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小军专利>正文

琵琶内置差动式调弦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5041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4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琵琶内置差动式调弦机构,它包括轸子、销钉、差动机构、弦槽两侧壁和弦。所述弦槽两侧壁内侧面对应不同方位的轸子分别定位安置差动机构,差动机构内置的蜗杆外伸光轴段与轸子内置轴向孔配合,销钉径向贯穿轸子和蜗杆上预置的销孔,由此构成调节轸子便可驱动差动机构运动的调弦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差动机构为蜗轮蜗杆传动机构,该机构显著特征是降速比大,且自锁性能好。此种差动传动有利于微量调节弦的张紧力,易实现精准定弦。另一方面在差动机构的助力下,弦调节很轻便、快捷,便于演奏者快速、准确校定弦音,而且确保调定的弦不会无故松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琵琶内置差动式调弦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乐器的调弦机构,具体地讲,本技术涉及一种弹拨类乐器的调弦机构,特别是一种琵琶内置差动式调弦机构。
技术介绍
琵琶是中华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其历史悠久。琵琶属于典型的弹拨类弦鸣乐器,它具有宽广的音域,而且音色多变,表现力丰富,特别是产生的泛音在古今中外各类乐器中居首位。使用高质量的琵琶演奏时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现代琵琶是历代演奏家改进设计的成果,其制式已趋于统一,常见琵琶为六相二十四品,具有十二个平均律。在当今靠手指弹拨琴弦发声乐器中,学习弹奏琵琶的难度最大,俗称“十年琵琶,三年古筝”。琵琶演奏质量及效果除技巧外,主要取决于校定弦音准确与否,弦音校定不准就不能得到满意演奏效果。校定琵琶弦音靠转动轸子来调节端部所缠弦的张紧力而实现,市售琵琶的四只轸子分别与弦槽两侧壁的圆锥孔配合,利用相互配合产生的摩擦力来锁紧轸子调定位置。现实中,轸子端部缠绕的弦受所处环境温度、湿度影响较大,需要适时微量调节轸子以校定弦音,现有技术靠锥度配合产生摩擦力锁紧轸子的结构虽然很简单、实用,但与灵活调弦是一对长期存在的矛盾,因为轸子锁紧了则难以实现精准微量调节,轸子不锁紧弦又易松动变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针对市售和在用琵琶的轸子锁紧与灵活调节的矛盾,提出一种调弦结构简单,轸子转动灵活、调节均匀,而且位置锁紧可靠的琵琶内置差动式调弦机构。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琵琶内置差动式调弦机构,它包括轸子、销钉、差动机构、弦槽两侧壁和弦。所述轸子从外侧横向插入弦槽两侧壁中。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轸子与弦槽两侧壁配合段为圆柱形,两者间隙配合,轸子内端居中设有轴向孔。所述差动机构为减速传动机构,它包括蜗杆、槽架、蜗轮、螺杆和弦缠。所述蜗杆为细长轴,仅一端设有与蜗轮相配合的螺旋槽,其余为光轴段。所述槽架为开口槽构件,两立边分别设有用于定位安置蜗杆的同轴开口槽,槽底内腔平行安置蜗轮,槽底外侧设有与蜗轮同轴安置的弦缠,蜗轮和弦缠共同由螺钉轴向连接在一起,并以槽架为支承转动。所述弦缠凹槽段内置径向通孔,弦贯穿径向通孔与弦缠相缠绕。所述弦槽两侧壁内侧面对应不同方位的轸子分别定位安置差动机构,差动机构的蜗杆外伸光轴段与轸子内置轴向孔配合。所述销钉径向贯穿轸子和蜗杆上预置的销孔,由此构成调节轸子便可驱动差动机构运动的调弦机构。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差动机构的减速比为1:10~2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1、差动机构采用蜗轮蜗杆传动结构,结构简单,产品易实现微型化;2、蜗轮蜗杆传动降速比大,有利于微量调节弦的张紧力,易实现精准定弦;3、蜗轮蜗杆传动具有很好的自锁性,校定弦音后弦位稳定,不会发生无故松动;4、在差动机构助力下,调弦轻便、快捷,而且质量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琵琶外形图。图2是图1首部侧面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2内置差动式调弦机构的正面结构放大图。图4是图2中差动机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4的侧视图。图6是图4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3所示的琵琶内置差动式调弦机构,它包括轸子1、销钉2、差动机构3、弦槽两侧壁4和弦5。所述轸子1是琵琶弹奏者用于调弦的把手,它从外侧横向插入弦槽两侧壁4中,本实施例共设4只轸子1,即左侧2只,右侧2只。轸子1与弦槽两侧壁4配合段为圆柱形,两者间隙配合,轸子1与弦槽两侧壁4配合段的端部居中设有轴向孔。所述差动机构3是一种蜗轮蜗杆传动的减速传动机构,利用它来调节弦5的张紧力。图4、图5和图6所示的差动机构3包括蜗杆3.1、槽架3.2、蜗轮3.3、螺钉3.4和弦缠3.5。所述蜗杆3.1为细长轴,本实施例蜗杆3.1为直径φ5.0mm的细长轴,仅一端设有与蜗轮3.3相配合的螺旋槽,其余为光轴段。所述槽架3.2为板料折弯成开口槽形的构件,两立边分别设有用于定位安置蜗杆3.1的同轴开口槽,槽底内腔平行安置蜗轮3.3,槽底外侧设有与蜗轮3.3同轴安置的弦缠3.5,蜗轮3.3和弦缠3.5共同用螺钉3.4轴向连接在一起,并以槽架3.2为支承转动。所述弦缠3.5是差动机构3的输出端,用于缠绕弦5。本实施例中弦缠3.5的圆弧形凹槽段内置径向通孔3.5.1,弦5贯穿径向通孔3.5.1与弦缠3.5相缠绕。所述弦槽两侧壁4内侧面对应不同方位的轸子1分别定位安置差动机构3,安装时首先将差动机构3的蜗杆3.1外侧的光轴段与轸子1内置轴向孔配合,然后用销钉2径向贯穿轸子1和蜗杆3.1上预置的销孔3.1.1,由此构成调节轸子1便可驱动差动机构3运动的调弦机构。本技术中的差动机构3为蜗轮蜗杆传动机构,该机构的显著特征是降速比大,且自锁性能好。本实施例蜗杆3.1为单头,蜗轮3.3为12牙,其减速比为1:12,即蜗杆3.1转1周,蜗轮3.3带动弦缠3.5转动一齿位,蜗杆3.1转12周,蜗轮3.3带动弦缠3.5转动一周。此种差动传动有利于微量调节弦5的张紧力,易实现精准定弦。由蜗轮3.3和蜗杆3.1组成的差动机构3具有良好的自锁性,使用时只有轸子1联动蜗杆3.1驱动蜗轮3.3转动,而蜗轮3.3不可带动蜗杆3.1传动,此种不可反转的结构特性,可确保校定弦音后弦5不会无故松动。另外,在差动机构3的助力下,调节弦5很轻便、快捷,便于演奏者快速、准确校定弦音。本技术除作为琵琶的调弦机构外,也可应用于其它弦乐器中,例如二胡、月琴和柳琴应用本技术均有相似的积极效果。只要在弦乐器中利用差动机构3调弦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琵琶内置差动式调弦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琵琶内置差动式调弦机构,它包括轸子(1)、销钉(2)、差动机构(3)、弦槽两侧壁(4)和弦(5);所述轸子(1)从外侧横向插入弦槽两侧壁(4)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轸子(1)与弦槽两侧壁(4)配合段为圆柱形,两者间隙配合,轸子(1)内端居中设有轴向孔;所述差动机构(3)为减速传动机构,它包括蜗杆(3.1)、槽架(3.2)、蜗轮(3.3)、螺钉(3.4)和弦缠(3.5);所述蜗杆(3.1)为细长轴,仅一端设有与蜗轮(3.3)相配合的螺旋槽,其余为光轴段;所述槽架(3.2)为开口槽构件,两立边分别设有用于定位安置蜗杆(3.1)的同轴开口槽,槽底内腔平行安置蜗轮(3.3),槽底外侧设有与蜗轮(3.3)同轴安置的弦缠(3.5),蜗轮(3.3)和弦缠(3.5)共同由螺钉(3.4)轴向连接在一起,并以槽架(3.2)为支承转动;所述弦缠(3.5)的凹槽段内置径向通孔(3.5.1),弦(5)贯穿径向通孔(3.5.1)与弦缠(3.5)相缠绕;所述弦槽两侧壁(4)内侧面对应不同方位的轸子(1)分别定位安置差动机构(3),差动机构(3)的蜗杆(3.1)外伸光轴段与轸子(1)内置轴向孔配合;所述销钉(2)径向贯穿轸子(1)和蜗杆(3.1)上预置的销孔(3.1.1),由此构成调节轸子(1)便可驱动差动机构(3)运动的调弦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琵琶内置差动式调弦机构,它包括轸子(1)、销钉(2)、差动机构(3)、弦槽两侧壁(4)和弦(5);所述轸子(1)从外侧横向插入弦槽两侧壁(4)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轸子(1)与弦槽两侧壁(4)配合段为圆柱形,两者间隙配合,轸子(1)内端居中设有轴向孔;所述差动机构(3)为减速传动机构,它包括蜗杆(3.1)、槽架(3.2)、蜗轮(3.3)、螺钉(3.4)和弦缠(3.5);所述蜗杆(3.1)为细长轴,仅一端设有与蜗轮(3.3)相配合的螺旋槽,其余为光轴段;所述槽架(3.2)为开口槽构件,两立边分别设有用于定位安置蜗杆(3.1)的同轴开口槽,槽底内腔平行安置蜗轮(3.3),槽底外侧设有与蜗轮(3.3)同轴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王小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