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季稻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及养鸭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469555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2 1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季稻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及养鸭方法。所述养鸭系统包括开设在稻田内的稻田沟系,所述稻田沟系内设置有第一岛,用于对出入稻田的鸭进行分流;以及第二岛,用于在视觉上对两组鸭群进行隔离。本发明专利技术显著提高了单位稻田的养鸭密度,养鸭密度由225‑450只/公顷至1350‑1500只/公顷,显著增加乐单位养鸭数量提高单位产值;同时通过稻田景观的改变解决鸭群体进入稻田过程中的拥堵、踩踏,进而造成局部水稻秧苗破坏严重。

A double cropping paddy field system and method of high density duck duck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ouble cropping rice duck duck high density system and method. The system includes the creation of rice Valley ducks in the rice field, the paddy field drainage system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island, for in and out of rice duck to shunt; and second for isolation on the island, two groups of ducks in the vision. The invention improves the unit rice duck duck density density from 225 450 / HA to 1350 1500 / hm2,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music units per unit of output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raising ducks; paddy field landscape change to solve the duck populations into the paddy fields in the process of congestion, causing local pedaling, serious damage to rice seedl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季稻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及养鸭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季稻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及养鸭方法,属于生态养殖

技术介绍
稻田生态养鸭技术由于其增产增效、减排稻田甲烷的功能,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传统的稻田生态养鸭的数量一般控制在15~30只/亩,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284732A公开的一种利用稻田养殖鸭的方法,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860286A公开的一种生态养鸭育稻方法,中国专利公开号CN1539274公开的一种稻田养鸭方法,这些养殖密度能够基本实现杂草和病虫害的控制,但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单位产值不再具备优势,因此,进一步提高单位产值有助于稻田生态养鸭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目前,普遍的做法有选择品质更好的鸭品种和提高养殖数量。前人已在鸭品种选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水稻垄栽种养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一文对比分析不同鸭品种的经济效益发现:与常规稻鸭生态种养相比,养殖绿头野鸭的纯利润是常规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纯利润的2.7倍,产投比也比常规稻鸭生态种养技术高出将20.0%,成本收益率和劳动生产率也显著高于常规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当然,提高养殖数量是另一条重要的途径,但鸭数量的成倍增加后,其群体数量大、加上鸭的合群性强,入田过程中鸭群集中、拥挤,对水稻秧苗的踩踏危害明显加重,因此,如何有效的解决在高密度养殖过程中鸭苗入田的有序性,进而减轻对水稻秧苗的危害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在高密度养殖过程中鸭苗入田的有序性,进而减轻对水稻秧苗的危害,实现单位面积产量的显著提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双季稻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及养鸭方法,该系统及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单位稻田的养鸭密度,养鸭密度由225~450只/公顷至1350~1500只/公顷,极大地提高了单位养鸭数量提高单位产值。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包括开设在稻田内的稻田沟系,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稻田沟系内设置有;第一岛,用于对出入稻田的鸭进行分流;以及第二岛,用于在视觉上对两组鸭群进行隔离。由此,鸭群被第一岛和第二岛分散成小鸭群,避免汇集成群而导致互相踩踏,或造成秧苗损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优化,以下为优化后形成的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构建稻田沟系中稻田沟系为回字沟、一字沟或十字沟;优选所述回字沟为沿田埂内侧开挖“口”形沟,田边内侧形成4条环沟,稻田中间仍保持原状,所形成的平面为田面。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所述稻田沟系的沟宽0.8-1.0米,深1.0~1.8米;优选所述回字沟包括四条一字沟,其中一条深1.2~1.8米,其余三条深1.0米-1.5米。为了达到最佳的鸭群分流效果,所述第一岛为梯形分流浮岛;优选所述梯形分流浮岛包括一个梯形平面架,梯形平面架内放水生植物水葫芦;优选所述梯形平面架的两条平行的边长分别为2.8-3米和0.8-1米,梯形平面架的高度0.5-0.8米,平放在水面。优选地,所述第一岛的投放位置为鸭苗入田的一边;优选相邻两个第一岛的设置间隔为3-5米。对于围栏式养殖模式,所述稻田四周设有围栏,以将鸭子约束在稻田内活动。优选地,所述第二岛为每隔3-5米种植的植物,每组植物呈三角种植,每条边长30-60cm。更优选地,种植的植物为茭瓜。基于同一个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利用所述的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进行养鸭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构建稻田沟系;S2、在稻田沟系内设置第一岛和第二岛;S3、投放鸭苗及田间管理。优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投放鸭苗及其田间管理包括:1)雏鸭选择:选择生命力、适应力、抗逆性均较强的中小型优良鸭品种,使鸭在稻田中能自由穿行觅食;2)养殖方式为围栏式养殖或放牧式养殖两种;围栏式养殖需添置鸭舍于田块任意一角,按坐北朝南的方位建设,鸭舍大小按8-12羽鸭/㎡计算,同时因地制宜,在田块周边设置围栏,围栏密度以刚放养的雏鸭不能通过为宜;放牧式养殖需放养在距离稻田在1000米以内,按8-12羽鸭/㎡计算鸭舍大小,并配备水面供鸭嬉戏;3)周年饲养计划:第一批雏鸭于早稻季秧苗移栽后3-7天,投放20-35日龄、个体重150-250克的雏鸭,每亩放90-100只,稻鸭的共生期为30~50天;第二批雏鸭于晚稻季秧苗移栽后3-7天,投放15-30日龄、个体重150-200克的雏鸭,每亩90-100只,稻鸭的共生期为40~60天;4)科学饲养;5)疾病防治;6)鸭适时收获:水稻生育期发育至灌浆期后,及时将鸭从田间收回。其中,科学饲养和疾病防治为常规技术。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双季稻高产栽培,所述双季稻高产栽培包括:1)品种选择与搭配,早晚稻品种遵循熟期和品质的原则,在确保高产、优质的前提下,早稻选择早熟、高产的水稻品种,晚稻选择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2)选择育秧移栽和直播方式,其中移栽密度为15-25cm×15-25cm/株,直播水稻种子3-5kg/亩;3)施肥量为早稻纯氮为6-8kg/亩,晚稻纯氮为8-10kg/亩,其中N:P2O5:K2O之比为1:0.4-0.6:0.8-1.2;4)病虫害监测:采取物理方法和鸭的捕食能力相结合防治,杜绝使用农药防治,重点防治对象为稻纵卷叶螟;5)水稻适时收获:水稻稻穗中至少97%的谷粒呈金黄色时收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利用景观生态的方法设置梯形第一岛和第二岛,通过梯形第一岛使大鸭群分散为小鸭群、第二岛进一步使小鸭群之间无法在视觉上发现对方,从而不会汇集成大鸭群。本专利技术显著提高了单位稻田的养鸭密度,养鸭密度由常规的225~450只/公顷至1350~1500只/公顷;通过稻田景观的改变解决鸭群体进入稻田过程中的拥堵、踩踏,进而造成局部水稻秧苗破坏严重;通过显著增加单位养鸭数量提高单位产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在图中1-稻田;2-稻田沟系;3-第二岛;4-第一岛。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一种早稻稻田高密度养鸭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构建稻田沟系、设置用于对鸭群进行分流的梯形的第一岛4、用于对鸭群进行视觉隔离的第二岛3、投放鸭苗及其田间管理、早稻高产栽培。所述构建稻田沟系中稻田沟系为“回字”结构,沿田埂内侧开挖“口”形沟。田边内侧形成4条环沟,田中间仍保持原状,所形成的平面为田面。田面是除沟以外的部分,即田面,保持原貌。沟沿田埂内侧开挖,宽0.8-1.0米,深1.0~1.5米,共四条,其中一条深1.2~1.8米。面为沟以外的田面,保持原状,不作改造。所述设置第一岛为一个竹制的梯形平面架,两条平行的边长分别为2.8-3米、0.8-1米,梯形高度0.5-0.8米,平放水面,梯形内放水生植物水葫芦。投放位置为鸭苗入田的一边,设置间隔为3-5米。所述第二岛为每隔5米种植3丛茭瓜,呈等腰三角种植,每条边长40厘米。所述鸭苗投放及其田间管理包括:1)雏鸭选择:选择生命力、适应力、抗逆性均较强的中小型优良鸭品种,如绍兴鸭、麻鸭、绿头野鸭,使鸭在稻田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季稻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及养鸭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包括开设在稻田内的稻田沟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沟系内设置有;第一岛(4),用于对出入稻田的鸭进行分流;以及第二岛(3),用于在视觉上对两组鸭群进行隔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包括开设在稻田内的稻田沟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沟系内设置有;第一岛(4),用于对出入稻田的鸭进行分流;以及第二岛(3),用于在视觉上对两组鸭群进行隔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稻田沟系中稻田沟系为回字沟、一字沟或十字沟;优选所述回字沟为沿田埂内侧开挖“口”形沟,田边内侧形成4条环沟,稻田中间仍保持原状,所形成的平面为田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沟系的沟宽0.8-1.0米,深1.0~1.8米;优选所述回字沟包括四条一字沟,其中一条深1.2~1.8米,其余三条深1.0米-1.5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岛为梯形分流浮岛;优选所述梯形分流浮岛包括一个梯形平面架,梯形平面架内放水生植物水葫芦;优选所述梯形平面架的两条平行的边长分别为2.8-3米和0.8-1米,梯形平面架的高度0.5-0.8米,平放在水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岛的投放位置为鸭苗入田的一边;优选相邻两个第一岛的设置间隔为3-5米。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四周设有围栏。7.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岛为每隔3-5米种植的植物,每组植物呈三角种植,每条边长30-60cm;优选地,种植的植物为茭瓜。8.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进行养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构建稻田沟系;S2、在稻田沟系内设置第一岛(4)和第二岛(3);S3、投放鸭苗及田间管理。9.根据权利要求8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晓兰黄璜郑华斌李静怡陈灿傅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