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空间浮空器的放飞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34271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临近空间浮空器的放飞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囊体;吊舱,挂接在囊体的下方;多组约束绳,多组约束绳的第一端固定在囊体的外周,多组约束绳的第二端卷绕在多组卷扬机上,其中,多组卷扬机距离吊舱的中心的距离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临近空间浮空器在放飞过程中稳定性差,导致放飞失败的技术问题。

Flying near space aerostat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lying system of a near space vehicle. Among them, the system includes: the capsule; pod, hanging below the pick in the bag body; multi constraint rope, multiple constraints the rope is fixed in the bag body peripheral second end winding multiple constraint rope in multi group hoist, the hoist multi group distance away from the center of the pod the same.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flying stability of near space vehicle in the prior art, the technical problem that the failure of fly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临近空间浮空器的放飞系统
本技术涉及临近空间浮空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临近空间浮空器的放飞系统。
技术介绍
临近空间浮空器是目前全世界的热点研究问题,氦气球的稳定放飞是临近空间浮空器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氦气球在放飞阶段处于充气过程中,浮力逐渐增大,球体逐渐鼓胀,球体逐渐升高,受地面气流及充气浮力气体的影响,放飞过程中,氦气球会承受竖直方向浮力及水平方向的风载荷。在两个力作用下,氦气球形状及位置容易发生不稳定,需要对氦气球进行姿态调整,保证氦气球升空前形状及位置正确,平稳升起,完成放飞工作。现有技术中可以在临近空间浮空器的囊体的底部或者顶部设置一组约束,由于约束较少,无法对球体进行有效的姿态控制,或者没有抗风性能,在放飞过程中球体位置无法有效固定,容易导致放飞失败。针对现有技术中临近空间浮空器在放飞过程中稳定性差,导致放飞失败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临近空间浮空器的放飞系统,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临近空间浮空器在放飞过程中稳定性差,导致放飞失败的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临近空间浮空器的放飞系统,包括:囊体;吊舱,挂接在囊体的下方;多组约束绳,多组约束绳的第一端固定在囊体的外周,多组约束绳的第二端卷绕在多组卷扬机上,其中,多组卷扬机距离吊舱的中心的距离相同。进一步地,约束绳包括:防风承力带,防风承力带的第一端固定在囊体的外周;牵引绳,牵引绳卷绕在卷扬机上,牵引绳的末端与防风承力带的第二端连接。进一步地,多组卷扬机距离吊舱的中心的距离为25-35m。进一步地,系统还包括:多个出绳器,固定在地面上,牵引绳穿过出绳器。进一步地,出绳器为吊耳。进一步地,系统还包括:多个剪绳器,牵引绳穿过剪绳器与防风承力带的第二端连接。进一步地,多个剪绳器用于同时剪断牵引绳。进一步地,防风承力带的第一端为分支拉袢结构,防风承力带的第二端为缝纫绳套结构。进一步地,分支拉袢结构包括:多个分支,分支的末端连接拉袢,拉袢缝纫在囊体上。进一步地,囊体上固定四组约束绳,四组约束绳的第一端均匀地固定在囊体的外周,四组约束绳的第二端卷绕在多组卷扬机上。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临近空间浮空器的放飞系统包括:囊体;吊舱,挂接在囊体的下方;多组约束绳,多组约束绳的第一端固定在囊体的外周,多组约束绳的第二端卷绕在多组卷扬机上,其中,多组卷扬机距离吊舱的中心的距离相同。容易注意到的是,由于囊体通过多组约束绳和多组卷扬机固定在地面上,对囊体进行多组约束,增加囊体的抗风能力,从而在囊体的充气以及放飞阶段有效地控制球体的姿态、位置,使放飞过程能承受一定风载荷,在放飞前抵抗自身的浮力,保证囊体充气放飞过程平稳、顺利进行,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临近空间浮空器在放飞过程中稳定性差,导致放飞失败的技术问题,达到提高临近空间浮空器的稳定性,提升临近空间浮空器放飞成功率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临近空间浮空器的放飞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卷扬机及出绳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风承力带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可选的临近空间浮空器的放飞系统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囊体;20、吊舱;30、约束绳;40、卷扬机;31、防风承力带;32、牵引绳;50、出绳器;60、剪绳器;70、水泥墩;80、吊耳;311、分支拉袢结构;312、缝纫绳套结构;313、分支;314、拉袢;90、旋分器;100、氦气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单元的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单元。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临近空间浮空器的放飞系统的实施例。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临近空间浮空器的放飞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囊体10;吊舱20和多组约束绳30(图中仅示出4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其中,吊舱20挂接在囊体10的下方。多组约束绳30的第一端固定在囊体10的外周,多组约束绳30的第二端卷绕在多组卷扬机40上,多组卷扬机40距离吊舱20的中心的距离相同。具体地,囊体10在充气过程中,囊体10会逐渐鼓胀,逐渐升高,受地面气流及充气浮力气体的影响,囊体10的形状及位置会出现不稳定,为了能够对囊体10的姿态进行调整,可以在距离吊舱20的中心等距离的同心圆地面上,固定四组卷扬机40,约束绳30第一端缝制于囊体10的球体表面,第二端卷绕在卷扬机40上。在充气过程中可以控制多组卷扬机40工作,调节卷扬机40上卷绕的约束绳30的绳索长度,从而调节囊体10的高度、姿态以及位置,完成对囊体10的约束。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多组卷扬机40距离吊舱20的中心的距离为25-35m,优选地,可以将多组卷扬机40设置在距离吊舱20的中心的距离为30m的同心圆上。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卷扬机及出绳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卷扬机40通过设置在水泥墩70上的安装螺柱固定在水泥墩70上,水泥墩70埋入地面,水泥墩70为钢筋混凝土构造。在本技术上述实施例中,临近空间浮空器的放飞系统包括:囊体10;吊舱20,挂接在囊体10的下方;多组约束绳30,多组约束绳30的第一端固定在囊体10的外周,多组约束绳30的第二端卷绕在多组卷扬机40上,其中,多组卷扬机40距离吊舱的中心的距离相同。容易注意到的是,由于囊体10通过多组约束绳30和多组卷扬机40固定在地面上,对囊体10进行多组约束,增加囊体10的抗风能力,从而在囊体10的充气以及放飞阶段有效地控制球体的姿态、位置,使放飞过程能承受一定风载荷,在放飞前抵抗自身的浮力,保证囊体10充气放飞过程平稳、顺利进行,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临近空间浮空器在放飞过程中稳定性差,导致放飞失败的技术问题,达到提高临近空间浮空器的稳定性,提升临近空间浮空器放飞成功率的技术效果。可选地,如图1所示,约束绳30包括:防风承力带31和牵引绳32。其中,防风承力带31的第一端固定在囊体10的外周。牵引绳32卷绕在卷扬机40上,牵引绳32的末端与防风承力带30的第二端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临近空间浮空器的放飞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临近空间浮空器的放飞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囊体(10);吊舱(20),挂接在所述囊体(10)的下方;多组约束绳(30),多组所述约束绳(30)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囊体(10)的外周,多组所述约束绳(30)的第二端卷绕在多组卷扬机(40)上,其中,多组所述卷扬机(40)距离所述吊舱(20)的中心的距离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近空间浮空器的放飞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囊体(10);吊舱(20),挂接在所述囊体(10)的下方;多组约束绳(30),多组所述约束绳(30)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囊体(10)的外周,多组所述约束绳(30)的第二端卷绕在多组卷扬机(40)上,其中,多组所述卷扬机(40)距离所述吊舱(20)的中心的距离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绳(30)包括:防风承力带(31),所述防风承力带(31)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囊体(10)的外周;牵引绳(32),所述牵引绳(32)卷绕在所述卷扬机(40)上,所述牵引绳(32)的末端与所述防风承力带(31)的第二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卷扬机(40)距离所述吊舱(20)的中心的距离为25-35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多个出绳器(50),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牵引绳(32)穿过所述出绳器(5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光启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