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混凝土板厚度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45984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混凝土板厚度的装置,包括:相对设置、且位于混凝土板相对两侧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设有刻度;设于第一支撑架且可沿着第一支撑架上下移动的第一高度调节架,设于第二支撑架且可沿着第一支撑架上下移动的第二高度调节架;连接于第一高度调节架和第二高度调节架之间的刮板;以及设于第一高度调节架的红外发射结构、设于第二高度调节架的并与红外发射结构相对应的红外接收结构,红外发射结构、红外接收结构和刮板的底部位于同一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混凝土板厚度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控制混凝土板厚度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领域,浇筑混凝土形成楼板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浇筑形成相应规格的楼板。现有做法中,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人工采用挂杆将高出楼板的设计厚度的混凝土刮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靠眼力难以保证混凝土表面各个部位的厚度相同,平整度不够,施工质量低下,施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控制混凝土板厚度的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靠眼力难以保证混凝土表面各个部位的厚度相同,平整度不够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控制混凝土板厚度的装置,包括:相对设置、且位于混凝土板相对两侧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设有刻度;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且可沿着所述第一支撑架上下移动的第一高度调节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且可沿着所述第一支撑架上下移动的第二高度调节架;连接于所述第一高度调节架和所述第二高度调节架之间的刮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高度调节架的红外发射结构、设于所述第二高度调节架的并与所述红外发射结构相对应的红外接收结构,所述红外发射结构、所述红外接收结构和所述刮板的底部位于同一高度。本技术控制混凝土板厚度的装置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控制混凝土板厚度的装置利用红外发射结构发射红外线,如果该红外线被另一侧的红外接收结构接收到,显示灯就显示绿色,如果红外线被高于标高的混凝土挡住则显示红色,那么就将支撑架沿着混凝土板移动,带动与红外线相同高度的刮板从混凝土板上刮过,将高于标高的混凝土刮掉,达到初平的目的,进而也保证了混凝土板的厚度达到预设的厚度,如果混凝土板的面积较大,可多次重复使用本装置,以保证混凝土板的厚度达到相应的预设厚度和平整度,效率高。将第一高度调节架沿着第一支撑架移动到预设高度的刻度处,将第二高度调节架沿着第二支撑架移动到预设高度的刻度处,从而带动连接在第一高度调节架和第二高度调节架之间的刮板移动到预设高度,以适用于不同厚度要求的混凝土板。本技术控制混凝土板厚度的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间隔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对应所述刻度设置,通过穿设对应的第一固定孔的第一螺栓固定所述第一高度调节架;所述第二支撑架间隔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对应所述刻度设置,通过穿设对应的第二固定孔的第二螺栓固定所述第二高度调节架。本技术控制混凝土板厚度的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一底座,设于混凝土板侧边的轨道槽内;立设于所述第一底座的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设有所述刻度和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竖杆的刻度的零刻度线位于所述第一底座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二底座,设于混凝土板侧边的轨道槽内;立设于所述第二底座的第二竖杆,所述第二竖杆设有所述刻度和所述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竖杆的刻度的零刻度线位于所述第二底座的底部。本技术控制混凝土板厚度的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高度调节架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竖杆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底端置于所述第一螺栓上固定;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套筒顶端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高度调节架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竖杆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底端置于所述第二螺栓上固定;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套筒顶端的第二连接杆。本技术控制混凝土板厚度的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刮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套筒的顶端和所述第二套筒顶端之间;所述红外发射结构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且与所述刮板的底部位于同一高度;所述红外接收结构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且与所述刮板的底部位于同一高度。本技术控制混凝土板厚度的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均为两个钢管交叉焊接而成的十字型底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控制混凝土板厚度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控制混凝土板厚度的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控制混凝土板厚度的装置适用的滑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显示了本技术控制混凝土板厚度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2,显示了本技术控制混凝土板厚度的装置的主视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控制混凝土板厚度的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10、第二支撑架20、刮板30、红外发射结构40、红外接收结构50、第一高度调节架60以及第二高度调节架70,其中第一支撑架10和第二支撑架20相对设置、且位于混凝土板相对两侧,第一支撑架10和第二支撑架20上均设有刻度;第一高度调节架60设于第一支撑架10且可沿着第一支撑架10上下移动,第二高度调节架70设于第二支撑架20且可沿着第二支撑架20上下移动,刮板30连接于第一高度调节架60和第二高度调节架70之间,红外发射结构40设于第一高度调节架60,红外接收结构50与红外发射结构40相对应,设于第二高度调节架70,红外发射结构40、红外接收结构50和刮板30的底部位于同一高度。本技术控制混凝土板厚度的装置将刮板设置在混凝土板需要达到的厚度的相应刻度处,利用红外发射结构发射红外线,如果该红外线被另一侧的红外接收结构接收到,显示灯就显示绿色,如果红外线被高于标高的混凝土挡住则显示红色,那么就将支撑架沿着混凝土板移动,带动与红外线相同高度的刮板从混凝土板上刮过,将高于标高的混凝土刮掉,达到初平的目的,进而也保证了混凝土板的厚度达到预设的厚度。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支撑架10间隔设有第一固定孔,第一固定孔对应刻度设置,通过穿设对应的第一固定孔的第一螺栓11固定第一高度调节架60,以防止第一高度调节架60向下移动。当需要移动第一高度调节架60时,将第一螺栓11插设到相应高度处的第一固定孔处,将第一高度调节架60置于第一螺栓11上固定即可。第二支撑架20间隔设有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对应刻度设置,通过穿设对应的第二固定孔的第二螺栓12固定第二高度调节架70,以防止第二高度调节架70向下移动。当需要移动第二高度调节架70时,将第二螺栓12插设到相应高度处的第二固定孔处,将第二高度调节架70置于第二螺栓12上固定即可。参阅图3,显示了本技术控制混凝土板厚度的装置适用的滑轨。结合图1、图2和图3,第一支撑架10包括:第一底座100和第一竖杆101,其中第一底座100设于混凝土板侧边的轨道槽80内;第一竖杆101立设于第一底座100,第一竖杆101设有刻度和对应于刻度的多个间隔开设的第一固定孔,第一竖杆101的刻度的零刻度线位于第一底座100的底部。相对应地,第二支撑架20包括:第二底座200和第二竖杆201,其中第二底座200设于混凝土板侧边的轨道槽80内;第二竖杆201立设于第二底座200,第二竖杆201设有刻度和对应于刻度的多个间隔开设的第二固定孔,第二竖杆201的刻度的零刻度线位于第二底座200的底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底座100和第二底座200均为两个钢管交叉焊接而成的十字型底座。如图3所示,滑轨为矩形结构,两根相同的钢管焊接在钢梁90上,钢管之间形成轨道槽80,两个轨道槽80之间放置混凝土板。使用时在轨道槽80涂上润滑油,将十字型底座的一个钢管嵌进轨道槽80,第一底座100和第二底座200可以沿着轨道槽80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控制混凝土板厚度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混凝土板厚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且位于混凝土板相对两侧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设有刻度;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且可沿着所述第一支撑架上下移动的第一高度调节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且可沿着所述第一支撑架上下移动的第二高度调节架;连接于所述第一高度调节架和所述第二高度调节架之间的刮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高度调节架的红外发射结构、设于所述第二高度调节架的并与所述红外发射结构相对应的红外接收结构,所述红外发射结构、所述红外接收结构和所述刮板的底部位于同一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混凝土板厚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且位于混凝土板相对两侧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设有刻度;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且可沿着所述第一支撑架上下移动的第一高度调节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且可沿着所述第一支撑架上下移动的第二高度调节架;连接于所述第一高度调节架和所述第二高度调节架之间的刮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高度调节架的红外发射结构、设于所述第二高度调节架的并与所述红外发射结构相对应的红外接收结构,所述红外发射结构、所述红外接收结构和所述刮板的底部位于同一高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混凝土板厚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间隔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对应所述刻度设置,通过穿设对应的第一固定孔的第一螺栓固定所述第一高度调节架;所述第二支撑架间隔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对应所述刻度设置,通过穿设对应的第二固定孔的第二螺栓固定所述第二高度调节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混凝土板厚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一底座,设于混凝土板侧边的轨道槽内;立设于所述第一底座的第一竖杆,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海波黄秋林张虎王梁琪徐少军艾迪飞马春玥罗忠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