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液过滤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33884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1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液过滤循环系统,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第一蓄液箱、第一过滤箱、第二蓄液箱;第二蓄液箱通过导液槽连通有第二过滤箱;第一过滤箱内设有传送带,传送带包括主传动辊、从传动辊以及设有筛孔的输送带;主传动辊、从传动辊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过滤箱的前后两端;第二过滤箱的进液口处设有磁性辊;磁性辊位于导液槽出口下方;磁性辊的轴心线位于导液槽出口边缘外侧,磁性辊外侧设有接料板;沿着接料板的内侧边缘上连接有刮板,刮板接触在磁性辊的圆周面上;第二过滤箱的外壁设有排液接口。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冷却液进行多级过滤,并且将直接过滤与间接过滤相结合,过滤效果优良,同时还实现了边过滤边排渣,过滤效率高。

Cooling liquid filtering circulation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oling liquid filtering circulation system, including successively connected from top to bottom of the first liquid storage box, the first filter box, second liquid storage tank; the second liquid storage tank through the guide groov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lter box second; the first filter box is provided with a conveyor belt, the conveyor belt comprises a main driving roller, transmission from roller and conveying belt is provided with holes; the main driving roller from the driving roller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and rear ends of the first in the filter box; second liquid inlet of the filter box opening is provided with a magnetic roller; the magnetic roller is positioned in the guide groove outlet below the axis line; magnetic roller in liquid guiding groove outlet of the outer edge of the magnetic roller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ground, boards; along the inside edge of the receiving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craper, scraper contact in the circumferential magnetic roller on the surface of the outer wall; the filter box second is provided with a fluid interface. The invention can carry out multistage filtration to the cooling liquid, combine the direct filtration with the indirect filtration, have good filtering effect, and realize the side filtration and slag discharge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filtration efficiency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液过滤循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尤其是对机械加工中使用到的冷却液进行过滤处理的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机床在切削金属材料过程中需要用冷却液来冷却切削刀具,以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一般需要1000~1500L/min的大流量冷却液,冷却液经使用后如直接排出扔掉十分可惜,而且增加了机械加工的成本,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通常会采用循环系统,即从喷头喷射出的冷却液喷溅到刀具后,又回落入到槽内,然后循环使用,但是在机加工的过程中刀具会把切削下来的切屑落入到装有冷却液的槽当中,这样就很容易将一些细小的切屑带入循环系统中,造成冷却循环系统的堵塞,对于机加工的精度也有影响。现有技术中的循环系统只是把冷却液收集起来,再直接重新使用,没有对冷却液进行过滤处理,既影响加工精度,又容易造成循环系统的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却液过滤循环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循环系统不能进行液渣分离、容易堵塞的技术问题,能够对冷却液进行过滤处理,分离出冷却液中的废渣,从而避免冷却液循环系统堵塞;过滤效率高,过滤效果优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冷却液过滤循环系统,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第一蓄液箱、第一过滤箱、第二蓄液箱;所述第一蓄液箱上设有进液接口;所述第二蓄液箱前端面通过导液槽连通有第二过滤箱;第一过滤箱前端超出第二蓄液箱的前端面;所述第一过滤箱内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包括主传动辊、从传动辊以及设有筛孔的输送带;所述主传动辊、从传动辊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过滤箱的前后两端;所述主传动辊的轴线位于第二蓄液箱前端面的外侧;所述第二过滤箱的进液口处设有磁性辊,磁性辊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二过滤箱的两侧壁上;所述磁性辊位于导液槽出口下方,磁性辊的轴心线位于导液槽出口边缘外侧,磁性辊的轴心线与导液槽出口边缘所在铅垂面的距离不大于磁性辊的半径;所述磁性辊外侧设有接料板,接料板位于第二过滤箱上方,并位于所述主传动辊下方;沿着接料板的内侧边缘上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接触在磁性辊的圆周面上;所述主传动辊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能够覆盖或部分覆盖所述磁性辊;所述第二过滤箱的外壁设有排液接口,第二过滤箱内设有用于将过滤后的冷却液排出到排液接口中的排液装置。优选的,所述传送带倾斜设置,主传动辊位于从传动辊斜上方;所述第一蓄液箱底面为平行于传送带的斜底面,所述斜底面下端设有位于传送带正上方的第一出液口。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箱下端为不设底面的敞口,从而通过敞口与第二蓄液箱连通。优选的,所述排液装置为水轮;所述水轮正对排液接口设置,水轮通过设置在第二过滤箱一侧的电机驱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还配合连接有第一带轮;所述磁性辊通过转轴与第二过滤箱1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两端均外伸出第二过滤箱的两侧面,转轴与电机同侧的一端上配合连接有第二带轮,第一带轮通过第一皮带向第二带轮输送动力。优选的,所述磁性辊的另一端配合连接有第三带轮;所述主传动辊与第三带轮同侧的一端配合连接有第四带轮,第三带轮通过第二皮带向第四带轮输送动力;所述第一过滤箱前端相对于第四带轮的一侧连接有立板,主传动辊相对于第四带轮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立板上。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箱内设有将其分隔为前箱与后箱的隔板,隔板上端设有连通前箱与后箱的第三出液口;所述排液装置安装在前箱内,所述磁性辊安装在靠近后箱的后端面处;所述排液接口设置在前箱的前端面。优选的,所述输送带上间隔设有挡板条,挡板条的长度方向沿着输送带的宽度方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对冷却液进行多级过滤,采用传送带进行初级过滤,能够快速大量的过滤掉冷却液中的较大颗粒的废渣;采用磁性辊通过吸附的方式再次过滤,过滤掉冷却液中较小颗粒的废渣;过滤效率高,过滤效果好。2、本专利技术除采用传送带与磁性辊进行直接过滤外,还利用废渣与冷却液的比重差异,在第二蓄液箱以及第二过滤箱中对废渣进行沉降,进一步对冷却液进行间接过滤,大大提高了过滤效果。3、传送带倾斜设置,并且冷却液能够从传送带下端开始过滤,一直到传送到上端,这样能够延长过滤周期,从而使得过滤得更加彻底:废渣中的冷却液含量更低,更多的冷却液流入第二蓄液箱中。4、传送带不仅能对冷却液进行过滤,还能降废渣排放到接料板上;接料板上的刮板能够利用其与磁性辊之间的相对转动将磁性辊上吸附的废渣刮除,然后通过接料板排出循环系统;实现了边过滤边排渣,不仅提高了排渣效率,而且无需再设置单独的排渣装置,并且简化了结构,大大节约了能源。5、本专利技术采用带传动进行联动控制,传动平稳,噪声小,并且只需一台电机,节约了成本,简化了结构。6、输送带上的挡板条使得废渣在从传送带下端向上端输送时,不会滑落到传送带下端,保证废渣能顺利输送到传送带上端,从而废渣能够从传送带上端跌落到接料板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冷却液过滤循环系统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冷却液过滤循环系统的一个斜视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冷却液过滤循环系统的另一斜视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a;图5为冷却液过滤循环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b;图7为冷却液过滤循环系统图中第二过滤箱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冷却液过滤循环系统,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第一蓄液箱1、第一过滤箱4、第二蓄液箱9;所述第一蓄液箱1上设有进液接口2;所述第二蓄液箱9前端面通过导液槽92连通有第二过滤箱21;第一过滤箱4前端超出第二蓄液箱9的前端面;所述第一过滤箱4内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包括主传动辊7、从传动辊6以及设有筛孔的输送带5;所述主传动辊7、从传动辊6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过滤箱4的前后两端;所述主传动辊7的轴线位于第二蓄液箱9前端面的外侧;所述第二过滤箱21的进液口处设有磁性辊13,磁性辊13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二过滤箱21的两侧壁上;所述磁性辊13位于导液槽92出口下方,磁性辊13的轴心线位于导液槽92出口边缘外侧,磁性辊13的轴心线与导液槽92出口边缘所在铅垂面的距离不大于磁性辊13的半径;所述磁性辊13外侧设有接料板22,接料板22位于第二过滤箱21上方,并位于所述主传动辊7下方;沿着接料板22的内侧边缘上连接有刮板221,所述刮板221接触在磁性辊13的圆周面上;所述主传动辊7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能够覆盖或部分覆盖所述磁性辊13;所述第二过滤箱21的外壁设有排液接20口,第二过滤箱21内设有用于将过滤后的冷却液排出到排液接口20中的排液装置。冷却液从第一蓄液箱1的进液接口2进入第一蓄液箱1,经第一过滤箱4的传送带过滤后进入第二蓄液箱9中,第二蓄液箱9中的冷却液通过位于第二过滤箱21进液口上方的导液槽92流入第二过滤箱21中;冷却液的整个流动过程完全依靠重力作用,从高到低往下流,无需额外提供动力输送,大大的节约了能耗。对于从冷却液中分离出的废渣,则利用传送带与磁性辊13两个过滤部件进行边过滤边排渣:传送带不仅能对冷却液进行过滤,还能将废渣排放到接料板22上;接料板22上的刮板221能够利用其与磁性辊13之间的相对转动将磁性辊13上吸附的废渣刮除,然后通过接料板22排出循环系统;实现了边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冷却液过滤循环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却液过滤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第一蓄液箱、第一过滤箱、第二蓄液箱;所述第一蓄液箱上设有进液接口;所述第二蓄液箱前端面通过导液槽连通有第二过滤箱;第一过滤箱前端超出第二蓄液箱的前端面;所述第一过滤箱内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包括主传动辊、从传动辊以及设有筛孔的输送带;所述主传动辊、从传动辊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过滤箱的前后两端;所述主传动辊的轴线位于第二蓄液箱前端面的外侧;所述第二过滤箱的进液口处设有磁性辊,磁性辊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二过滤箱的两侧壁上;所述磁性辊位于导液槽出口下方,磁性辊的轴心线位于导液槽出口边缘外侧,磁性辊的轴心线与导液槽出口边缘所在铅垂面的距离不大于磁性辊的半径;所述磁性辊外侧设有接料板,接料板位于第二过滤箱上方,并位于所述主传动辊下方;沿着接料板的内侧边缘上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接触在磁性辊的圆周面上;所述主传动辊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能够覆盖或部分覆盖所述磁性辊;所述第二过滤箱的外壁设有排液接口,第二过滤箱内设有用于将过滤后的冷却液排出到排液接口中的排液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液过滤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第一蓄液箱、第一过滤箱、第二蓄液箱;所述第一蓄液箱上设有进液接口;所述第二蓄液箱前端面通过导液槽连通有第二过滤箱;第一过滤箱前端超出第二蓄液箱的前端面;所述第一过滤箱内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包括主传动辊、从传动辊以及设有筛孔的输送带;所述主传动辊、从传动辊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过滤箱的前后两端;所述主传动辊的轴线位于第二蓄液箱前端面的外侧;所述第二过滤箱的进液口处设有磁性辊,磁性辊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二过滤箱的两侧壁上;所述磁性辊位于导液槽出口下方,磁性辊的轴心线位于导液槽出口边缘外侧,磁性辊的轴心线与导液槽出口边缘所在铅垂面的距离不大于磁性辊的半径;所述磁性辊外侧设有接料板,接料板位于第二过滤箱上方,并位于所述主传动辊下方;沿着接料板的内侧边缘上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接触在磁性辊的圆周面上;所述主传动辊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能够覆盖或部分覆盖所述磁性辊;所述第二过滤箱的外壁设有排液接口,第二过滤箱内设有用于将过滤后的冷却液排出到排液接口中的排液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过滤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倾斜设置,主传动辊位于从传动辊斜上方;所述第一蓄液箱底面为平行于传送带的斜底面,所述斜底面下端设有位于传送带正上方的第一出液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过滤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箱下端为不设底面的敞口,从而通过敞口与第二蓄液箱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过滤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辊的轴线位于主传动辊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方军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