加样的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悬臂机构实施例一示意图;图2是图1中悬臂机构A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X轴位移机构;11、悬臂;12、电机;121、固定块;122、固定板;13、主动轮;14、传动带;15、从动轮;16、压轮结构;161、压轮;162、轮轴;17、安装板;18、滑轨;19、滑块;20、Y轴位移机构;30、Z轴位移机构;40、取样针。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实施例1如图1和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分析仪悬臂机构的实施例,用于体外诊断的自动分析仪中,作为取样针的自动移动机构。该悬臂机构包括基轴位移机构,如该实施例中,基轴位移机构即为X轴位移机构10,该X轴位移机构10包括悬臂11、固定于悬臂11一端的电机12、以及传动系统。其中,传动系统包括设于电机12轴上的主动轮13、设于悬臂11另外一端的从动轮15、连接主动轮13和从动轮15的传动带14,以及压轮结构16。该压轮结构16包括轮轴162和压轮161,其中,压轮161位于传动带14与主动轮13啮合部分的传动带14外;正常工作状态下,压轮结构16的轴心到主动轮13轴心的距离大于啮合时传动带14上表面到主动轮13轴心的距离与压轮161半径之和。比如,压轮结构16的轴心到主动轮13轴心的距离比啮合时传动带14上表面到主动轮13轴心的距离与压轮161半径之和大0.2—0.4mm。即,在正常啮合的情况下,压轮161外周表面到啮合部位传动带14的上表面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最好是在0.2—0.4mm之间,以保证传动带14与主动轮13的正常运转。而当传动带14即将与主动轮13发送跳齿等啮合不好的情况下,传动带14只要稍微脱离主动轮13,便马上会碰到压轮161,被压轮161压住,从而避免了跳齿的发生,有效防止了驱动过程中,传动带14与主动轮13跳齿,导致驱动距离不准确等问题,提高了取样针的位移精度。该实施例中,主动轮13为齿面轮,传动带14设有与该主动轮13的齿面啮合的第二齿面(图中未示出)。从动轮15为光面轮,或是与传动带14的第二齿面啮合的齿面轮。优选地,主动轮13上的压轮结构16有两个,其压轮161分别位于传动带14与主动轮13啮合部分两端的传动带上表面附近。或者主动轮13上的压轮结构16也可以是1个或3个,单个压轮结构16的压轮161可以位于传动带14与主动轮13啮合部分的任何位置的传动带上表面附近,以位于啮合部分的中间位置为优选。3个压轮结构16的3个压轮161则可以分别位于传动带14与主动轮13啮合部分的两端和中间位置的传动带上表面附近,防跳齿的效果更好。该实施例中,在悬臂11一端设有一安装板17,上述电机12则通过与其非轴伸端连接的固定块121和与其轴伸端连接的固定板122固定于该安装板17上,固定块121与安装板17、固定板122与安装板17的固定方式优选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如螺栓固定等。其中,固定板122设有一通孔,电机12轴则穿过该通孔与上述主动轮13连接。上述压轮结构16的轮轴162也固定于该固定板122上。如图1所示,该悬臂机构还可以包括与上述X轴相互垂直的Y轴位移机构20和Z轴位移机构30。在上述悬臂11上设有沿X轴方向的滑轨18,Y轴位移机构20可在上述传动系统的带动下沿该滑轨18滑动,如将Y轴位移机构20的一端固定于一滑块19上,滑块19再可移动地安装于滑轨18上,并且滑块19与上述传送带14固定连接,传动带14的移动将带动滑块19及Y轴位移机构20沿滑轨18移动。类似的,Z轴位移机构30也可在Y轴位移机构20的传动系统带动下沿Y轴方向移动。在Z轴位移机构30上设有取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分析仪悬臂机构

【技术保护点】
分析仪悬臂机构,包括基轴位移机构,所述基轴位移机构包括悬臂(11)、固定于悬臂(11)一端的电机(12)、以及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包括设于电机(12)轴上的主动轮(13)、设于悬臂(11)另外一端的从动轮(15),以及连接主动轮(13)和从动轮(15)的传动带(14),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统还包括压轮结构(16),所述压轮结构(16)包括轮轴(162)和压轮(161),所述压轮(161)位于所述传动带(14)与主动轮(13)啮合部分的传动带(14)外;正常工作状态下,所述压轮结构(16)的轴心到主动轮(13)轴心的距离大于啮合时传动带(14)上表面到主动轮(13)轴心的距离与压轮(161)半径之和。

【技术特征摘要】
1.分析仪悬臂机构,包括基轴位移机构,所述基轴位移机构包括悬臂(11)、固定于悬臂(11)一端的电机(12)、以及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包括设于电机(12)轴上的主动轮(13)、设于悬臂(11)另外一端的从动轮(15),以及连接主动轮(13)和从动轮(15)的传动带(14),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统还包括压轮结构(16),所述压轮结构(16)包括轮轴(162)和压轮(161),所述压轮(161)位于所述传动带(14)与主动轮(13)啮合部分的传动带(14)外;正常工作状态下,所述压轮结构(16)的轴心到主动轮(13)轴心的距离大于啮合时传动带(14)上表面到主动轮(13)轴心的距离与压轮(161)半径之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仪悬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轮结构(16)的轴心到主动轮(13)轴心的距离比啮合时传动带(14)上表面到主动轮(13)轴心的距离与压轮(161)半径之和大0.2—0.4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仪悬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13)上的压轮结构(16)有两个,其压轮(161)分别位于传动带(14)与主动轮(13)啮合部分的两端的传动带(14)外;或者主动轮(13)上的压轮结构(16)有1个或3个,分别位于所述啮合部分的传动带(14)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仪悬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13)为齿面轮,所述传动带(14)设有与所述主动轮(13)的齿面啮合的第二齿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仪悬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11)一端设有一安装板(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思奇吴冬郭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