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鸭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017 阅读:3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稻田养鸭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和方法:    a.选种  选择生命力旺盛、适应性广、耐粗饲、抗逆性强的中小型优良鸭品种;    b.育雏  选择3-4月份孵出的春雏或7-8月份孵出的夏雏作为鸭苗,并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进行集中育雏,用饲料饲喂至雏鸭体重达75克以上,再分散下田放牧;    c.稻田放鸭  水稻抛秧插秧7-10天后,将孵出20天、体重约100克以上的雏鸭放入稻田中,每亩放25-30只;    d.投料喂食:每天每只鸭用50-100克稻谷、玉米、饲草等饲料定时、定点饲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种植业或养殖业领域,特别涉及在稻田内同时放养鸭结合使用双光源户外通透式灭蚊蝇灯防治虫害的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水稻种植方法只在水田内以单种植水稻为主,多用人工施农药、化肥、除杂草等多项管理,因而存在种植成本高、收益不好、管理烦琐等缺点。而另一方面,现有的养鸭方法多是在江河、池塘中放牧鸭群,其功能单一,资源浪费大,不能有效地利用鸭子啄食害虫、鸭脚踩泥的特点,而且鸭子的粪便不仅不能充分地利用,还为江河或池塘的水带来环境污染。因此,这种单独种植水稻和养殖鸭子的方法没能有效地利用动态的多级食物链网结构和动物循环再生利用体系,无形中造成生态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种养结合、生态型的稻田养鸭方法,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刺激水稻生长,同时鸭的粪便可作为肥料,结合使用双光源户外通透式灭蚊蝇灯防治虫害,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无公害、安全的大米和鸭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方法和步骤予以实现a.选种 选择生命力旺盛、适应性广、耐粗饲、抗逆性强的中小型优良鸭品种;b.育雏 选择3-4月份孵出的春雏或7-8月份孵出的夏雏作为鸭苗,并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进行集中育雏,用煮熟的稻谷或饲料饲喂至雏鸭体重达75克以上,再分散下田放牧;c.稻田放鸭 水稻抛秧插秧一周左右,将孵出20天、体重约100克以上的雏鸭放入稻田中,每亩放25-30只;d.投料喂食每天每只鸭用50-100克煮熟稻谷、玉米、饲草等饲料定时、定点饲喂。本专利技术的养鸭用稻田每亩用铁网在田的四周围成防逃圈,每隔1.5-2米树一支撑杆,在田的一角建简单鸭舍一间,也可在两片田中跨河搭建,稻田间每亩开挖三条工作行,在放鸭期间始终满水,供鸭子嬉水。本专利技术的育雏方式可采用平面地面在特定的通风、密度、温度、湿度、光照和品种条件下育雏,并对雏鸭在放入稻田前进行采食训练。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有效控制稻田有害生物的危害。稻田养鸭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粘虫等水稻害虫和稻田杂草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在鸭子的作用下,减少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2、加促生态平衡,维护良好生产环境。稻田养鸭可有效地清除水稻老叶弱叶,增强水稻抗病性和耐虫性,清除农田杂草,减少病虫的寄生,鸭子捕食害虫的成虫、幼虫(若虫)和部分菌核菌丝;减少病虫基数。3、合理的施肥方式,促进水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促进水稻增产,实现农民增收。稻田养鸭能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增加有效穗,提高成穗率,结合施用有机肥,深耕改土,充分发挥自然肥力作用,提高土壤生产力,实现水稻增产。4、施用生物农药,降低农药残留,提高水稻品质,确保稻米质量卫生安全。稻田养鸭不使用农药和除草剂,彻底清除污染源,如果长期采用养鸭的稻田,随着时间的延长、微生物的作用和化学氧化反应,可以降低或清除土壤和水域的农药污染。5、解决稻田中耕除草问题。鸭子放入水田后不断采食和践踏杂草,在不施用除草剂的情况下消灭田间杂草;鸭子采食过程中疏松了土壤,防止土壤板结。通过鸭子长期的中耕作用,增加土壤通气性,改善土壤环境,增强呼吸作用,减少有毒物质的危害,利于水稻根系生长,利于根系对矿物质的吸收,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6、培肥地力。鸭子在水田中放养过程中不断采食同时也不断排泄,鸭粪起到肥田作用,在适量追施有机肥的情况下,可以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稻田养鸭方法具体实施方式如下一、品种选择稻田养鸭是一种粗放的饲养方式,在稻鸭共栖种养模式中,养鸭也是无公害优质大米生产的一个辅助性条件,主要起到生物防治的作用。因此,在选择鸭品种时,重点考虑生命力旺盛,适应性广,耐粗饲,抗逆性强的中小型优良品种,如饲养麻鸭等蛋肉兼用品种。二、饲养管理(一)雏鸭饲养管理雏鸭的饲养管理俗称育雏,是养鸭十分重要的基础阶段,因此,须科学管理,给雏鸭创造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照、营养和清洁安静的环境等,尽量减少恶劣应激的影响。1.雏鸭选择育雏的季节须仔细考虑,特别是稻鸭共栖模式,应选择最佳的育雏季节,以取得最好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稻鸭共栖的鸭苗主要是春雏和夏雏。①春雏指3-4月份孵出的雏鸭。春季气候逐渐回暖,阳光充足,对雏鸭生长有利,成活率和强健率高,到中鸭阶段,由于气温适宜,舍外活动时间长,体质好,生长增重快。选择春雏进行稻田养鸭,育雏结束正好与水稻栽插相衔接。春雏须作好保温工作,而且春季多雨高湿,气候多变,疾病容易入侵,处于炎热夏季的育成期要做好防暑遮荫等工作,所以管理须仔细认真,把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到充分和完善。②夏雏指7-8月份孵出的雏鸭。此时高温高湿,雏鸭食欲差,生长发育受影响,成禽的生产力较低,且防暑降湿工作量大。不过夏雏一般不需供热保温,作肉用商品鸭时只要适当做好防暑工作,饲养成本不高。7月底投苗正好与水稻栽种相衔接。2.育雏方式根据现有鸭舍的具体情况,可采取多种育雏方式。针对稻田养鸭的具体情况,应集中育雏后,再分散下田放牧。方法如下①平面地面育雏即直接在鸭舍地面上铺厚垫料,如刨花、粗木屑、干禾草、干砂等,在其上育雏,定期清理更换垫料,使之保持清洁干燥,此法简单易行,成本不高。3.饲料饲喂雏鸭饲料宜为新鲜、清洁、营养、颗粒大小适中、适口性好、易于消化的饲料。雏鸭在10-15天期间,每只鸭用全价饲料500克分供食,在饲喂过程中拌加少量米饭。然后,用米饭加稻谷、碎玉米等谷物类饲料喂到体重75克以上,可放入大田。4.一般管理①通风目前绝大多数开放式鸭舍是以调节舍内的温度和湿度为主要标准来进行通风换气的,靠开闭门窗的多少和开闭时间的长短来控制通风。窗户应设在高处,既使风吹不到鸭身,又利于排除较热较轻的废气。同时,防止贼风和温度波动引起雏鸭感冒和生长不良。②密度通常雏鸭群以300-500只为宜,地面平养时,第一周龄每平方米18-22只,第二周龄12-16只,第三周龄以后不多于10只。③温度雏鸭生长须适宜的温度,要避免室内温度大幅度升降。1-3日龄,温度为28-30℃;4-6日龄,温度为24-26℃;7-10日龄,温度为20-23℃;11天以后类推。前期当室内温度低于20℃时,可用红外线灯或电热板供暖。注意鸭子堆集,并及时疏散。④湿度育雏时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6-70%,这和雏鸭出孵时机器内湿度相接近,可避免雏鸭因呼吸干燥空气而散发体内大量水分,影响机体正常功能。⑤光照雏鸭开食后,采食量小,采食速度慢,为了保证雏鸭有足够的采食和饮水时间,一般在最初3天采用全天24小时光照,即晚上增加人工光照,光线强度以雏鸭能看见饲料和饮水为宜。⑥免疫接种免疫接种的程序和种类在各地区是不同的,这取决于当地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状况。最好由禽病专家进行调查,制定好免疫接种计划并严格执行。⑦适时淘汰由于稻田养鸭主要在自然的粗放条件下进行,鸭群必须健康,应当适时淘汰状况差、生长不良的鸭。(二)稻田放鸭管理1、入田时间稻田养鸭需注意下田时间,雏鸭孵出20天,体重约100克以上,水稻抛秧插秧后7天,可放入大田,每亩放25-30只。2、田间饲养设施准备①每亩稻田用铁网或尼龙网在田的四周围成防逃圈,围网高于田面60cm,每隔1.5-2米树一支撑杆。②在田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田养鸭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和方法a.选种 选择生命力旺盛、适应性广、耐粗饲、抗逆性强的中小型优良鸭品种;b.育雏 选择3-4月份孵出的春雏或7-8月份孵出的夏雏作为鸭苗,并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进行集中育雏,用饲料饲喂至雏鸭体重达75克以上,再分散下田放牧;c.稻田放鸭 水稻抛秧插秧7-10天后,将孵出20天、体重约100克以上的雏鸭放入稻田中,每亩放25-30只;d.投料喂食每天每只鸭用50-100克稻谷、玉米、饲草等饲料定时、定点饲喂。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养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鸭用稻田每亩用铁网或尼龙网在田的四周围成防逃圈,每隔1.5-2米树一支撑杆,在田的一角建简单鸭舍一间,稻田间每亩开挖三条丰产沟,在放鸭期间始终满水,供鸭子嬉水。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养鸭方法,其特征在于育雏方式可采用平面地面育雏,即直接在鸭舍上铺厚垫料,在其上育雏,也可采用半地半网育雏,即鸭舍三分之一地面铺设离地网面,另外地面不铺网,只铺垫料。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稻田养鸭方法,其特征在于雏鸭饲养管理的条件和方法为a)通风良好;b)密度 雏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北顺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新会区大鳌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