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拟受污染地下水流经可渗透性反应墙的室内实验装置
本技术属于地下污水治理领域,具体的是模拟受污染地下水流经可渗透性反应墙的室内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水是生命之源,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和社会经济的生存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地下水污染修复是目前国际环境领域研究的重大热点课题。可渗透性吸附屏障反应墙是一种原位被动修复技术,由透水的吸附介质组成,一般安装于地下水污染羽状体的下游,通常与地下水流相垂直,并且它也可以作为污染地下水的地面处理设施。当地下水在自身水力梯度作用下通过吸附屏障反应墙时,污染物与吸附屏障材料发生各种反应而被去除,从而达到地下水修复的目的。该修复法以其节约成本,且能够在对岩体及土壤不进行大面积扰动的前提下清除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而备受关注。模拟可渗透性吸附屏障反应墙的室内实验装置,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为研究可渗透性吸附屏障反应墙修复地下水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手段。如申请号为201320583241.4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模拟可渗透性反应墙去除地下水中污染溶质的室内实验系统,包括进水管和模拟可渗透反应墙的实验柱,实验柱装置包括柱状壳体和自下而上设置于 ...
【技术保护点】
模拟受污染地下水流经可渗透性反应墙的室内实验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可渗透反应柱,可渗透反应柱一端为进水端,另一端为出水端;可渗透反应柱包括壳体(1)和填充于壳体(1)内腔的可渗透性吸附屏障反应墙(2);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渗透性吸附屏障反应墙(2)包括注水段(21)和位于注水段(21)下方的渗透段(22);所述注水段(21)包括贴合壳体(1)内壁的辅助屏障材料层(211),所述辅助屏障材料层(211)环绕壳体(1)轴线围成沿壳体(1)轴向延伸的污染液加注孔(212)。
【技术特征摘要】
1.模拟受污染地下水流经可渗透性反应墙的室内实验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可渗透反应柱,可渗透反应柱一端为进水端,另一端为出水端;可渗透反应柱包括壳体(1)和填充于壳体(1)内腔的可渗透性吸附屏障反应墙(2);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渗透性吸附屏障反应墙(2)包括注水段(21)和位于注水段(21)下方的渗透段(22);所述注水段(21)包括贴合壳体(1)内壁的辅助屏障材料层(211),所述辅助屏障材料层(211)环绕壳体(1)轴线围成沿壳体(1)轴向延伸的污染液加注孔(2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受污染地下水流经可渗透性反应墙的室内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段(21)还包括石英砂防护层(213),所述石英砂防护层(213)铺设于污染液加注孔(212)的内壁和底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受污染地下水流经可渗透性反应墙的室内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液加注孔(212)的孔壁到壳体(1)内壁的垂直距离处处相等。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模拟受污染地下水流经可渗透性反应墙的室内实验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小波,张佩聪,倪师军,黄艺,邓玉正,邱克辉,李峻峰,张文涛,高庆,周宇淋,张敏,周敬修,王甜,叶姗姗,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