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建春专利>正文

阵列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5197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6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阵列床,包括带有支腿的床板,床板由矩形框架和水平排列在矩形框架内由驱动装置控制上下移动的多个相互独立的阵列单元构成,每个阵列单元的上表面均贴附有压力传感器。阵列单元可以为由气泵等控制升降的柱状气囊,也可以为通过电机,电磁线圈或液压装置控制升降支杆使其升降的支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将床板的有效睡眠部位分割成多个相互独立的阵列单元,每个阵列单元均可以自行上下移动、独立控制,中央处理器通过采集每个阵列单元上表面的压力传感器数据,分析判定后控制某个或某些独立单元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工作,完成对应的操作,实现睡眠床自动调整压力平衡、定时侧翻身或定时抬高床体上部或下部等功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Array be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rray including a leg of the bed, bed, bed board is composed of a rectangular frame and horizontally arranged multiple independent mobile array unit comprises a driving device control in rectangular frame structure, on the surface of each array element is attached with a pressure sensor. The array unit can be a cylindrical air bag controlled by an air pump and the like, and can also be used as a supporting block for lifting and lifting the lifting rod by the motor, an electromagnetic coil or a hydraulic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effective parts of sleep bed is divided into a plurality of independent array units, each array element can be self moving up and down, independent control, the central processor through the acquisition of each array element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essure sensor data, analysis after control one or some independent work uni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set the program, complete the corresponding operation, realize the automatic adjustment of bed pressure balance, timing or timing side turn over the upper or lower elevation bed body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床,尤其是涉及一种能提高睡眠质量的阵列床
技术介绍
人的一生中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用床的舒适度对人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人在睡眠过程中,由于身体各部位的体重分布不均和重力作用,使得身体和床接触的某些部位过分受压,导致局部缺血,产生不适感,这时身体就会通过翻身来改变体位,改变体位的同时也会使人们从深睡眠状态转入浅睡眠状态,由于深睡眠的时间长短决定了睡眠质量,如果人在睡眠过程中频繁翻身就会使深睡眠的时间大幅缩短,尽管感觉整晚上都睡着了,但是早上仍然疲劳无力,没有精神。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是一种病因十分复杂而又尚未完全阐明的病理状态,属睡眠中呼吸调节紊乱。这种病理状态不仅有睡眠打鼾和日间极度嗜睡还可导致或加重呼吸衰竭,且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等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临床上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此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非药物治疗方法有经鼻持续气道正压呼吸,但需要在睡眠时佩戴通过气管与呼吸机相连接的面罩,使用有限制,不方便,佩戴不舒适,睡眠时要全程佩戴,设备价格很高。或在睡眠时戴专用矫治器以抬高软腭,牵引舌主动或被动向前,以及下颌前移,达到扩大口咽及下咽部,改善呼吸的目的,但病人使用时非常痛苦。通过临床观察和研究发现,患者仰卧、平卧睡眠时,松弛的软腭和舌根后坠会造成气道阻塞致呼吸障碍加重,通过将病人的睡眠姿态控制在侧卧和有一定倾角的平卧时,就可以使轻中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的血氧饱和度提升到90%以上,呼吸暂停消失。对于因疾病等原因使人体不能及时调整体位的,还会因长时间局部身体受压引起缺血,严重者会引起褥疮。目前的床(包括床垫)越来越高档,品种也越来越多,不仅有传统的木床,还有各种品质的床垫,如弹簧垫、气垫、硅胶垫等。但这些床均不具有自动调节体位的功能,不能解决人在睡眠时因身体长期受压造成局部血液循环受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阵列床,可实现睡眠时使身体表面压力趋于平衡,解决了身体局部受压导致的血液不循环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阵列床,包括带有支腿的床板,所述床板由矩形框架和水平排列在所述矩形框架内由驱动装置控制上下移动的多个相互独立的阵列单元构成,所述每个阵列单元的上表面均贴附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的阵列单元为柱状气囊,在所述柱状气囊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口,所述的驱动装置为气泵,所述气泵的出气口通过气管和控制阀门与所述柱状气囊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的阵列单元为支撑块,所述的驱动装置为由电机,电磁线圈或液压装置控制的升降支杆。所述阵列单元的横断面为正方形、圆形或正多边形。所述阵列单元的上表面铺设有硅胶垫。所述矩形框架为内部充填有空气的柔性囊体。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将床板的有效睡眠部位分割成多个相互独立的阵列单元,每个阵列单元均可以自行上下移动、独立控制,中央处理器通过采集每个阵列单元上表面的压力传感器数据,分析判定后控制某个或某些独立单元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工作,完成对应的操作,实现睡眠床自动调整压力平衡、定时侧翻身或定时抬高床体上部或下部等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3是本技术阵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阵列床,包括带有支腿的床板,为实现人体在睡眠状态下抬高上半身和侧翻功能,床板由矩形框架1和水平排列在矩形框架1内由驱动装置控制上下移动的多个相互独立的阵列单元构成,在每个阵列单元的上表面均贴附有压力传感器2。以1800mm×1200mm的床为例,如果每个阵列单元的面积按30mm×30mm计,可设计2400个相互独立的阵列单元。将每个阵列单元表面的压力传感器2与中央处理器相连,通过采集每个阵列单元表面的压力传感器2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后可以控制某个或某些个独立的阵列单元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升降,实现睡眠时抬高上半身和定时侧翻的功能,从而改善或接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缺氧的问题,也可以接近人在睡眠过程中由于局部体位受压而导致的血液循环受阻的问题。实际制造时,阵列单元可以为柱状气囊3(如图2所示),贴片式压力传感器2置于柱状气囊3的上表面,在柱状气囊3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口,驱动装置采用气泵,气泵的出气口通过气管4和控制阀门5与柱状气囊3的进气口相连通。通过控制柱状气囊3中的进气量实现阵列单元的升降。实际制造时,阵列单元也可以设计为一支撑块6(如图3所示),贴片式压力传感器2置于支撑块6上方,驱动装置可以为由电机,电磁线圈或液压装置控制的升降支杆7。通过升降支杆7的抬高或降低实现阵列单元的升降。阵列单元的横断面可以为正方形、圆形或正多边形等多种形状。为增加人体的睡眠舒适度,矩形框架1可为内部充填有空气的柔性囊体;同时在水平排列的阵列单元的上表面铺设硅胶垫8。如图4所示,根据程序的设置,床体实现前半部的阵列单元上升,抬高人体的上半身,根据需要,也可以使左侧或右侧的阵列单元上升,实现人体侧翻之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阵列床,包括带有支腿的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由矩形框架(1)和水平排列在所述矩形框架(1)内由驱动装置控制上下移动的多个相互独立的阵列单元构成,所述每个阵列单元的上表面均贴附有压力传感器(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阵列床,包括带有支腿的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由矩形框架(1)和水平排列在所述矩形框架(1)内由驱动装置控制上下移动的多个相互独立的阵列单元构成,所述每个阵列单元的上表面均贴附有压力传感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阵列单元为柱状气囊(3),在所述柱状气囊(3)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口,所述的驱动装置为气泵,所述气泵的出气口通过气管(4)和控制阀门(5)与所述柱状气囊(3)的进气口相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春吴迪杨波
申请(专利权)人:吴建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