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稀土元素的水溶性化合物与对陶瓷呈着色性的其它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结合应用。为了使陶瓷材料着色,通常使用在700至1400℃的常规煅烧温度下稳定的金属氧化物(颜料)。对此,在现有技术中特别地应用铁、铬、锰的有色氧化物;Al、Ni、Cr、Zn、Co、Cu、Mn、Fe、U和V的化合物的纯态和具有尖晶石结构的混合相;在无色的金红石宿主晶格如TiO2、SnO2、ZrO2、ZrSiO4和PbO2中带有能生色的阳离子的硅酸盐、硫化物和混合相。稀土元素金属是元素周期表第3族的元素。它属于过渡金属。稀土元素是元素钪、钇以及镧之后的从镧至镥的14个元素,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作为氧化物基本上是以化合价3+存在的。它们在氧化阶段具有不同的颜色。例如Nd3+化合物是红-紫色或者pr3+化合物是绿-黄色。这些着色的特征是其强度。与由其它过渡金属形成的颜色相比,稀土元素氧化物本身只具有较弱的颜色或着色性。同样已知,为此可使用稀土元素氧化物。这些氧化物通常是水不溶性的,并且作为颜料通过不同的方法涂覆在陶瓷体上。由DE-19739124已知,稀土元素的氧化物作为陶瓷着色颜料的用途。这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使陶瓷表面着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陶瓷材料的表面层中,由一种作为宿主晶格的、以尖晶石-或金红石晶格结晶的无色金属氧化物和一种着色水溶液形成混合相颜料,该着色水溶液含有一种能给宿主晶格着色的二价或三价金属离子的可溶性化合物和一种用于电荷平衡的五价或六价金属离子的可溶性化合物,在该方法中,或是将该无色的氧化物以细分散的形式加入到陶瓷材料中且将水溶性着色溶液涂覆到表面层上,或是使水溶性着色溶液与一种用于生成宿主晶格足够量的、能形成宿主晶格的金属离子的可溶性化合物混合,且将该混合物涂覆到陶瓷表面,且经在300至1400℃干燥掉陶瓷体上的溶剂后,将它烧制0.5至5小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斯塔菲尔,T克莱恩,J斯特劳伯,J史密特胡森,
申请(专利权)人:BK吉乌里尼化学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