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噻二唑类化合物在制备水稻细菌性秧苗立枯病防治药剂上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54629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0 1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噻二唑类化合物在制备水稻细菌性秧苗立枯病防治药剂上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噻二唑类化合物为主要有效成分制备的制剂,能够有效抑制B.plantarii产生毒素tropolone的水平,进而防治水稻细菌性秧苗立枯病。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防治药剂防治水稻细菌性秧苗立枯病简单易行,成本低,防治效果好。

Thiadiazolen two azole compounds by using rice bacterial blight control agent on seedling system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Thiadiazolen two azole compounds by using rice bacterial blight control agent on Seedling in the system, the invention perantel two azole compounds for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of effective components,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production of B.plantarii toxin tropolone level, thereby preventing the rice bacterial blight seedlings. The prevention of chemical control of rice bacterial blight seedlings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low cost, good control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噻二唑类化合物在制备水稻细菌性秧苗立枯病防治药剂上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科学领域,尤其涉及噻二唑类化合物在制备水稻细菌性秧苗立枯病防治药剂上的应用。
技术介绍
植物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plantarii)是引起水稻秧苗细菌性立枯病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其侵染性、繁殖力及适应性均很强,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在自然界,B.plantarii常分布于苗床土、田水、植物种子及动植物残体中,进入秧田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完成初侵染,并通过种子和土壤传播进入再侵染循环。被侵染的秧苗在前期表现为矮缩、失绿和根系生长发育障碍,后期枯萎死亡。病理学研究发现,B.plantarii分泌一种被称为环庚三烯酚酮(tropolone)的小分子毒力因子,其结合铁离子形成不溶性螯合物,诱发植株幼苗根系严重缺铁,造成幼苗生长迟缓并最终枯萎死亡(如图1)。该病害曾在日本全国流行,并在美国南部和东南亚地区多次爆发,给水稻生产带来了灾难性的损失。近十年,已扩散至美国南部、东南亚、韩国和中国。该病害首次于2014年在我国被发现报道,目前已在中国多个水稻主产区有所发生,并伴有扩散趋势。由于中国水稻主产区的育秧季多为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噻二唑类化合物在制备水稻细菌性秧苗立枯病防治药剂上的应用

【技术保护点】
噻二唑类化合物在制备水稻细菌性秧苗立枯病防治药剂上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噻二唑类化合物在制备水稻细菌性秧苗立枯病防治药剂上的应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噻二唑类化合物为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2,5-二巯基-1,3,4-噻二唑或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细菌性秧苗立枯病由伯克霍尔德菌B.plantarii引起。4.一种防治药剂,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为噻二唑类化合物。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治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噻二唑类化合物为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2,5-二巯基-1,3,4-噻二唑和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中的至少一种。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治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噻二唑类化合物的浓度为0.005~5mM。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治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为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和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蒙岑钱圆松本春奈王蔷薇刘晓玉范小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