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少平专利>正文

一种黄河流域盐碱地种植玉米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404779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1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黄河流域盐碱地种植玉米的方法,通过挖集水井和排水暗管的方式将含盐量高的水排出,同时在涝季,可以将水迅速排出,通过雨季自然灌水压碱的方式,改善玉米生长土壤环境;通过微生物肥料、蚯蚓和尿素相配合来改善土壤的pH值,并为玉米的生长提供肥料;三是使用膨胀蛭石颗粒改善玉米生长环境,减少水分流失;四是玉米种植和盐碱地改良相结合,玉米产量逐年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盐碱地的改良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黄河流域盐碱地种植玉米的方法
技术介绍
据统计全世界的盐土约占陆地面积的1/4到1/3,在我国从滨海到内陆,从低地到高原都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盐碱土壤。我国盐碱土的总面积约有5亿多亩,其中已开垦的有1亿多亩,还有3亿多亩盐碱地等待开发利用,黄河三角洲有大量的荒盐碱地,仅山东省东营市就有500万亩,其中60%以上属于轻中盐碱地,含盐量在0.2%-0.5%之间。黄河三角洲是我国陆域土地面积自动扩展最快的地区,其造陆速度位居全世界河流三角洲之首,黄河携带大量泥沙,每年使海岸线向海滩推进0.3km。1974-1984年间黄河平均每年造陆6068公顷,1984年以后每年造陆2300公顷。但由于形成时间较晚,是海陆交互作用形成的退海之地,加之气候干旱,地下水矿化度高,极易引起土壤盐渍化。区内盐渍土资源丰富,面积达到40000多公顷,这些盐渍土壤全部分布在近代黄河三角洲内,主要为氯化物盐土和氯化物潮化盐土。区内土壤组成以泥沙为主,形成时间短,地下水位浅,土壤养分含量低,容易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沙化。全区地下水位一般在2-3m,距海近者可达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黄河流域盐碱地种植玉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A、在盐碱地的较低洼地段挖直径为1m的集水井,深度以达到地下水为止,集水井四壁砌砖,砖壁上分布入水口;B、田间埋设暗管:暗管直径10‑15cm,暗管周壁设置渗水孔;暗管横间距3‑5米,埋深0.5米,暗管端部从砖壁上的入水口通入集水井中;C、经雨季淋洗后,采用深耕的方式,将土进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35‑40cm;D、第二年种植季节,再次翻耕、平整,挖垄播种,垄高度为15cm,垄面宽度为90cm;E、垄上种2行玉米,株距10‑15cm;播种前在穴中放入尿素和微生物肥料,并放入蚯蚓;播种后在垄上覆盖两层颗粒物,下层为粒径为1‑3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河流域盐碱地种植玉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A、在盐碱地的较低洼地段挖直径为1m的集水井,深度以达到地下水为止,集水井四壁砌砖,砖壁上分布入水口;B、田间埋设暗管:暗管直径10-15cm,暗管周壁设置渗水孔;暗管横间距3-5米,埋深0.5米,暗管端部从砖壁上的入水口通入集水井中;C、经雨季淋洗后,采用深耕的方式,将土进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35-40cm;D、第二年种植季节,再次翻耕、平整,挖垄播种,垄高度为15cm,垄面宽度为90cm;E、垄上种2行玉米,株距10-15cm;播种前在穴中放入尿素和微生物肥料,并放入蚯蚓;播种后在垄上覆盖两层颗粒物,下层为粒径为1-3mm的小颗粒,上层为粒径为3-8mm的大颗粒;F、定期追加微生物肥料直至玉米成熟为止;G、将成熟的玉米收取;H、将垄上的两层颗粒物移除,将垄推平,将土进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0-30cm;待到来年播种时节,再次翻耕、平整,挖垄播种玉米;I、重复以上步E-H。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河流域盐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少平
申请(专利权)人:金少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