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电容混合式多级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2966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20:51
一种电容混合式多级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属于电磁发射领域。该脉冲电源含有初级电源US、n级电感单元、能量转换电容C、脉冲调整电感LC、晶闸管T1、T2、T3和二极管D,n级电感单元彼此并联且结构完全相同。本脉冲电源中的电感单元由强耦合储能电感L1、L2同名端顺串连接构成。相比于已有的电容混合式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本脉冲电源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更高的能量转换电容预充电压恢复比例和更高的储能密度。此外,本脉冲电源也继承了已有的电容混合式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的优点,即具有成本低廉、储能能级高、体积精简、充放电电流放大倍数高且可控、电感电流无二阶过程、负载电流无二阶负半波、能量转换电容预充电压自动恢复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混合式多级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特别涉及一种电容混合式多级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属于电磁发射

技术介绍
电磁发射是以电磁力加速物体的新兴技术。与传统发射技术相比,电磁发射具有能量效率高、控制精度高和响应速度快等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发射技术的实用化进程不断加速。电磁发射系统一般由发射器、被发射组件和脉冲电源构成。脉冲电源的主要作用是为发射器提供短时间(毫秒量级)、高幅值(兆安量级)、高功率(吉瓦量级)的脉冲电流。根据储能形式的不同,脉冲电源常分为机械储能型、电容储能型和电感储能型。机械储能的典型代表是以旋转机械为核心部件的脉冲发电机组,主要优点是储能密度高,主要缺点是结构复杂、冷却困难和一次发射须存储多次发射能量。电容储能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储能形式,主要优点是原理简单、技术成熟、控制容易和成本较低等,主要缺点是储能密度低、系统体积大。电感储能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主要优点是储能密度较高、结构较简单和冷却容易,主要缺点是换流困难、线圈损耗较高。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6103879359)提出了“一种用于电磁发射的电容混合式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其原理如图1所示。该脉冲电源的组成部分包括初级电源US、储能电感L1、L2、能量转换电容C、脉冲调整电感LC、晶闸管T1、T2、T3和二极管D。该脉冲电源的工作过程为:触发晶闸管T1导通,初级电源US为储能电感L1、L2充电;当电感充电电流上升至指定值,触发晶闸管T2导通,能量转换电容C放电,强迫晶闸管T1电流迅速降低;在晶闸管T1因电流过零并承受反压而关断之后,能量转换电容C继续为储能电感L1、L2充电;当能量转换电容C预充能量即将耗尽,二极管D导通,储能电感L1的电流迅速减小,储能电感L2的电流迅速增大,负载电流也随之迅速增大,同时储能电感L1、L2之间的漏感能量被能量转换电容C收集;在晶闸管T2因电流过零并承受反压而关断之后,储能电感L2直接向负载放电;触发晶闸管T3导通,能量转换电容C所收集的漏感能量通过C→负载→D→LC→T3→C回路向负载放电,产生负载电流的二次峰;在晶闸管T3因电流过零并承受反压而关断之后,储能电感L2直接向负载放电,直至负载断开或二极管D电流降至零。总体而言,该脉冲电源具有成本低廉、储能能级高、体积精简、充放电电流放大倍数高且可控、电感电流无二阶过程、负载电流无二阶负半波、能量转换电容预充电压自动恢复等优点。但是,上述技术方案的缺点是储能密度较低,只适合构建数十至数百千焦能量量级的脉冲电源基本模块,而不适合直接构建数十至数百兆焦能量量级脉冲电源整体系统;就整体系统的构建而言,一种易于实现的解决方案是:先基于该脉冲电源构建数十至数百个基本模块,再并联连接所有基本模块、搭建整体系统。但是,基于这种解决方案,整体系统的储能密度较低、体积较大、能量转换电容预充电压恢复比例较低、综合性能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电容混合式多级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使其不仅继承已有的电容混合式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的优点,而且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和更高的储能密度,以实现脉冲电源整体系统的构建和集成。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容混合式多级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含有初级电源US、能量转换电容C、脉冲调整电感LC、晶闸管T1、T2、T3和二极管D,其特征在于:该脉冲电源还含有n级彼此并联、且结构完全相同的电感单元,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初级电源US的正极与晶闸管T1的阳极相连接;晶闸管T1的阴极分别与晶闸管T2的阴极和每个电感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每个电感单元的输出端均分别与脉冲调整电感LC的一端和二极管D的阴极相连接;二极管D的阳极与负载的一端相连接,负载的另一端分别与每个电感单元的地端、能量转换电容C的一端和初级电源的负极相连接;能量转换电容C的另一端分别与晶闸管T2的阳极和晶闸管T3的阴极相连接;晶闸管T3的阳极与脉冲调整电感LC的另一端相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电感单元由强耦合储能电感L1和储能电感L2构成;储能电感L1的一端为电感单元的输入端;储能电感L1的另一端与储能电感L2的一端相连接,为电感单元的输出端;储能电感L2的另一端为电感单元的地端;特别的,储能电感L1和储能电感L2的连接关系为同名端顺串连接。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电容混合式多级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不仅继承了已有的电容混合式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的优势,即具有成本低廉、储能能级高、体积精简、充放电电流放大倍数高且可控、电感电流无二阶过程、负载电流无二阶负半波和能量转换电容预充电压自动恢复等优点外,还具有以下突出性技术效果。①由于采用了多级电感单元彼此并联、相对独立的拓扑结构,因此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电感单元的级数n可以根据实际的发射需求和工艺水平灵活设定。②相比于已有的电容混合式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具有更高的能量转换电容电压预充电压恢复比例。在已有的电容混合式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中,能量转换电容C仅能收集1级电感单元的漏感能量;而在本脉冲电源中,能量转换电容C能够收集n级电感单元的漏感能量;因此本脉冲电源的能量转换电容电压预充电压恢复比例更高。③本脉冲电源,相比于已有的电容混合式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具有更高的储能密度。相比于由n个已有的电容混合式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基本模块并联而成的整体系统,本脉冲电源由于n级电感单元共用同一组能量转换电容C、脉冲调整电感LC、晶闸管T1、T2、T3和二极管D,因此总体积更小,总储能密度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已有技术提出的用于电磁发射的电容混合式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容混合式多级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电感单元的原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初级电源US输出电流、脉冲调整电感LC电流和负载电流的波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1电感单元储能电感L1电流和储能电感L2电流的波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能量转换电容C电压和晶闸管T1电压的波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容混合式多级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该电容混合式多级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包括初级电源US、n级电感单元、能量转换电容C、脉冲调整电感LC、晶闸管T1、T2、T3和二极管D,所述的n级电感单元彼此并联连接、结构和参数完全相同(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本实施例采用4级)。在本脉冲电源中,初级电源US的正极与晶闸管T1的阳极相连接;晶闸管T1的阴极与晶闸管T2的阴极、所有电感单元的输入端(in端)相连接;所有电感单元的输出端(out端)与脉冲调整电感LC的一端、二极管D的阴极相连接;二极管D的阳极与负载的一端相连接;负载的另一端与所有电感单元的地端(gnd端)、能量转换电容C的一端、初级电源的负极相连接;能量转换电容C的另一端与晶闸管T2的阳极和晶闸管T3的阴极相连接;晶闸管T3的阳极与脉冲调整电感LC的另一端相连接。在本脉冲电源中,每个电感单元由强耦合储能电感L1和储能电感L2构成;储能电感L1的一端为电感单元的输入端(in端);储能电感L1的另一端与储能电感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电容混合式多级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混合式多级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含有初级电源US、能量转换电容C、脉冲调整电感LC、晶闸管T1、T2、T3和二极管D,其特征在于:该脉冲电源还含有n级彼此并联、且结构完全相同的电感单元,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初级电源US的正极与晶闸管T1的阳极相连接;晶闸管T1的阴极分别与晶闸管T2的阴极和每个电感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每个电感单元的输出端均分别与脉冲调整电感LC的一端和二极管D的阴极相连接;二极管D的阳极与负载的一端相连接,负载的另一端分别与每个电感单元的地端、能量转换电容C的一端和初级电源的负极相连接;能量转换电容C的另一端分别与晶闸管T2的阳极和晶闸管T3的阴极相连接;晶闸管T3的阳极与脉冲调整电感LC的另一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混合式多级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含有初级电源US、能量转换电容C、脉冲调整电感LC、晶闸管T1、T2、T3和二极管D,其特征在于:该脉冲电源还含有n级彼此并联、且结构完全相同的电感单元,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初级电源US的正极与晶闸管T1的阳极相连接;晶闸管T1的阴极分别与晶闸管T2的阴极和每个电感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每个电感单元的输出端均分别与脉冲调整电感LC的一端和二极管D的阴极相连接;二极管D的阳极与负载的一端相连接,负载的另一端分别与每个电感单元的地端、能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旭堃于歆杰李臻常馨月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