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拴强专利>正文

可处理空气热湿负荷并同时制备冷水或热水的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51815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6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民用与工业项目中的空调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处理空气热湿负荷并同时制备冷水或热水的空调装置,冷或热源单元,用于为处理空气热湿负荷提供冷量或热量并同时制备外输的冷水或热水;空气热湿处理单元,能对空气进行降温、除湿处理或加热、加湿处理;冷或热源单元包括压缩机、膨胀阀以及制冷剂循环管路,制冷剂循环管路包括第一主管路、第二主管路、第三主管路和第四主管路,第一主管路通过第一制冷剂输入支路与空气热湿处理单元连接,空气热湿处理单元通过第二主管路与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主管路通过第二制冷剂输入支路与进出机组的冷或热水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冷却或加热进出机组的冷或热水。(*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Air conditioner capable of processing air heat and humidity load and preparing cold water or hot water simultaneousl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ir conditioner in civil and industrial projects, especially relates to a processing air heat moisture load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device of cold or hot, cold or heat source unit for cold or heat treatment for air heat and moisture load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preparation and transport of cold water or hot water unit; air wet heat treatment of cooling, dehumidifying or heating and humidifying the air; cold or heat source unit includes a compressor, an expansion valve and a refrigerant circulation pipe, circulating refrigerant pipe comprises a first main line, Second Road, Third Road in charge of supervisor and the fourth main line, the first main line through the first refrigerant input the branch un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air wet heat treatment, hot and humid air processing unit through the second main line and the compress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end of the main line, the first through second The refrigerant input branch is connected to the inlet of the cold or hot water of the inlet and outlet units for cooling or heating the cold or hot water out of the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民用与工业项目中的空调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处理空气热湿负荷并同时制备冷水或热水的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能耗的30%左右,其中空调系统能耗又占到建筑总能耗的40-60%,因此,降低中央空调系统能耗已经成为我国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的中央空调系统,制冷(制热)机组与空调机组是独立设置的设备。上述空调系统构架较为成熟,但在系统节能方面,一直有如下三个难以克服的缺点:1、制冷(制热)机组到末端空调机组之间需要复杂的、长距离的多趟管路输送连接,需要消耗很大的输配能耗(约占空调系统能耗的20-35%);2、集中的制冷(制热)机组和集中的管路输送系统,其部分负荷的调节性能难以很好的适应局部空调(采暖)的需求工况,造成空调设备(冷热源设备、循环泵等)低效运行与能源浪费;3、集中冷(热)源对应多个空调分区,还导致不同空调分区的流量分配调节困难,这是因为每个空调分区需要的冷(热)水量不仅在设计点不同,在部分负荷运行时也不相同,并且是实时变化的;4、控制系统需要管理与协调制冷设备、制热设备、循环泵、末端设备(新风机组+风机盘管,或者组合式空调箱)等,控制系统设计、建造和管理使用都非常复杂。此外,空调系统造价约占到民用建筑项目造价的8~15%(不含占用土建面积与空间的成本),如何降低系统造价、缩短工程建设周期亦是工程建设领域多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目前的中央空调系统,制冷(制热)机组与空调机组是独立设置的设备,在工程造价、建设与运行管理方面,亦有下述两个方面的缺点:1、制冷(制热)机组必须配备制冷机房,一般需要占用2-4%的建筑面积(土建造价);2、制冷(制热)机组到末端空调机组之间需要复杂的、长距离的多趟管路输送连接,需要预留管路空间,施工复杂并占用较长的施工周期,这部分管路系统的设备材料与施工成本约占空调系统总造价的6-9%;三、实际运行中,物业管理班组需要同时管理与调节冷热源设备、输配系统(循环泵、流量分配)、空调机组和其他末端,运行管理复杂、成本高。除上述普遍应用的中央空调系统外,亦有其他三种与本技术申请书所申请“空调装置”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功能原理不同的设备,其空调系统原理与机组原理,说明如下:1、多联机空调。这是一种常见的、适合于中小规模建筑的空调系统解决方案,具有分散灵活可以较好适应局部空调的需求、没有集中冷站、控制系统相对简单等优点。但多联机空调机组自身只提供冷媒,不处理新风、没有热回收,与本专利申请书所申请的空调装置具有功能本质上的差异。2、水环热泵空调。这是一种近年来提出并有少量工程应用的空调系统解决方案,具有分散灵活、没有集中冷站、控制系统相对简单等优点。水环热泵系统下有两种机组,一种为分散式的制冷(制热)机组,自身只提供冷媒(或冷热水)、不处理新风、没有热回收,另一种为新风机组(只处理新风、不提供冷媒或冷热水),与本专利申请书所申请的空调装置具有功能本质上的差异。3、间接蒸发冷却空调。这是一种只适合干燥区域的、具有一定节能效果的空调技术,其中的一种空调机组可以做成同时提供冷水和新风的型式。但该机组只能对新风进行降温处理(不能除湿,不能加热),只能提供空调冷水、不能提供热水,同时该机组的原理使之仅能用于干燥气候区域,不能用于非干燥气候区域(即我国60%以上的国土面积该机组是不能使用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将制冷或制热装置集成到空调机组中,可以同时对外输出空调系统需要的冷或热风、冷或热水,节能显著的空调装置。本技术的可处理空气热湿负荷并同时制备冷水或热水的空调装置,包括冷或热源单元和空气热湿处理单元;所述冷或热源单元,用于为处理空气热湿负荷提供冷量或热量并同时制备外输的冷水或热水;所述空气热湿处理单元,能对空气进行降温、除湿处理或加热、加湿处理;所述冷或热源单元包括压缩机、膨胀阀以及制冷剂循环管路,所述制冷剂循环管路包括第一主管路、第二主管路、第三主管路和第四主管路,所述第一主管路通过第一制冷剂输入支路与空气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一连接端连接,空气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二主管路与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主管路通过第二制冷剂输入支路与与进出机组的冷或热水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冷却或加热进出机组的冷或热水,进出机组的冷、热水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制冷剂输出支路与第二主管路连通;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三主管路,第三主管路通过第三制冷剂输入支路与空气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二连接端连接,空气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第四主管路连接,第四主管路与第一主管路相连通;第三主管路通过第四制冷剂输入支路与进出机组的冷却或换热系统的输入端连接,进出机组的冷却或换热系统的输出端通过第三制冷剂输出支路与第四主管路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空气热湿处理单元是基于溶液式空气处理技术的冷却除湿、加热加湿模块和再生模块,或者是基于表冷式空气处理技术的冷冻降温除湿、表面换热式加热、蒸汽加湿或电加湿等空气温度、湿度处理的模块与模块组合。进一步的,所述空气热湿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制冷或制热装置、第二制冷或制热装置、溶液调湿单元、溶液再生单元以及循环管路,所述溶液调湿单元包括换热芯体,换热芯体与第一制冷或制热装置流出的盐溶液连接,溶液再生单元包括再生单元换热芯体和补水阀,补水阀向再生单元补水以控制溶液的浓度;第一制冷或制热装置位于空气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一连接端上,第一制冷或制热装置与溶液调湿单元中流出的盐溶液连接;第二制冷或制热装置与进出机组的冷或热水连接,用于冷却或加热进出机组的冷或热水。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制冷或制热装置和第四制冷或制热装置,第三制冷或制热装置位于空气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二连接端上,并且与溶液再生单元中的盐溶液连接,第四制冷或制热装置与进出机组的冷却或换热系统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空气热湿处理单元由冷却除湿或加热盘管、加湿模块和再热模块组成。进一步的,所述换热芯体和再生单元换热芯体之间设有溶液质交换循环管路和热回收板式换热器。进一步的,所述制冷剂循环管路上设有多个电动调节阀,第一制冷或制热装置和第二制冷或制热装置、第三制冷或制热装置、第四制冷或制热装置均依靠电动调节阀来调节各自分配的制冷剂的流量。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制冷或制热装置为冷却或加热盘管。进一步的,还包括热回收单元;所述热回收单元由两个气液直接接触上热湿交换芯体、下热湿交换芯体以及与之配套的溶液循环管路形成,溶液循环管路上设有溶液循环泵。进一步的,所述热回收单元是溶液式全热回收模块、转轮热回收模块和板式换热回收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本专利通过设备构架原理设计出一种可处理空气并同时制备冷或热水的空调装置。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将制冷或制热装置集成到空调机组中,可以同时对外输出空调系统需要的冷或热风、冷或热水。当所述空调装置的制冷或制热能力足够大时,可全部负责建筑、工业项目的制冷、除湿需求或制热、加湿需求,即可以省却冷或热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处理空气热湿负荷并同时制备冷水或热水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或热源单元和空气热湿处理单元;所述冷或热源单元,用于为处理空气热湿负荷提供冷量或热量并同时制备外输的冷水或热水;所述空气热湿处理单元,能对空气进行降温、除湿处理或加热、加湿处理;所述冷或热源单元包括压缩机、膨胀阀以及制冷剂循环管路,所述制冷剂循环管路包括第一主管路、第二主管路、第三主管路和第四主管路,所述第一主管路通过第一制冷剂输入支路与空气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一连接端连接,空气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二主管路与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主管路通过第二制冷剂输入支路与进出机组的冷或热水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冷却或加热进出机组的冷或热水,进出机组的冷、热水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制冷剂输出支路与第二主管路连通;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三主管路,第三主管路通过第三制冷剂输入支路与空气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二连接端连接,空气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第四主管路连接,第四主管路与第一主管路相连通;第三主管路通过第四制冷剂输入支路与进出机组的冷却或换热系统的输入端连接,进出机组的冷却或换热系统的输出端通过第三制冷剂输出支路与第四主管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处理空气热湿负荷并同时制备冷水或热水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或热源单元和空气热湿处理单元;
所述冷或热源单元,用于为处理空气热湿负荷提供冷量或热量并同时制备外输的冷水或热水;
所述空气热湿处理单元,能对空气进行降温、除湿处理或加热、加湿处理;
所述冷或热源单元包括压缩机、膨胀阀以及制冷剂循环管路,所述制冷剂循环管路包括第一主管路、第二主管路、第三主管路和第四主管路,所述第一主管路通过第一制冷剂输入支路与空气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一连接端连接,空气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二主管路与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主管路通过第二制冷剂输入支路与进出机组的冷或热水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冷却或加热进出机组的冷或热水,进出机组的冷、热水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制冷剂输出支路与第二主管路连通;
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三主管路,第三主管路通过第三制冷剂输入支路与空气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二连接端连接,空气热湿处理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第四主管路连接,第四主管路与第一主管路相连通;第三主管路通过第四制冷剂输入支路与进出机组的冷却或换热系统的输入端连接,进出机组的冷却或换热系统的输出端通过第三制冷剂输出支路与第四主管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热湿处理单元是基于溶液式空气处理技术的冷却除湿、加热加湿模块和再生模块,或者是基于表冷式空气处理技术的冷冻降温除湿、表面换热式加热、蒸汽加湿或电加湿等空气温度、湿度处理的模块与模块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热湿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制冷或制热装置、第二制冷或制热装置、溶液调湿单元、溶液再生单元以及循环管路,所述溶液调湿单元包括换热芯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拴强陈海波刘凯敬
申请(专利权)人:刘拴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