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水箱UPS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2880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9:59
一种双水箱UPS电源包括:电源外壳、隔热板、水冷系统、风冷系统、电池组、电容组和控制系统,隔热板与电源外壳内壁连接,水冷系统设于电源外壳的内壁一侧,风冷系统设于电源外壳内的背部,电池组设于隔热板上,电池组与风冷系统邻接,电容组设于隔热板上,电容组和电池组与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设于电源外壳内的前端。其中,水冷系统包括:侧壁水箱、底部水箱、抽风机、传输水管、循环冷却水管、底部冷却排管和报警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水冷系统取代传统的空调冷却系统,通过配合风冷系统达到同样的冷却效果的基础上,更加节约能源也比空调系统更加安全环保;而水冷系统采用双水箱结构,通过侧面和底部双层水冷进行强效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水箱UPS电源
本技术涉及一种UPS电源,具体涉及一种双水箱UPS电源。
技术介绍
传统的UPS电源采用的风冷或者空调作为散热方案,前者的散热效果有限,不适用大型UPS电源,后者能耗很高,成本难控。而水冷技术现在的冷却效果因为技术限制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做出了一系列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水箱UPS电源,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一种双水箱UPS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外壳、隔热板、水冷系统、风冷系统、电池组、电容组和控制系统,所述隔热板与电源外壳内壁连接,所述水冷系统设于电源外壳的内壁一侧,所述风冷系统设于电源外壳内的背部,所述电池组设于隔热板上,所述电池组与风冷系统邻接,所述电容组设于隔热板上,所述电容组和电池组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设于电源外壳内的前端;其中,所述水冷系统包括:侧壁水箱、底部水箱、抽风机、传输水管、循环冷却水管、底部冷却排管和报警系统,所述侧壁水箱设于电源外壳的侧端,所述底部水箱设于电源外壳的底端,所述抽风机与侧壁水箱和底部水箱连接,所述传输水管与侧壁水箱和底部水箱连接,所述循环冷却水管设于侧壁水箱和底部水箱内,所述循环冷却水管与传输水管连接,所述底部冷却排管设于底部水箱的上端,所述报警系统与侧壁水箱和底部水箱的顶端连接。进一步,所述隔热板包括:第一隔热板、第二隔热板和侧隔热板,所述第一隔热板和第二隔热板自上而下与电源外壳内壁两侧连接,所述侧隔热板与第一隔热板、第二隔热板的后端连接。进一步,所述风冷系统包括:顶端散热风扇、侧端散热风扇和背部散热风扇,所述顶端散热风扇与电源外壳的顶端内壁连接,所述侧端散热风扇与和侧隔热板连接,所述背部散热风扇与电源外壳的背板连接。进一步,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面板、主控系统、稳压器、逆变器和交直转换器,所述控制面板设于电源外壳的门板上,所述控制面板与主控系统连接,所述主控系统固定于电源外壳内,所述稳压器、逆变器和交直转换器固定于电源外壳的背板上,所述稳压器、逆变器和交直转换器与背部散热风扇邻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水冷系统取代传统的空调冷却系统,通过配合风冷系统达到同样的冷却效果的基础上,更加节约能源也比空调系统更加安全环保;而水冷系统采用双水箱结构,通过侧面和底部双层水冷进行强效冷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附图标记:电源外壳100、隔热板200、第一隔热板210、第二隔热板220和侧隔热板230。水冷系统300、侧壁水箱310、底部水箱320、抽风机330、传输水管340、循环冷却水管350、底部冷却排管360和报警系统370。风冷系统400、顶端散热风扇410、侧端散热风扇420和背部散热风扇430。电池组500、电容组600、控制系统700、控制面板710、主控系统720、稳压器730、逆变器740和交直转换器75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一种双水箱UPS电源包括:电源外壳100、隔热板200、水冷系统300、风冷系统400、电池组500、电容组600和控制系统700,隔热板200与电源外壳100内壁连接,水冷系统300设于电源外壳100的内壁一侧,风冷系统400设于电源外壳100内的背部,电池组500设于隔热板200上,电池组500与风冷系统400邻接,电容组600设于隔热板200上,电容组600和电池组500与控制系统700连接,控制系统700设于电源外壳100内的前端。其中,水冷系统300包括:侧壁水箱310、底部水箱320、抽风机330、传输水管340、循环冷却水管350、底部冷却排管360和报警系统370,侧壁水箱310设于电源外壳100的侧端,底部水箱320设于电源外壳100的底端,抽风机330与侧壁水箱310和底部水箱320连接,传输水管340与侧壁水箱310和底部水箱320连接,循环冷却水管350设于侧壁水箱310和底部水箱320内,循环冷却水管350与传输水管340连接,底部冷却排管360设于底部水箱320的上端,报警系统370与侧壁水箱310和底部水箱320的顶端连接。隔热板200包括:第一隔热板210、第二隔热板220和侧隔热板230,第一隔热板210和第二隔热板220自上而下与电源外壳100内壁两侧连接,侧隔热板230与第一隔热板210、第二隔热板220的后端连接。风冷系统400包括:顶端散热风扇410、侧端散热风扇420和背部散热风扇430,顶端散热风扇410与电源外壳100的顶端内壁连接,侧端散热风扇420与和侧隔热板230连接,背部散热风扇430与电源外壳100的背板连接。控制系统700包括:控制面板710、主控系统720、稳压器730、逆变器740和交直转换器750,控制面板710设于电源外壳100的门板上,控制面板710与主控系统720连接,主控系统720固定于电源外壳100内,稳压器730、逆变器740和交直转换器750固定于电源外壳100的背板上,稳压器730、逆变器740和交直转换器750与背部散热风扇430邻接。传统的UPS电源采用的风冷或者空调作为散热方案,前者的散热效果有限,不适用大型UPS电源,后者能耗很高,成本难控。而水冷技术现在的冷却效果因为技术限制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本技术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水冷系统300,整个水冷系统300采用侧壁水箱310和底部水箱320的双水箱设计方案以进行水冷。侧壁水箱310通过抽风机330进行上下风道的冷却,实现侧壁水箱310和底部水箱320能够同时进行散热,配合循环冷却水管350进行循环冷却。而另一方面,本技术的底部水箱320采用横排底部冷却排管360的设计方案,增加冷却效果,也是平铺开来的底部水箱320容易实现的一种改造方案。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只要不脱离本技术的宗旨,本技术还可以有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水箱UPS电源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水箱UPS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外壳(100)、隔热板(200)、水冷系统(300)、风冷系统(400)、电池组(500)、电容组(600)和控制系统(700),所述隔热板(200)与电源外壳(100)内壁连接,所述水冷系统(300)设于电源外壳(100)的内壁一侧,所述风冷系统(400)设于电源外壳(100)内的背部,所述电池组(500)设于隔热板(200)上,所述电池组(500)与风冷系统(400)邻接,所述电容组(600)设于隔热板(200)上,所述电容组(600)和电池组(500)与控制系统(700)连接,所述控制系统(700)设于电源外壳(100)内的前端;其中,所述水冷系统(300)包括:侧壁水箱(310)、底部水箱(320)、抽风机(330)、传输水管(340)、循环冷却水管(350)、底部冷却排管(360)和报警系统(370),所述侧壁水箱(310)设于电源外壳(100)的侧端,所述底部水箱(320)设于电源外壳(100)的底端,所述抽风机(330)与侧壁水箱(310)和底部水箱(320)连接,所述传输水管(340)与侧壁水箱(310)和底部水箱(320)连接,所述循环冷却水管(350)设于侧壁水箱(310)和底部水箱(320)内,所述循环冷却水管(350)与传输水管(340)连接,所述底部冷却排管(360)设于底部水箱(320)的上端,所述报警系统(370)与侧壁水箱(310)和底部水箱(320)的顶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水箱UPS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外壳(100)、隔热板(200)、水冷系统(300)、风冷系统(400)、电池组(500)、电容组(600)和控制系统(700),所述隔热板(200)与电源外壳(100)内壁连接,所述水冷系统(300)设于电源外壳(100)的内壁一侧,所述风冷系统(400)设于电源外壳(100)内的背部,所述电池组(500)设于隔热板(200)上,所述电池组(500)与风冷系统(400)邻接,所述电容组(600)设于隔热板(200)上,所述电容组(600)和电池组(500)与控制系统(700)连接,所述控制系统(700)设于电源外壳(100)内的前端;其中,所述水冷系统(300)包括:侧壁水箱(310)、底部水箱(320)、抽风机(330)、传输水管(340)、循环冷却水管(350)、底部冷却排管(360)和报警系统(370),所述侧壁水箱(310)设于电源外壳(100)的侧端,所述底部水箱(320)设于电源外壳(100)的底端,所述抽风机(330)与侧壁水箱(310)和底部水箱(320)连接,所述传输水管(340)与侧壁水箱(310)和底部水箱(320)连接,所述循环冷却水管(350)设于侧壁水箱(310)和底部水箱(320)内,所述循环冷却水管(350)与传输水管(340)连接,所述底部冷却排管(360)设于底部水箱(320)的上端,所述报警系统(370)与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飞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泰高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