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镜筒以及拍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4516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2:04
提供透镜镜筒以及拍摄装置。透镜镜筒具备:拍摄用透镜;保持所述拍摄用透镜的透镜保持部;以及变更所述透镜保持部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倾斜的致动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镜镜筒以及拍摄装置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2年7月20日、申请号为201280026059.7、名称为“透镜镜筒、拍摄装置以及透镜镜筒的控制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透镜镜筒、拍摄装置以及透镜镜筒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透镜镜筒一般具有多个透镜(透镜组)。这些透镜组,有时由于组装时的误差等而变为透镜的光轴相对于透镜镜筒的光轴倾斜的状态。以往,为了进行这样的透镜的倾斜调整、所谓倾斜(チルト)调整,在组装透镜时,在透镜框与保持该透镜框的透镜保持框之间插入适当宽度的垫圈(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也具有如下内焦式变焦透镜:通过使多个透镜的间隔变化而使光学系统的倍率变化,并使该光学系统的中间透镜移动,从而使该光学系统的焦点位置变化(参照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0383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8908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调整方法,在出厂前一次进行倾斜调整,然后倾斜状况无变化。然而倾斜的方向有时会因在透镜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而不同。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在通过导杆驱动中间透镜的情况下,如果将导杆设为3根,则有时会过度约束。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与在透镜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相应地进行倾斜调整的透镜镜筒、拍摄装置以及透镜镜筒的控制方法。还在于提供能够稳定地保持透镜框的透镜镜筒以及拍摄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的解决方案解决所述课题。另外,为了使理解容易,赋予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相对应的符号而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一种透镜镜筒,具备:拍摄用透镜;保持所述拍摄用透镜的透镜保持部;以及变更所述透镜保持部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倾斜的致动器。一种拍摄装置,具备所述透镜镜筒。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透镜镜筒,其中,具备:3根导杆,其沿光轴方向延伸地设置;3个致动器,其沿所述光轴方向分别驱动所述3根导杆;1个透镜框,其对拍摄用透镜进行保持,并安装在所述3根导杆上从而由该3根导杆沿所述光轴方向驱动;和控制部,其对所述3个致动器进行控制,使得其分别调整所述3根导杆沿所述光轴方向的驱动量,使所述透镜框从相对于所述光轴垂直的方向倾斜。在第1技术方案中,也可以:具备:具备:固定部,其将所述3根导杆保持得能够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和位置检测装置,其对沿所述光轴方向所述3根导杆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的位置进行检测,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所检测出的所述3根导杆的所述位置,能够检测出所述透镜框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的位置以及所述倾斜。在第1技术方案中,也可以:在所述透镜框上设有与各个导杆相对应的3个开口部;在所述3根导杆的端部上分别设有:直径比相对应的开口部大的本体部;和设置于该本体部的被拍体侧并且能够在所述开口部中穿过的小径部,在所述小径部在所述开口部中穿过的状态下,从外侧在所述小径部上安装有直径比该开口部大的防脱部件,在所述小径部的外周配置有沿所述光轴方向对所述透镜框施力的施力部件。在第1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所述3个开口部中的第1开口部与在该第1开口部中穿过的所述小径部,具有必要最小限度的间隙地嵌合,所述3个开口部中的第2开口部是U字槽或者长孔,其相对于所述光轴垂直且朝向所述第1开口部的第1方向的开口长度比相对于所述光轴垂直且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的开口长度长,所述第2开口部与在该第2开口部中穿过的小径部在第2方向上,具有必要最小限度的间隙地嵌合,第3开口部与在该第3开口部中穿过的小径部具有用于避免过度约束所必要的充分的间隙。在第1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所述透镜框在变焦时或者对焦时沿光轴方向移动。在第1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所述控制部,伴随变焦时或者对焦时所述透镜框在所述光轴上的移动,使所述3根导杆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驱动量变化,使所述透镜框从相对于所述光轴垂直的方向倾斜的倾斜方向以及倾斜量变化。在第1技术方案中,也可以:具备将所述3根导杆保持得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固定筒。在第1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所述3根导杆的粗细不同。本专利技术的第2技术方案,提供具备上述的透镜镜筒的拍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3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透镜镜筒的控制方法,其中,在该透镜镜筒上设有:沿光轴方向延伸地设置的3根导杆;3个致动器,其沿所述光轴方向分别驱动所述3根导杆;和1个透镜框,其对拍摄用透镜进行保持,并安装在所述3根导杆上从而由该3根导杆沿所述光轴方向驱动,对所述驱动单元进行控制,使得其分别调整所述3根导杆沿所述光轴方向的驱动量,使所述透镜框从相对于所述光轴垂直的方向倾斜。本专利技术的第4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透镜镜筒,其中,具备:第1导杆、第2导杆以及第3导杆,其沿光轴方向延伸,至少一根由驱动单元沿光轴方向驱动;和透镜保持部,其对拍摄用透镜进行保持并且设有分别供所述第1导杆、所述第2导杆以及所述第3导杆的每根的卡合部穿过的第1开口部、第2开口部以及第3开口部;所述第1开口部是嵌合孔,在所述第1导杆的所述卡合部在该第1开口部中穿过时,该嵌合孔将所述第1导杆在所述透镜保持部中的位置固定;所述第2开口部是U字槽或者长孔,其相对于所述光轴垂直且朝向所述第1开口部的第1方向的开口长度比所述第2导杆的所述卡合部的直径长,并将所述第2导杆在相对于所述光轴垂直且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上的位置固定;所述第3开口部是插入孔,其具有比所述第3导杆的所述卡合部的直径大的直径,所述第3导杆即使从该第3开口部的中心错开一定范围也能够插入该第3开口部中。本专利技术的第5技术方案,提供具备上述的透镜镜筒的拍摄装置。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与透镜组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相应地进行最合适的倾斜调整的透镜镜筒、拍摄装置以及透镜镜筒的控制方法。另外,能够提供导杆不会由透镜保持部过度约束的透镜镜筒以及拍摄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概念性地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图。图2是从A-A方向观察图1的透镜镜筒中的透镜框的图。图3是透镜镜筒的沿着图2中的B-B线的剖视图。图4是透镜镜筒的沿着图2中的C-C线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通过导杆所得的第2透镜框保持状态的图,(a)是第1导杆的保持状态,(b)是第2导杆的保持状态,(c)是第3导杆的保持状态。图6是仅表示图2中的透镜框的图。图7是概念性地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图。图8是从A-A方向观察图7的透镜镜筒中的透镜框的图。图9是透镜镜筒的沿着图8中的B-B线的剖视图。图10是透镜镜筒的沿着图8中的C-C线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通过导杆所得的第2透镜框保持状态的图,(a)的第1导杆的保持状态,(b)是第2导杆的保持状态,(c)是第3导杆的保持状态。图12是仅表示图8中的透镜框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等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概念性地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的图。另外,在图1以及图2中,为了容易说明和理解而设置了XYZ垂直坐标系。在该坐标系中,将在拍摄者将光轴OA设为水平的而拍摄横长的画像的情况下的照相机的位置(以下称为正位置)由拍摄者观察朝向左侧的方向设为X正方向,将在正位置朝向上侧的方向设为Y正方向。另外,将在正位置朝向被拍体的方向设为Z正方向。将该Z正方向也称为被拍体侧,将Z负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透镜镜筒以及拍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镜镜筒,具备:拍摄用透镜;保持所述拍摄用透镜的透镜保持部;以及变更所述透镜保持部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倾斜的致动器。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20 JP 2011-158865;2011.07.20 JP 2011-158861.一种透镜镜筒,具备:拍摄用透镜;保持所述拍摄用透镜的透镜保持部;以及变更所述透镜保持部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倾斜的致动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镜筒,所述致动器,基于所述透镜保持部的所述光轴方向的位置或者焦距来变更所述透镜保持部的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镜筒,具备检测所述透镜保持部的位置的位置检测部,所述致动器,基于所述位置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透镜保持部的位置来变更所述透镜保持部的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镜筒,具备:变更焦距的操作部;和检测所述操作部的操作量的操作量检测部,所述致动器,基于所述操作量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操作部的操作量来变更所述透镜保持部的倾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镜筒,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吹野邦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尼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