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内应力释放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压电缆内应力释放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发展,用电量的增加,电缆接头出现故障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多情况下设备运行环境恶劣无人值守,在电缆局部发生故障后不易被发现,事故蔓延即造成重大事故,影响正常生产,给电力企业造成经济和信誉的重大损失,因此,预防事故的发生则成为安全生产的根本。电缆接头的可靠连接更是降低或杜绝事故发生的根本所在。目前许多供电公司都是在常温下采用人工直接将电缆接头拉直或用其他简单的方法将电缆拉直,这样不仅电缆连接端头容易受到损伤,电缆的直线度也得不到保证,同时在自然温度下,将电缆校直存在着较大的内应力,这样不仅对输电电流产生一定的损耗,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电缆连接部分没有充分校直,在连接螺母压力的作用下慢慢的发生变化,使得电缆连接处出现松动、连接不可靠的现象,在供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高压电缆内应力释放装置及控制方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压电缆内应力释放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内应力释放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高压电缆内应力释放装置,所述高压电缆内应力释放装置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左端下部或右端下部的加热管、设置在壳体(1)内的内罩(18)、分别固定设置在内罩(18)两端且结构相同的左夹紧一体机与右夹紧一体机、两端分别与左夹紧一体机与右夹紧一体机连接的连接杆(5)、分别与左夹紧一体机与右夹紧一体机连接的施力一体机以及两端分别与左夹紧一体机与右夹紧一体机连接且用于夹紧电缆接头(33)的V型夹板(9);施力一体机包括两端分别将左夹紧一体机与右夹紧一体机固定在内罩(18)上的固定横梁(4)、固定设置在固定横梁(4)中部上端的支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内应力释放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高压电缆内应力释放装置,所述高压电缆内应力释放装置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左端下部或右端下部的加热管、设置在壳体(1)内的内罩(18)、分别固定设置在内罩(18)两端且结构相同的左夹紧一体机与右夹紧一体机、两端分别与左夹紧一体机与右夹紧一体机连接的连接杆(5)、分别与左夹紧一体机与右夹紧一体机连接的施力一体机以及两端分别与左夹紧一体机与右夹紧一体机连接且用于夹紧电缆接头(33)的V型夹板(9);施力一体机包括两端分别将左夹紧一体机与右夹紧一体机固定在内罩(18)上的固定横梁(4)、固定设置在固定横梁(4)中部上端的支架(8)、内通孔轴向沿Y向设置在支架(8)内的旋转套(7)、设置在旋转套(7)内的推力球轴承(30)、设置在旋转套(7)一侧的六角螺母(29)、设置在推力球轴承(30)内且穿过的壳体(1)侧壁的扭力杆(16)、设置在扭力杆(16)外侧端的扭力扳手(26)、套装在扭力杆(16)的另一端的螺纹轴头上的扭力螺母(6)、设置在扭力螺母(6)上的连接座、中部与连接座固定连接的传动横梁(22)以及沿X向设置在传动横梁(22)左右两端且分别与左夹紧一体机与右夹紧一体机连接的拨动螺杆(21);扭力杆(16)自转设置在旋转套(7)内,沿X向在旋转套(7)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轴头,在支架(8)上沿X向设置有两个同轴的第一通孔,第一轴头绕X向转动设置在相应的第一通孔内;沿X向在扭力螺母(6)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轴头,沿X向在连接座上设置有两个同轴的第二通孔,第二轴头转动设置在相应的第二通孔内;左夹紧一体机包括由拨动螺杆(21)带动转动的扭力盘(2)、固定设置在内罩(18)一端部的固定架(3)、至少三个结构相同且设置在扭力盘(2)上的卡爪(19)、轴心线沿X向设置的转轴(23)、轴心线沿X向设置的销轴(20)以及设置在卡爪(19)一端的固定块(32);在扭力盘(2)端面上设置有数量与卡爪(19)个数相同的导向长孔(36),在扭力盘(2)圆周侧面上设置有一个与拨动螺杆(21)的下端螺纹轴连接的连接螺纹孔(35),在固定架(3)上设置有与拨动螺杆(21)转动行程相适配的豁长孔(38),在固定架(3)的圆周侧面上设置有通过螺栓与内罩(18)固定连接的防转动螺纹孔(37),扭力盘(2)设置在固定架(3)内;卡爪(19)通过转轴(23)与固定架(3)铰接,销轴(20)的一端与卡爪(19)固定连接,销轴(20)的另一端在豁长孔(38)内滑动设置,以扭力盘(2)的轴心线为基准卡爪(19)圆周阵列设置;V型夹板(9)沿X向设置且数量与卡爪(19)数量相同,V型夹板(9)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相应的左夹紧一体机的固定架(3)与右夹紧一体机的固定架(3)固定连接,在V型夹板(9)的右端设置有限位块(34),其中一个V型夹板(9)设置在夹紧的电缆接头(33)的正下方;壳体(1)内部固定设置有风扇架(10),在风扇架(10)上设置有轴流风扇(24);加热管设置在轴流风扇(24)的出风口一侧;还包括电气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电路模块、执行电路模块以及用于分别向控制电路模块和执行电路模块提供电能的电源模块;执行电路模块包括加热控制按钮、温控表、设置在壳体(1)内的温度传感器、固态继电器、加热管以及轴流风扇(24);电源模块通过加热控制按钮与温控表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峰,杨博超,王立军,邢坤,郭涛,胡建彬,成洪刚,郭康,谷冉,张霞,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石家庄供电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