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中药材生态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354042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0 1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中药材生态生产方法。该方法首先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上制作高台低畦,高台上覆盖可降解的不透水黑地膜,低畦上覆盖园艺黑地布,然后进行中药材播种(移栽),使除中药材以外的土壤全部覆盖,通过黑地膜(黑地布)下避光、保墒、保水,起到抑制杂草生长、抗盐碱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根据药用部位互补、需光特性互补、株高空间互补、水肥特性互补、耐盐特性互补的特性,在高台和低畦上分别种植不同的中药材进行生态群落搭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肥采用优质有机肥,不施化肥,整个种植过程中一般不需要打农药、不需追肥、不需灌溉、不需除草。采用上述生产方法可以起到增加中药材产量和改良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的目的。

Ecological production method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in saline alkali soil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cological production method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in saline alkali land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This method produced the first high low ridge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saline, high covering degradable impermeable black mulch, low furrow covered horticultural black cloth, and then th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lanting (transplanting), in addition to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outside the soil is completely covered by black plastic film (black cloth) under light soil moisture, water retention, and inhibit the growth of weeds, salt resistant to. The present invention also according to the medicinal parts of complementary, comple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 space, plant height and complementary characteristics, comple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salt resistant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mentary, in high and low beds were planted in different ecological communities build medicinal materials. The invention adopts the high quality organic fertilizer fertilizer, fertilizer application, planting the whole process generally does not need to fight pesticides, without topdressing, without irrigation, without weeding. By adopting the production method mentioned above, the purpose of increasing the yield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and improving the saline and alkaline land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can be achie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中药材生态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中药材生态生产方法,属于农业

技术介绍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渤海凹陷处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其地下水埋藏浅且矿化度高,自然蒸发作用强,从而使地下盐分易升至地表,导致土壤盐渍化,加之靠近海边,海水反复浸灌后蒸发,盐碱成分就逐渐沉积下来,进而导致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严重。其中黄河三角洲地区盐渍化土地面积44.29万hm2,占全区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其中,重度盐渍化土壤和盐碱光板地23.63万hm2,约占区内土地面积的28.4%,土壤表层盐分在0.4-3.0%范围内变化,土地盐渍化问题严重。我国对盐碱地的开发利用首先是由垦荒开始的,随后开展了挖沟排盐(碱)、引水灌溉,以及种稻、植树和养育等措施改良盐碱地,促进了盐碱地的开发利用。但是对盐碱地的大量灌水不仅造成了对淡水资源的严重消耗,同时不合理灌溉还会造成次生盐碱化。我国每年约有5%农业用地因返盐沦为重盐碱地或盐碱荒地,因此开发一种合理的盐碱化改良方法是黄河三角洲地区亟需解决的问题。黄河三角洲地区有多年的中药材种植历史,目前种植的中药材品种主要有:丹参、板蓝根、薄荷、金银花、黄芪、桔梗等,上述药材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耐盐能力在0.3%左右)。但是该地区中药材的种植上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产量低、质量次、成本高和效益差等问题,导致中药材生产企业生存艰难,甚至被迫转行。本专利技术经过实地调查发现该地区中药材种植发展困难的原因,主要是春旱夏涝、土壤瘠薄、盐碱横行和杂草丛生;春旱造成盐碱土壤板结药材拿苗难,雨季内涝杂草丛生与药材争夺肥料、阳光,造成丰产难,盐碱化和土壤瘠薄也进一步造成药材产量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从黄河三角地区的发展历程,土壤、气候及植物特征,以及土壤中盐分与水分的互动关系入手,查找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碱化及药材丰产难的原因,提供了一种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中药材生态生产方法。该方法采用高台低畦栽培模式、生态作物群落搭建方式、黑色地膜(地布)覆盖播种和施用专用有机肥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药材的产量,降低土壤盐碱含量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中药材生态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高台低畦制作首先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上制作如图1所示的梯形台,其中梯形台顶部的平面(梯形上底)简称高台,高台宽度为1.2-1.5米;相邻梯形台之间的底部畦面简称为低畦,低畦宽度为2.0-2.3米;高台与低畦的高度差为25-40cm;2)生态作物群落搭建两种中药材搭配种植,高台上种植的中药材种类为:药物部位为根部、植株矮、耐盐性好的中药材;低畦上种植的中药材种类为:药物部位为非根部(茎、叶、籽)、植株高大、耐涝性好的中药材;优选的,高台上种植的中药材种类为木香、黄芪、射干等,低畦上种植的中药材种类为皂角树、薄荷树或沙枣树等;3)播种前覆盖黑地膜(黑地布)首先,高台上覆盖可降解的不透水黑地膜,低畦上覆盖园艺黑地布,然后进行中药材播种(移栽),使除中药材以外的土壤全部覆盖在黑地膜(黑地布)下,通过黑地膜(黑地布)下避光、保墒、保水,起到抑制黑地膜(黑地布)下杂草生长、抗盐碱的目的;待夏季雨季时,黑地膜开始降解腐烂,透气透水可逐步被雨水冲刷掉,此时中药材植株已经长大封垄,可以抑制杂草生长,黑地膜在第2年重新覆膜;黑地布使用3-5年后更换,持续抑制杂草生长;4)增施优质有机肥作为基肥基肥采用优质有机肥,不施化肥;通过增施优质有机肥,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贫瘠的状况;5)田间管理整个种植过程中一般不需要打农药、不需追肥、不需灌溉、不需除草即可实现丰产;待中药材符合采收标准时即可采收。本专利技术的生产方法采用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如采用深松施肥筑台/平畦一体机进行一体化整地施肥;采用播种(移栽)覆膜一体机进行一体化播种(移栽)覆膜,保墒保苗,防盐防草;采用净制包装一体机进行药材的收获。目前根据含盐量多少,将盐碱地分为轻度盐碱地(土壤含盐量0.1%-0.2%)、中度盐碱地(土壤含盐量0.2%-0.4%)和重度盐碱地(土壤含盐量0.4%-0.6%)。根据不同地块的初始含盐量的多少,选择适合的中药材种植。一般来说,轻度盐碱地可以种植所有的黄河三角洲中药材;中度盐碱地可以种植大部分的黄河三角洲中药材,重度盐碱地可以种植部分黄河三角洲中药材。当种植2-3年,地块的耐盐性大福度下降,降至0.1%以下时,可以种植其它耐盐性较差的中药材。上述地块的含盐量要求≤0.6%,如果地块的含盐量高于0.6%,第1年种植时需要先灌水压盐,以后年度由于含盐量下降,就不必再灌水了。目前黄河三角洲耐盐能力强的中药材品种有:菊花、益母草、板蓝根、黄芪、红花、决明、薏苡仁、天南星、枸杞子、皂角、沙枣、木香、黄芩等。优选的在中度盐碱地上,高台上种植的药材为木香、黄芪,低畦上种植的药材为皂角、薄荷、沙枣等。优选的在中度、重度盐碱地上高台上种植的药材为黄芪,低畦上种植的药材为皂角、薄荷、沙枣等。上述优质有机肥优选申请号2017102498034(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食用菌菌渣活性土壤肥力调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食用菌菌渣活性土壤肥力调节复合物(pH值为7.0-7.5),其制作方法如下:1、原料预处理:选择新鲜无污染的食用菌菌渣包(即,活体食用菌菌渣),破袋去膜,粉碎,备用;粒径不大于4厘米,颗粒含水量为25~30%;将杀虫组分(丁香和/或山核桃外果皮和/或臭椿叶)粉碎,备用;粒径不大于0.3厘米,含水量不大于12%;2、原料混合:将活体食用菌菌渣、麦麸、凹凸棒土、磷酸二氢钾、尿素、石灰倒入搅拌机混合均匀;3、固化造粒:混匀后导入物理固化成型造粒机,造粒,粒径1.5厘米左右,造粒温度不得高于50℃,密度不低于1.0g/m3。4、计量装袋。其中各组分的重量份为:食用菌菌渣85~90、麦麸3~5、杀虫组分3~5、凹凸棒土3~5、磷酸二氢钾0.5~1、尿素0.5~1、石灰1~2。优选的,每亩施用500~2000公斤食用菌渣活性土壤肥力调节复合物。该肥料直接利用活体食用菌菌渣免发酵,在确保各种营养成分的基础上,保持和提高菌渣中菌丝体活性,提高有机肥质量,增强有机肥生物活性功能,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种植方案是:优选方案1:在中度盐碱地上同时种植木香和皂角树,其具体方案如下:高台高度为30cm,畦面宽度为2.0米,高台宽度为1.2米;高台上种植木香4行,行距30cm,株距30cm;低畦上种植皂角树2行,行距1米,株距0.5米。其余同上。优选方案2:在中度盐碱地上同时种植黄芪和皂角树,其具体方案如下:高台高度为30cm,低畦宽度为2.0米,高台宽度为1.2米;高台上种植黄芪4行,行距30cm,株距10-15cm;低畦上种植皂角树2行,行距1米,株距0.5米。其余同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是:(1)黑地膜(黑地布)覆盖保墒保苗、防草防盐本专利技术通过覆盖黑地膜(黑地布)的方式,可以起到土壤保墒、保水、降低盐碱化的效果,从而提高了中药材的出苗率。采用黑地膜(黑地布)覆盖的方式,膜下的杂草种子在黑暗、缺少阳光的条件下不容易萌出,起到治理杂草的作用;待夏季雨季时,黑地膜开始降解腐烂,透气透水可逐步被雨水冲刷掉,此时中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中药材生态生产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中药材生态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高台低畦制作首先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上制作梯形台,其中梯形台顶部的平面简称高台,高台宽度为1.2‑1.5米;相邻梯形台之间的底部畦面简称为低畦,低畦宽度为2.0‑2.3米;高台与低畦的高度差为25‑40cm;2)生态作物群落搭建两种中药材搭配种植,高台上种植的中药材种类为:药物部位为根部、植株矮、耐盐性好的中药材;低畦上种植的中药材种类为:药物部位为非根部、植株高大、耐涝性好的中药材;3)播种前覆盖黑地膜或黑地布首先,高台上覆盖可降解的不透水黑地膜,低畦上覆盖黑地布,然后进行中药材播种或移栽,使除中药材以外的土壤全部覆盖在黑地膜或黑地布下;待夏季雨季时,黑地膜开始降解腐烂,透气透水逐步被雨水冲刷掉,此时中药材植株已经长大封垄,抑制杂草生长;黑地布使用3‑5年后更换;4)有机肥作为基肥基肥采用有机肥,不施化肥;待中药材符合采收标准时即可采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中药材生态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高台低畦制作首先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上制作梯形台,其中梯形台顶部的平面简称高台,高台宽度为1.2-1.5米;相邻梯形台之间的底部畦面简称为低畦,低畦宽度为2.0-2.3米;高台与低畦的高度差为25-40cm;2)生态作物群落搭建两种中药材搭配种植,高台上种植的中药材种类为:药物部位为根部、植株矮、耐盐性好的中药材;低畦上种植的中药材种类为:药物部位为非根部、植株高大、耐涝性好的中药材;3)播种前覆盖黑地膜或黑地布首先,高台上覆盖可降解的不透水黑地膜,低畦上覆盖黑地布,然后进行中药材播种或移栽,使除中药材以外的土壤全部覆盖在黑地膜或黑地布下;待夏季雨季时,黑地膜开始降解腐烂,透气透水逐步被雨水冲刷掉,此时中药材植株已经长大封垄,抑制杂草生长;黑地布使用3-5年后更换;4)有机肥作为基肥基肥采用有机肥,不施化肥;待中药材符合采收标准时即可采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中药材生态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有机肥为食用菌菌渣活性土壤肥力调节复合物,每亩施用量500~2000公斤。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中药材生态生产方法,其特征是,药材种植过程中不打农药、不追肥、不灌溉、不除草。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中药材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芬韩金龙单成钢王宪昌张锋隋学圃赵春倪大鹏朱彦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