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阀及其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36407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0 19:46
提供一种电动阀及其组装方法,能够抑制在阀芯位于最下降位置时的伴随流体(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变化而产生的流量变化。当阀芯(14)位于最下降位置时,阀芯(14)侧的直部(14s)的至少一部分与阀座部(46a)侧的直部(46s)的至少一部分在升降方向上重合。

Electric valve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An electric valve and a method of assembly thereof are provided to suppress flow variations resulting from changes in the flow direction of a fluid (refrigerant) when the spool is in the lowest position. When the spool (14) is positioned at the most downward position,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straight part (14s) of the spool (14) side coincides with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straight part (46s) of the valve seat (46a) side in the direction of lif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阀及其组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作为流量控制阀等而安装于空气调和机、制冷机等的制冷循环而使用的电动阀,尤其涉及在阀芯位于最下降位置(通常是成为全关闭状态)时,在阀芯与阀座部之间形成规定大小的间隙的非闭阀型的电动阀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电动阀,例如已知一种结构,其具备:阀轴;具有内插有该阀轴的圆筒部的导杆;保持并固定于所述阀轴的下端部且内插于所述导杆的圆筒状的阀保持架;阀芯,该阀芯以能够相对于所述阀轴在轴方向上相对移动及相对旋转的状态内插于该阀保持架,并且通过压缩安装于阀芯与所述阀轴之间的螺旋弹簧而被向下方施力,且通过所述阀保持架进行防脱卡定;阀主体,该阀主体具有与该阀芯接触分离的阀座部,且安装固定有所述导杆;接合于该阀主体的壳体;配置于该壳体的内周的转子;转子保持架,该转子保持架经由外嵌固定于所述阀轴的上端部的结合部件将所述转子和所述阀轴连结;为了与设置于所述转子的卡合部卡合而形成于所述转子保持架的凹部;为了旋转驱动所述转子而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外周的定子;配置于所述导杆的圆筒部内周侧的内螺纹部件;螺纹进给机构,该螺纹进给机构由形成于该内螺纹部件的内周的固定螺纹部与形成于所述阀轴的外周的可动螺纹部构成,且用于使所述阀芯和所述阀座部接触分离;以及配置于所述导杆的圆筒部的外周且限制所述转子的旋转及上下移动的止动机构,所述止动机构由具有上侧卡定部及下侧卡定部的螺旋状的固定止动件和环状或螺旋状的滑动件构成,该环状或螺旋状的滑动件设置有与所述上侧卡定部抵接并卡定的第一抵接部及与所述下侧卡定部抵接并卡定的第二抵接部,且该滑动件组装于所述固定止动件的螺旋部分,在所述转子旋转时,通过设置于该转子的推动部来推动所述第一抵接部,所述滑动件边旋转边上下移动直到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上侧卡定部抵接或使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下侧卡定部抵接,在所述滑动件的第二抵接部与所述下侧卡定部抵接并被停止的原点位置,在所述阀芯与所述阀座部之间形成有规定的大小的间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使用具有如前所述的结构的电动阀中,即使阀芯位于最下降位置(通常是成为全关闭状态)时,也在阀芯与阀座部之间形成有规定大小的间隙,因此与通常的闭阀型电动阀相比,能够可靠地防止阀芯向阀座部咬合,并具有在将该电动阀使用于空调机的情况下防止由压缩机的烧粘而产生的运转不佳的优点。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164579号公报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如前所述的以往的非闭阀型的电动阀中,制冷剂出入阀主体的阀室的一侧部用的第一导管以及制冷剂出入阀室的下部用的第二导管分别通过钎焊等连结固定,流体(制冷剂)从第一导管经由阀室朝向第二导管的一方向(正方向)和从第二导管经由阀室朝向第一导管的另一方向(反方向)这两个方向流动,但是在螺纹进给机构(构成螺纹进给机构的固定螺纹部与可动螺纹部之间)必然存在齿隙(螺纹间隙),因此当流体(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从正方向朝向反方向或从反方向朝向正方向变化时,由该流体的压力对阀芯施力,导致该阀芯相对于阀座部以所述齿隙(螺纹间隙)程度上下移动(参照图7(A)、(B))。并且,在上述以往的电动阀中,一般,控制流经阀口节流孔的流体的通过流量的阀芯由倒圆锥台面或倒圆锥面(锥面)构成。因此,产生如下的课题:由于如上所述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的变化而导致阀芯相对于阀座部上下移动,于是当阀芯位于原点位置(也称作最下降位置、对于电动机供给的脉冲数为0脉冲的位置)时,导致在该流体的流动方向变化前后,流经阀口节流孔的流体的通过流量(也称作0脉冲流量)变化(参照图8)。并且,在上述以往的电动阀中,一般,在组装时阀芯的原点位置对准时,使阀芯的锥面与阀座部抵接而形成基准位置,并从该基准位置开始使阀芯相对于阀座部升起从而进行阀芯的原点位置对准。即,阀芯的锥面是阀芯的原点位置对准的基准面(具体参照专利文献1等)。因此,原点位置处的阀芯与阀座部之间的所述间隙的尺寸精度依赖于阀芯的锥面的部件精度(加工精度),总体来看,所述间隙的尺寸偏差增大且流量特性(例如,在中间开度下的流量的拐点)有产生偏差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制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阀及其组装方法,能够抑制在阀芯位于最下降位置时的伴随流体(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变化而产生的流量变化。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阀及其组装方法,能够抑制在原点位置处的形成于阀芯与阀座部之间的间隙的尺寸偏差,进而能够抑制流量特性的偏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动阀具备:阀轴,该阀轴设置有阀芯;阀主体,该阀主体设置有阀口节流孔并形成有阀室,所述阀口节流孔具有与所述阀芯接触分离或靠近远离的阀座部,流体被导入导出所述阀室;电动机,该电动机具有与所述阀轴连结的转子、以及用于使该转子旋转的定子;螺纹进给机构,该螺纹进给机构由设置于所述阀主体侧的固定螺纹部与设置于所述阀轴侧的可动螺纹部构成,且该螺纹进给机构用于根据所述转子的旋转驱动来使所述阀轴的所述阀芯相对于所述阀主体的所述阀座部升降;以及下部止动机构,该下部止动机构用于对所述阀轴的旋转下降进行限制,当所述阀芯通过所述下部止动机构而位于最下降位置时,所述阀芯与所述阀座部之间形成有间隙,并且,流体在从所述阀室向所述阀口节流孔的正方向与从所述阀口节流孔向所述阀室的反方向这两个方向流动,其中,在所述阀芯设置有阀芯侧直部,该阀芯侧直部的外径在升降方向上恒定,在所述阀座部设置有阀座侧直部,该阀座侧直部的内径在升降方向上恒定,并且,各部件的尺寸形状以如下方式设置:当所述阀芯位于最下降位置时,所述阀芯侧直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阀座侧直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升降方向上重合。在优选的方式中,各部件的尺寸形状以如下方式设置:当所述阀芯位于最下降位置且所述流体向所述反方向流动时,所述阀芯侧直部与所述阀座侧直部在升降方向上的重合量为0,当所述阀芯位于最下降位置且所述流体向所述正方向流动时,所述阀芯侧直部与所述阀座侧直部在升降方向上的重合量为所述螺纹进给机构的固定螺纹部与可动螺纹部之间的齿隙的程度。在其他优选的方式中,在所述阀芯的所述阀芯侧直部的上侧,设置有阀芯侧抵接部,该阀芯侧抵接部具有相对于升降方向垂直的面,当所述阀芯相比于所述最下降位置下降时,所述阀芯的所述阀芯侧抵接部与所述阀主体抵接。在进一步优选的方式中,所述阀芯侧抵接部由相对于升降方向垂直的平面构成,在所述阀主体设置有与所述阀芯侧抵接部以平面方式抵接的阀主体侧抵接部。优选的是,所述阀座部以及所述阀口节流孔形成于所述阀主体的一部分上。优选的是,所述阀座部以及所述阀口节流孔形成于阀座部件,该阀座部件内插固定在形成于所述阀主体的一部分的插嵌孔。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动阀的组装方法具备:阀轴,该阀轴设置有阀芯;导向衬套,该导向衬套具有圆筒部,所述阀轴以在轴线方向上可相对移动以及可相对旋转的状态内插于所述圆筒部;阀主体,该阀主体设置有阀口节流孔并形成有阀室,所述阀口节流孔具有与所述阀芯接触分离或靠近远离的阀座部,流体被导入导出所述阀室,并且所述导向衬套安装固定于该阀主体;阀轴保持架,该阀轴保持架具有圆筒部和顶部,并且与所述阀轴连结固定,所述圆筒部内插有所述导向衬套,所述顶部贯通设置有被所述阀轴的上端部插通的插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动阀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阀,具备:阀轴,该阀轴设置有阀芯;阀主体,该阀主体设置有阀口节流孔并形成有阀室,所述阀口节流孔具有与所述阀芯接触分离或靠近远离的阀座部,流体被导入导出所述阀室;电动机,该电动机具有与所述阀轴连结的转子、以及用于使该转子旋转的定子;螺纹进给机构,该螺纹进给机构由设置于所述阀主体侧的固定螺纹部与设置于所述阀轴侧的可动螺纹部构成,且该螺纹进给机构用于根据所述转子的旋转驱动来使所述阀轴的所述阀芯相对于所述阀主体的所述阀座部升降;以及下部止动机构,该下部止动机构用于对所述阀轴的旋转下降进行限制,当所述阀芯通过所述下部止动机构而位于最下降位置时,所述阀芯与所述阀座部之间形成有间隙,并且,流体在从所述阀室向所述阀口节流孔的正方向与从所述阀口节流孔向所述阀室的反方向这两个方向流动,该电动阀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阀芯设置有阀芯侧直部,该阀芯侧直部的外径在升降方向上恒定,在所述阀座部设置有阀座侧直部,该阀座侧直部的内径在升降方向上恒定,并且,各部件的尺寸形状以如下方式设置:当所述阀芯位于最下降位置时,所述阀芯侧直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阀座侧直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升降方向上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28 JP 2016-0641271.一种电动阀,具备:阀轴,该阀轴设置有阀芯;阀主体,该阀主体设置有阀口节流孔并形成有阀室,所述阀口节流孔具有与所述阀芯接触分离或靠近远离的阀座部,流体被导入导出所述阀室;电动机,该电动机具有与所述阀轴连结的转子、以及用于使该转子旋转的定子;螺纹进给机构,该螺纹进给机构由设置于所述阀主体侧的固定螺纹部与设置于所述阀轴侧的可动螺纹部构成,且该螺纹进给机构用于根据所述转子的旋转驱动来使所述阀轴的所述阀芯相对于所述阀主体的所述阀座部升降;以及下部止动机构,该下部止动机构用于对所述阀轴的旋转下降进行限制,当所述阀芯通过所述下部止动机构而位于最下降位置时,所述阀芯与所述阀座部之间形成有间隙,并且,流体在从所述阀室向所述阀口节流孔的正方向与从所述阀口节流孔向所述阀室的反方向这两个方向流动,该电动阀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阀芯设置有阀芯侧直部,该阀芯侧直部的外径在升降方向上恒定,在所述阀座部设置有阀座侧直部,该阀座侧直部的内径在升降方向上恒定,并且,各部件的尺寸形状以如下方式设置:当所述阀芯位于最下降位置时,所述阀芯侧直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阀座侧直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升降方向上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各部件的尺寸形状以如下方式设置:当所述阀芯位于最下降位置且所述流体向所述反方向流动时,所述阀芯侧直部与所述阀座侧直部在升降方向上的重合量为0,当所述阀芯位于最下降位置且所述流体向所述正方向流动时,所述阀芯侧直部与所述阀座侧直部在升降方向上的重合量为所述螺纹进给机构的固定螺纹部与可动螺纹部之间的齿隙的程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芯的所述阀芯侧直部的上侧,设置有阀芯侧抵接部,该阀芯侧抵接部具有相对于升降方向垂直的面,当所述阀芯相比于所述最下降位置下降时,所述阀芯的所述阀芯侧抵接部与所述阀主体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侧抵接部由相对于升降方向垂直的平面构成,在所述阀主体设置有与所述阀芯侧抵接部以平面方式抵接的阀主体侧抵接部。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部以及所述阀口节流孔形成于所述阀主体的一部分。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部以及所述阀口节流孔形成于阀座部件,该阀座部件内插固定在形成于所述阀主体的一部分的插嵌孔。7.一种电动阀的组装方法,该电动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矢泽将志吉田龙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