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钢结构井道及其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4311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1:18
一种模块化钢结构井道,包括由下而上依次叠加的多个模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模块单元包括三个片状框架,所述三个片状框架相互围合形成U形框架,所述U形框架的开口侧与建筑墙体固定用于与建筑墙体共同形成井道空间的一段,所述多个U形框架依次向上叠加并与建筑墙体固定形成完整的井道空间。该模块化钢结构井道占用空间小、运输方便、安装快捷、从而可降低运输和安装成本。另外还提供一种运输和现场安装均较为方便的模块化钢结构井道的施工工艺。

Modularized steel structure well course and construction technique thereof

A modular steel structure shaft,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odules are sequentially superposed from top to bottom,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unit of the each module includes three sheet frame, the three frame are formed U flake shaped frame, the U frame in the shape of the opening side and building a wall for a fixed joint the formation of well spa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wall, the U shaped frame in turn and superimposed on the building wall fixed form well space complete. The modular steel structure well has small space,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nd quick installation, thus reducing transportation and installation costs. In addition,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nstruction technique of a modularized steel structure hoistway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transportation and field instal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钢结构井道及其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钢结构井道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旧楼加装电梯正成为城市老旧住宅改造的趋势,传统的电梯加装,其钢结构井道一般采用型钢现场焊接,缺点是需要搭设脚手架、施工周期长、占场地、影响小区居民出入和生活。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目前出现了一种模块化钢结构井道,采用分段的方式将一个井道分成一段一段依次向上叠加的模块单元,每个模块单元是一个长约5-6m、宽度和高度约1.5-2m的立体框架,该立体框架先在工厂里通过型钢一个个焊接好,然后运输到现场进行吊装拼接,这样能够大大减少现场施工周期和工作量等,对小区居民的影响也较小。但是现有的模块化钢结构井道仍然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由于立体框架整体体型较大,将其叠放或并排放在运输车里都会造成超高或超宽,占用空间大,运输不方便,从而造成运输成本较高,另外立体型的钢结构在空间狭小的施工现场,不方便吊装和施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运输方便、安装快捷、从而可降低运输和安装成本的模块化钢结构井道。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模块化钢结构井道,包括由下而上依次叠加的多个模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模块单元包括三个片状框架,所述三个片状框架相互围合形成U形框架,所述U形框架的开口侧与建筑墙体固定用于与建筑墙体共同形成井道空间的一段,所述多个U形框架依次向上叠加并与建筑墙体固定形成完整的井道空间。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模块化钢结构井道的每个模块单元是由三个片状框架围合而成的,每个片状框架作为独立的部件是在工厂内批量加工焊接好的,由于片状框架是平面结构,在运输时相互之间可以较为紧密地叠加,因此占用空间较小,运输较为方便,片状框架运输到现场后再在井道内进行安装,相比现有的立体型框架,安装和吊装均较为方便,从而降低了安装和运输成本。作为优选,用于形成同一个U形框架的三个片状框架中,左侧片状框架的内侧与中间片状框架的左侧相铰接用于运输时向下翻转与中间片状框架的上表面相贴,所述右侧片状框架的外侧与中间片状框架的右侧相铰接用于运输时向下翻转与中间片状框架的下表面相贴。该设置不仅在工厂内将单个片状框架加工焊接好,而且还将用于形成同一个U形框架的三个片状框架也组装在一起,在运输时将左侧片状框架向下翻转与中间片状框架的上表面相贴,右侧片状框架向下翻转与中间片状框架的下表面相贴,这样就将三个片状框架折叠成Z形,三个片状框架上下贴紧并叠加,相比现有的立体框架,占用空间仍然较小,运输较为方便,到达施工现场时只需将左右两侧片状框架展开即可形成U形框架,从而也节省了在现场组装U形框架的步骤,安装更为快捷,并且对小区居民的影响也减少了。作为优选,所述每个片状框架包括四边形基框,所述四边形基框内设有多个横梁。该设置可使得由片状框架围合而成的U形框架整体结构更稳固,强度更强。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在U形框架的上下端口内并与四边形基框可拆式连接的上固定框和下固定框,所述上下固定框的形状与U形框架的上下端口的形状相吻合。将U形框架与上下固定框连接可成为一段立体稳固的井道框架,在安装过程中更加稳固,不易变形,在U形框架安装到建筑墙体上后将上下固定框拆卸,可使多个模块单元上下贯通,不会影响电梯的运行。作为优选,所述上下固定框还可在U形框架内上下滑动,并通过紧固装置与横梁可拆式连接用于作为脚手架的支撑平台。该设置可利用U形框架作为脚手架,利用上下固定框作为脚手架的支撑平台,无需额外搭设脚手架和支撑平台,即可在井道内完成施工。作为优选,所述上下固定框内均设有一斜支撑杆。该设置可使上下固定框的强度更好,更有利于稳固U形框架的结构,也可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作为优选,所述U形框架在相邻的两个片状框架的连接处设有密封装置用于使相邻的两个片状框架紧密贴合。该设置可使组装后的井道密封性能更好、可有效防止井道内雨水进入。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将U形框架固定到建筑墙体上的至少一组固定组件,所述每组固定组件均包括固定横档,连接件和膨胀螺钉,所述固定横档横向固定在U形框架的开口侧,所述固定横档还固定在连接件上,所述连接件通过膨胀螺钉固定在建筑墙体上。该固定组件所需零部件少且固定较为牢固。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运输和现场安装均较为方便的模块化钢结构井道的施工工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模块化钢结构井道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预制多个片状框架(1),所述各片状框架(1)相互分离并紧密贴合叠加运输到施工现场;(2)将三个分离的片状框架(1)的长边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U形框架(2),根据施工要求制作多个U形框架(2);(3)吊装最底层的U形框架(2)使其底脚立于井道的土建地坑上,且U形框架(2)的开口侧(3)朝向建筑墙体(4),调整好垂直度后,将U形框架(2)的开口侧(3)与建筑墙体(4)固定用于与建筑墙体(4)共同形成井道空间的一段;(4)将多个U形框架(2)依次向上叠加并与建筑墙体(4)固定形成完整的井道空间。采用上述施工工艺后,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钢结构井道的施工工艺先在工厂内将片状框架焊接好,省去了大量现场焊接作业,并且由于片状框架是平面结构且相互分离,占用空间小,运输时可以根据空间灵活安排,并且相互之间可以叠加得非常紧密,运输方便、运输成本低;而且片状框架运输到现场后再在井道内进行安装,相比现有的立体型框架,安装和吊装也较为方便,从而降低了安装和运输成本。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模块化钢结构井道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预制多个片状框架,将用于形成同一U形框架的三个片状框架组装在一起,其中左侧片状框架的内侧与中间片状框架的左侧相铰接,右侧片状框架的外侧与中间片状框架的右侧相铰接,将左侧片状框架向下翻转90度后与中间片状框架的上表面相贴,将右侧片状框架向下翻转270度后与中间片状框架的下表面相贴,至此将三个片状框架折叠成Z形框架并运输到施工现场;(2)将步骤(1)中折叠后的左侧片状框架向上翻转90度并将右侧片状框架向上翻转270度后,即可将Z形框架展开为U形框架,根据施工要求展开成多个U形框架;(3)吊装最底层的U形框架使其底脚立于井道的土建地坑上,且U形框架的开口侧朝向建筑墙体,调整好垂直度后,将U形框架的开口侧与建筑墙体固定用于与建筑墙体共同形成井道空间的一段;(4)将多个U形框架依次向上叠加并与建筑墙体固定形成完整的井道空间。该技术解决方案是在上一个技术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在运输前先将用于形成同一U形框架的三个片状框架组装在一起,由于左侧片状框架可上下翻转90度,右侧片状框架可上下翻转270度,实质上组装而成的三个片状框架仍然可以是一个平面的结构,在运输时折叠成Z形,也没有改变其平面结构的特性,并且将宽度减少,占用空间小、更加便于运输;最为重要的是在到达施工现场时只要将Z形框架展开为U形框架即可使用,因此在现场节省了焊接U形框架的工序,安装和吊装均较为方便,且减小了对小区居民的影响。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中还需预制多个上固定框和下固定框,所述步骤(2)中还在每个U形框架的上下端口内可拆式安装上固定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模块化钢结构井道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块化钢结构井道,包括由下而上依次叠加的多个模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模块单元包括三个片状框架(1),所述三个片状框架(1)相互围合形成U形框架(2),所述U形框架(2)的开口侧(3)与建筑墙体(4)固定用于与建筑墙体(4)共同形成井道空间的一段,所述多个U形框架(2)依次向上叠加并与建筑墙体(4)固定形成完整的井道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6.06 CN 20171041829391.一种模块化钢结构井道,包括由下而上依次叠加的多个模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模块单元包括三个片状框架(1),所述三个片状框架(1)相互围合形成U形框架(2),所述U形框架(2)的开口侧(3)与建筑墙体(4)固定用于与建筑墙体(4)共同形成井道空间的一段,所述多个U形框架(2)依次向上叠加并与建筑墙体(4)固定形成完整的井道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钢结构井道,其特征在于:用于形成同一个U形框架(2)的三个片状框架(1)中,左侧片状框架的内侧与中间片状框架的左侧相铰接用于运输时向下翻转与中间片状框架的上表面相贴,所述右侧片状框架的外侧与中间片状框架的右侧相铰接用于运输时向下翻转与中间片状框架的下表面相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钢结构井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片状框架(1)包括四边形基框(8),所述四边形基框(8)内设有多个横梁(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块化钢结构井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U形框架(2)的上下端口内并与四边形基框(8)可拆式连接的上固定框(5)和下固定框(6),所述上下固定框(5,6)的形状与U形框架(2)的上下端口的形状相吻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块化钢结构井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固定框(5,6)还可在U形框架(2)内上下滑动,并通过紧固装置与横梁(9)可拆式连接用于作为脚手架的支撑平台。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钢结构井道,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框架(2)在相邻的两个片状框架(1)的连接处设有密封装置(12)用于使相邻的两个片状框架(1)紧密贴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钢结构井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U形框架(2)固定到建筑墙体(4)上的至少一组固定组件,所述每组固定组件均包括固定横档(13),连接件(14)和膨胀螺钉(15),所述固定横档(13)横向固定在U形框架(2)的开口侧(3),所述固定横档(13)还固定在连接件(14)上,所述连接件(14)通过膨胀螺钉(15)固定在建筑墙体(4)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钢结构井道的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海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甘纳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