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建国专利>正文

一种简易可行的酞箐铜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34230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酞菁铜产品是染料行业重要的品种之一,也是酞菁系列产品的基本中间体。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弱点即反应物分子之间有效的碰撞和接触机会少,也就是反应周期长,产量和质量低。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将苯酐、尿素和催化剂加热熔化呈混合的分子状态,搅拌均匀后与载热体混合并搅拌加热至反应温度,即可得到纯度合格的酞菁铜。本发明专利技术比现有技术的反应周期缩短十倍左右,并且使原料成本下降10%左右,热能和电能下降50%左右,设备和操作均比现有技术简单,产品无毒。(*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工染料领域。酞箐铜是一种染料,也是酞箐系列染料、颜料的中间体。由于它的优良性能和广泛的用处,一直被生产者和消费者所偏爱,但由于生产方法欠佳,限制了它的产量、质量和消费量。目前,据现有资料报导,国内外酞箐铜的生产方法均以溶剂法和固相烧法为主。溶剂法的缺点是①由于溶剂的障碍作用,使反应物分子不易接触和形成分子,因此反应周期长;②有些溶剂还产生有害的副产物,如多氯联苯,影响产品出口。固相焙烧法的缺点是由于固体物料混合,在焙烧时只是熔融,不能搅拌,所以每种分子之间混合不均,有些预反应的分子接触不上,所以产量和含量都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任务在于解决上述两种生产方法的共同弱点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实现方法如下先将原料苯酐、尿素、氯化亚铜、钼酸铵按12∶18∶2∶0.1的配比熔融或溶化,并充分搅拌,使其原料均匀混合;为使预反应原料的分子迅速达到反应温度,采用载热体。载热体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再将载热体加热至所需温度150℃左右,然后上述混合物在搅拌下将热载体慢慢倒入混合液中,经升温、保温、再经稀硫酸和水洗涤至中性、过滤、烘干、粉碎,得酞箐铜成品。工艺流程如附附图说明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酞箐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原料苯酐、尿素、氯化亚铜、钼酸铵按12∶18∶2∶0.1的比例溶融或熔化,并充分搅拌,使其均匀混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国刘歆
申请(专利权)人:刘建国刘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