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净化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34086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雨水净化处理系统,包括本体、过滤装置、支撑架和排污阀;本体包括筒体、设置于筒体底部的锥体、设置于锥体底部的排污口、贯穿筒体侧壁并伸入筒体内部的进水管以及贯穿筒体侧壁并与过滤装置连通的出水管;过滤装置收容于筒体内;还包括虹吸管,虹吸管包括虹吸上升管、虹吸下降管和虹吸排出口;虹吸上升管的虹吸进水口伸入锥体,虹吸进水口设置在虹吸上升管的管壁,并在虹吸管管壁上包覆有过滤膜,虹吸上升管穿过设置在浮球连杆上的圆孔,通过设置在圆孔内的刷毛对过滤膜进行刷洗,能够有效防止沉积的杂质堵住虹吸管,能够方便的清洗过滤层,雨水中的杂质沉积在锥体内,方便冲洗,使用方便,提高了雨水利用率。

Rain water purification treatment syste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water purification treatment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body, a filtering device, a supporting frame and the drain valve; body comprises a barrel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of the cylinder body of the cone,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of the pyramid of the sewage outfall, through the side wall of the cylinder body and extends into the inside of the cylinder of the water inlet pipe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cylinder body and the filter devic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water outlet pipe; filtering device contained in the cylinder body; also includes Hong Straw, rainbow tube, including Straw siphon falling pipe and siphon outlet siphon up; siphon up siphon inlet pipes extends into the cone, setting up a siphon water inlet pipe wall of the pipe in the siphon, and the rainbow on the tube wall coating had Straw membrane tube passes through the holes arranged in the floating ball on the connecting rod on the filter membrane of the siphon up, brush through brush bristles are arranged in a circular hole,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deposition of impurities through the rainbow Straw, ca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cleaning of the filter layer, deposition of impurities in the rainwater in the cone, convenient flushing, convenient use, and improved rainwater utilization 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净化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水收集回收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雨水净化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城市建设中解决雨水排放是通过地面雨水口收集,并通过市政雨水管网系统引流至自然流域,这种处理方法并未考虑雨水的收集再利用,浪费了自然资源,并且未设置调蓄和净化设施,在强降雨环境下,容易对自然水域造成环境污染。公开号CN10569294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雨水净化过滤装置,其采用双层壁结构,内腔壁所包围的腔室为过滤腔,过滤腔内设置有过滤部件,过滤部件上方设置有收集口,内腔壁与外腔壁间的腔室为引流腔,内腔壁底部设置有通孔,将过滤腔与引流腔贯通,外腔壁上方设置有与引流腔贯通的入水口,装置底部设置有与过滤腔贯通的排污口。其采用逆向过滤方案,雨水过滤水质好,同时有效地解决了过滤残渣的自动清洗排放问题,过滤净化效率高,便于维护。但是其在球塞上设置漏液口,该漏液口容易被沉积下来的沉积物堵住,使得其过滤残渣不容易被排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方便排除过滤残渣并对过滤网进行清洗的雨水净化处理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雨水净化处理系统,包括本体、过滤装置、支撑架和排污阀;本体包括筒体、设置于筒体底部的锥体、设置于锥体底部的排污口、贯穿筒体侧壁并伸入筒体内部的进水管以及贯穿筒体侧壁并与过滤装置连通的出水管;进水管分为水平段和竖直段,进水管水平段与雨水收集装置连接;出水管分为水平段和竖直段,出水管的水平段伸入筒体内并与过滤装置连通;过滤装置收容于筒体内;排污阀收容于锥体内;其结构特征为:雨水净化处理系统还包括收容于本体内的虹吸管,虹吸管包括虹吸上升管、虹吸下降管和虹吸排出口,在虹吸上升管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虹吸进水口;虹吸上升管的虹吸进水口伸入锥体内,虹吸上升管和虹吸下降管的顶部通过倒置的U型管连通,倒置U型管的顶部水平高度高于出水管的水平段的最高高度,倒置U型管的顶部水平高度低于进水管水平段的最低高度;虹吸排出口的水平高度低于虹吸进水口的水平高度。进一步的,排污阀为浮球阀,排污阀包括球塞、浮球以及支架;球塞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球塞连杆,球塞连杆的顶部设有第一凹槽;浮球的中轴线上贯穿有浮球连杆,浮球连杆的一端深入第一凹槽内并与球塞连杆转轴连接,浮球连杆的另一端设有圆孔,圆孔的内壁固定设有刷毛;支架为Z型支架,支架的竖杆顶部设有第二凹槽;浮球连杆跨过第二凹槽并与支架转轴连接。进一步的,虹吸上升管穿过圆孔,虹吸进水口设置在虹吸上升管的侧壁上,虹吸上升管的外侧壁包覆有过滤膜,圆孔的直径大于过滤膜的外径,刷毛为柔性刷毛并抵靠在过滤膜的外表面上。更进一步的,过滤装置包括圆柱形的过滤框,过滤框的底壁上设有若干滤水孔,过滤框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初级过滤网、固定板、纤维束以及浮动板;浮动板的侧壁通过活动密封圈与过滤框的内壁滑动密封,固定板和浮动板上均设有过水孔,纤维束分别与固定板和浮动板固定连接。更进一步的,雨水净化处理系统还包括鼓气装置;鼓气装置包括进气管、设置于进气管上的第二电磁阀以及布气管,进气管穿过过滤框顶壁、浮动板以及固定板与横向设置在固定板下方的布气管连通;布气管管壁上设置有若干竖直向上的喷气孔。雨水净化处理系统还包括控制箱和液位计;进水管上设置有电磁流量计,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控制箱为PLC控制箱,液位计为红外探测液位计,控制箱分别与电磁流量计、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液位计电性连接,并分别与电源电性连接。进一步的,筒体的顶部设有检修口,检修口上部设置有顶盖;液位计设置在检修口的下方。更进一步的,进水管伸入筒体内部的管口处设置有截面为L型导流板。更进一步的,虹吸排出口穿出锥体的侧壁并伸入出水管内。更进一步的,排污口的直径远小于进水管的直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取得了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进水管连接现有雨水收集装置,无需再设置雨水收集装置;排污口的直径设置为小于进水管直径,并通过浮球阀控制排污口的开闭,在最初雨水进入时能够对沉积在锥体内的废渣进行冲洗,随着锥体内液位的上升,在浮球阀以及本体内水压的双重作用下,排污口关闭,雨水经过滤后从出水管排出;当进水管停止进水时,鼓气装置向过滤装置内鼓气,浮动板上下浮动,纤维束被清洗,并且过滤装置内气压增大,将过滤装置内的水被压出至筒体内,虹吸管内液位上升,当液位与虹吸管顶部平齐时,发生虹吸现象,筒体内的雨水迅速排出,浮球阀上下浮动,刷毛刷洗过滤膜,防止堵塞,排污口打开方便污水排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布气管俯视图;图3位本专利技术浮球阀与虹吸管配合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本体、11-筒体、12-锥体、13-顶盖、14-排污口、15-进水管、151-电磁流量计、16-出水管、161-第一电磁阀、17-检修口、2-过滤装置、21-通孔、22-初级过滤网、23-固定板、24-浮动板、25-纤维束、26-滑动密封圈、3-支撑架、4-鼓气装置、41-进气管、42-第二电磁阀、43-布气管、431-喷气孔、5-虹吸管、51-虹吸上升管、511-虹吸进水口、512-过滤膜、52-虹吸下降管、53-虹吸排出口、6-排污阀、61-球塞、611-球塞连杆、612-第一凹槽、62-浮球、621-浮球连杆、622-圆孔、623-刷毛、63-支架、631-第二凹槽、7-控制箱、8-液位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清楚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附图1至附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雨水净化处理系统包括本体1、收容于本体1内的过滤装置2,对本体1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架3、鼓气装置4、收容于本体1内的虹吸管5、收容于本体1内的排污阀6、固定在支撑架3上的控制箱7以及收容于本体1内的液位计8。本体1包括筒体11,设置于筒体11下方的锥体12,设置于筒体11上方的顶盖13、设置于锥体12底部的排污口14、贯穿筒体11侧壁并伸入筒体11内部的进水管15、贯穿筒体11侧壁并与过滤装置2连通的出水管16以及位于筒体11顶部的检修口17。筒体11为中空的圆柱形筒体,筒体11的底部通过螺栓与锥体12的顶部固定连接,锥体12底部设有排污口14,排污口14的直径小于进水管15的直径,筒体11顶部设有检修口17和顶盖13,顶盖13盖住检修口17;进水管15分为水平段和竖直段,进水管15水平段上设有电磁流量计151,进水管15竖直段伸入本体1内的管口处设置有导流板152,导流板152横截面呈L型;进水管15的进水端连接常规雨水收集装置,例如常规的城市雨水井等;出水管16分为水平段和竖直段,出水管16水平段设置有第一电池阀161,出水管16水平段穿过筒体11侧壁并与过滤装置2连通。过滤装置2包括圆柱形的过滤框、设置在过滤框底壁上的若干滤水孔21、收容于过滤框内并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初级过滤网22、固定板23、纤维束24以及浮动板25;初级过滤网22与过滤网侧壁可拆卸连接,固定板23与初级过滤网22之间留有一定间隙,固定板23与过滤网侧壁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浮动板25通过滑动密封环26与过滤框侧壁实现滑动密封连接,该滑动密封连接为高效纤维过滤器中的常规设置,在此不再赘述;固定板23和浮动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雨水净化处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水净化处理系统,包括本体(1)、过滤装置(2)、支撑架(3)和排污阀(6);本体(1)包括筒体(11)、设置于筒体(11)底部的锥体(12)、设置于锥体(12)底部的排污口(14)、贯穿筒体(11)侧壁并伸入筒体(11)内部的进水管(15)以及贯穿筒体(11)侧壁并与过滤装置(2)连通的出水管(16);进水管(15)分为水平段和竖直段,进水管(15)水平段与雨水收集装置连接;出水管(16)分为水平段和竖直段,出水管(16)水平段伸入筒体(11)内并与过滤装置(2)连通;过滤装置(2)收容于筒体(11)内;排污阀(6)收容于锥体(12)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净化处理系统还包括虹吸管(5),虹吸管(5)包括虹吸上升管(51)、虹吸下降管(52)和虹吸排出口(53),在虹吸上升管(51)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虹吸进水口(511),虹吸上升管(51)的虹吸进水口(511)伸入锥体(12)内,虹吸上升管(51)和虹吸下降管(52)的顶部通过倒置的U型管连通,倒置U型管的顶部水平高度高于出水管(16)的水平段的最高高度,倒置U型管的顶部水平高度低于进水管(15)水平段的最低高度;虹吸排出口(53)的水平高度低于虹吸进水口(511)的水平高度;排污阀(6)为浮球阀,排污阀(6)包括球塞(61)、浮球(62)以及支架(63);球塞(6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球塞连杆(611),球塞连杆(611)的顶部设有第一凹槽(612);浮球(62)的中轴线上贯穿有浮球连杆(621),浮球连杆(621)的一端深入第一凹槽(612)内并与球塞连杆(611)转轴连接,浮球连杆(621)的另一端设有圆孔(622),圆孔(622)的内壁固定设有刷毛(623);支架(63)为Z型支架,支架(63)的竖杆顶部设有第二凹槽(631);浮球连杆(621)跨过第二凹槽(621)并与支架(63)转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净化处理系统,包括本体(1)、过滤装置(2)、支撑架(3)和排污阀(6);本体(1)包括筒体(11)、设置于筒体(11)底部的锥体(12)、设置于锥体(12)底部的排污口(14)、贯穿筒体(11)侧壁并伸入筒体(11)内部的进水管(15)以及贯穿筒体(11)侧壁并与过滤装置(2)连通的出水管(16);进水管(15)分为水平段和竖直段,进水管(15)水平段与雨水收集装置连接;出水管(16)分为水平段和竖直段,出水管(16)水平段伸入筒体(11)内并与过滤装置(2)连通;过滤装置(2)收容于筒体(11)内;排污阀(6)收容于锥体(12)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净化处理系统还包括虹吸管(5),虹吸管(5)包括虹吸上升管(51)、虹吸下降管(52)和虹吸排出口(53),在虹吸上升管(51)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虹吸进水口(511),虹吸上升管(51)的虹吸进水口(511)伸入锥体(12)内,虹吸上升管(51)和虹吸下降管(52)的顶部通过倒置的U型管连通,倒置U型管的顶部水平高度高于出水管(16)的水平段的最高高度,倒置U型管的顶部水平高度低于进水管(15)水平段的最低高度;虹吸排出口(53)的水平高度低于虹吸进水口(511)的水平高度;排污阀(6)为浮球阀,排污阀(6)包括球塞(61)、浮球(62)以及支架(63);球塞(6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球塞连杆(611),球塞连杆(611)的顶部设有第一凹槽(612);浮球(62)的中轴线上贯穿有浮球连杆(621),浮球连杆(621)的一端深入第一凹槽(612)内并与球塞连杆(6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国容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赋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