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变缓速制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23984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流变缓速制动器,包括设置于输出轴径向外侧的密闭的第一工作腔,所述第一工作腔内设置有内摩擦片、外摩擦片,所述内摩擦片套在所述输出轴外壁并和所述输出轴相互固定,所述外摩擦片套在所述输出轴外壁并和所述第一工作腔的侧壁相互固定,所述内摩擦片、外摩擦片沿所述输出轴的轴向依次交替设置并且相邻的内外摩擦片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内、外摩擦片之间相互绝缘,所述第一工作腔内充有电流变液体,所述输出轴、第一工作腔的侧壁、内摩擦片表面及外摩擦片表面均为良性导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电流变缓速制动器通过对外加电场的连续控制,可实现制动力大小的连续控制与调节,并且结构简单、重量轻、反应速度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流变缓速制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制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动力连续可调的缓速制动器。
技术介绍
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给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大增长点,但是随之而来每年因车祸而致死致伤的人数也在飞速增长。据有关机构的调查发现,近年来所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因制动系统不良造成的事故占到了40%,而单单由制动器失灵而直接导致的交通事故便已经超过了20%,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制动系统问题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第一大诱因。随着汽车动力性和道路路面条件的发展,传统的行车制动器为了实现较快的制动,已经渐渐的牺牲了高频率、长时间制动下的性能,频繁高强度的使用行车制动器会使制动器出现热衰退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制动系统失效,极大地威胁到了行车安全。但是又不能为了实现制动器的持续工作性能而去降低制动器本身的快速制动性能,因此在传统的行车制动器之外额外加装一个可以耐受长时间、高频率工作的缓速制动装置是当前大型车辆厂商多采用的一种方式。目前常用的缓速制动装置主要有2种:电涡流缓速器和液力缓速器。电涡流缓速器的工作原理是:电流通过定子的励磁线圈产生磁场,每两个相邻的励磁线圈磁场方向相反,形成交变磁场;与定子相配的转子在磁场中旋转时切割磁力线,产生反向转矩。因定子固定,转子与传动轴连接,反向转矩即通过传动系统形成制动转矩,使车辆减速。转子在磁场中旋转时产生电涡流,电涡流产生热效应,即将车辆的部分动能转化为热能。液力缓速器的工作原理与液力变矩器工作原理类似,泵轮或涡轮中的一个固定作为定子即为液力缓速器,因此其性能特点也与液力变矩器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在相同条件下,液力缓速器能以较小的质量和体积提供较大的制动转矩,而电涡流缓速器的质量一般是液力缓速器质量的3倍,但是电涡流缓速器的反应时间快,为40ms左右,构造相对简单;液力缓速器结构复杂,反应时间也较电涡流缓速器慢,为800ms左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流变缓速制动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其通过对外加电场的连续控制,可实现制动力大小的连续控制与调节,并且结构简单、重量轻、反应速度快。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电流变缓速制动器,包括设置于输出轴径向外侧的密闭的第一工作腔,所述第一工作腔内设置有内摩擦片、外摩擦片,所述内摩擦片套在所述输出轴外壁并和所述输出轴相互固定,所述外摩擦片套在所述输出轴外壁并和所述第一工作腔的侧壁相互固定,所述内摩擦片、外摩擦片沿所述输出轴的轴向依次交替设置并且相邻的内外摩擦片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内、外摩擦片之间相互绝缘,所述第一工作腔内充有电流变液体,所述输出轴、第一工作腔的侧壁、内摩擦片表面及外摩擦片表面均为良性导体。本专利技术电流变缓速制动器,其中,所述内摩擦片通过内花键连接于所述输出轴上,所述外摩擦片通过外花键连接于所述第一工作腔的侧壁上。本专利技术电流变缓速制动器,其中,所述内摩擦片的内花键上设置内摩擦片隔离环,所述外摩擦片的外花键上设置外摩擦片隔离环,所述内、外摩擦片隔离环均为绝缘体。本专利技术电流变缓速制动器,其中,所述第一工作腔由箱体侧壁、左箱盖、中间隔板及轴承端盖构成,所述箱体侧壁和左箱盖之间及所述箱体侧壁和中间隔板之间均设置密封环,所述左箱盖及中间隔板和所述输出轴之间均设有绝缘轴承。本专利技术电流变缓速制动器,其中,所述第一工作腔由箱体侧壁、左箱盖、中间隔板及轴承端盖构成,所述箱体侧壁和左箱盖之间及所述左箱盖和轴承端盖之间均设置密封环,所述左箱盖及中间隔板和所述输出轴之间均设有绝缘轴承。本专利技术电流变缓速制动器,其中,所述箱体侧壁的右侧还设置有右箱盖,所述箱体侧壁、中间隔板及右箱盖构成密封的第二工作腔,所述行星架、行星齿轮、太阳齿轮、齿圈均位于所述第二工作腔内,所述第二工作腔内充有耐高温的液压油。本专利技术电流变缓速制动器,其中,所述绝缘轴承的轴承套为尼龙轴承套,所述绝缘花键套为尼龙花键套。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由于本专利技术电流变缓速制动器包括密闭的第一工作腔,第一工作腔内设置有内、外摩擦片,内摩擦片套在输出轴外壁并和输出轴相互固定,外摩擦片套在输出轴外壁并和第一工作腔的侧壁相互固定,内、外摩擦片之间留有间距并相互绝缘,第一工作腔内充有电流变液体,因此内、外摩擦片可用作电极,通电后构成的环状空间为平行高压直流电场,通过对外加电场的连续控制,由于电流变液体的特性所致,可实现对缓速制动器制动力大小的连续控制与调节,无需象电涡流缓速器那样设置定子、转子、线圈,结构简单重量轻,并且在内、外摩擦片之间施加电场后,电流变液体即可发生相变,反应速度快,行车更安全。另外,由于本专利技术电流变缓速制动器输入轴上固定有行星架,行星架通过销轴连接行星齿轮,太阳齿轮固定于输出轴的绝缘花键套上,因此,主减速器传递来的动力通过增速行星轮传递至输出轴,带动内摩擦片旋转,通过内摩擦片平行圆盘附近的粘性流体运动可知,电流变液体在表观粘度增大后会对内摩擦片产生更大的剪切阻力,从而将更多的来自车辆主减速器的动能转化为热能消失,达到使车辆减速的目的。经过传动腔的转矩放大作用,反馈给输入端的制动阻力也在瞬间急剧成倍增大,从而达到对车辆等运动物体的瞬间缓速制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流变缓速制动器的总装配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流变缓速制动器中绝缘花键套的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流变缓速制动器中内摩擦片的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电流变缓速制动器中外摩擦片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流变缓速制动器,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于输出轴01径向外侧的密闭的第一工作腔11,第一工作腔11内设置有内摩擦片12、外摩擦片13,内摩擦片12套在输出轴01外壁并和输出轴01相互固定,外摩擦片13套在输出轴01外壁并和第一工作腔的侧壁相互固定,保持静止,内摩擦片12、外摩擦片13沿输出轴01的轴向依次交替设置并且相邻的内外摩擦片之间留有间距,内、外摩擦片之间相互绝缘,第一工作腔的侧壁、外摩擦片13和输入轴02接地线,作为电场的负极,输出轴01和内摩擦片12作为电场的正极,在内、外摩擦片之间形成圆环形平行电场,第一工作腔11内充有电流变液体,输出轴01、第一工作腔的侧壁、内摩擦片12表面及外摩擦片13表面均为良性导体。电流变液体(ElectrorheologicalFluids,ERF)和磁流变液体MagnetorheologicalFluids,MRF是两种新型智能流体,其流变学特性分别受电场和磁场的控制,随外加电场和磁场的变化展现出快速、可逆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其表观粘度随外场强度的增加而有非常大的提高,外场强度达到一定值时,出现相变,即由可流动的液体变为不可流动的类固体。这样一种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流变缓速制动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流变缓速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输出轴(01)径向外侧的密闭的第一工作腔(11),所述第一工作腔(11)内设置有内摩擦片(12)、外摩擦片(13),所述内摩擦片(12)套在所述输出轴(01)外壁并和所述输出轴(01)相互固定,所述外摩擦片(13)套在所述输出轴(01)外壁并和所述第一工作腔的侧壁相互固定,所述内摩擦片(12)、外摩擦片(13)沿所述输出轴(01)的轴向依次交替设置并且相邻的内、外摩擦片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内、外摩擦片之间相互绝缘,所述第一工作腔(11)内充有电流变液体,所述输出轴(01)、第一工作腔的侧壁、内摩擦片(12)表面及外摩擦片(13)表面均为良性导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流变缓速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输出轴(01)径向外侧的密闭的第一工作腔(11),所述第一工作腔(11)内设置有内摩擦片(12)、外摩擦片(13),所述内摩擦片(12)套在所述输出轴(01)外壁并和所述输出轴(01)相互固定,所述外摩擦片(13)套在所述输出轴(01)外壁并和所述第一工作腔的侧壁相互固定,所述内摩擦片(12)、外摩擦片(13)沿所述输出轴(01)的轴向依次交替设置并且相邻的内、外摩擦片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内、外摩擦片之间相互绝缘,所述第一工作腔(11)内充有电流变液体,所述输出轴(01)、第一工作腔的侧壁、内摩擦片(12)表面及外摩擦片(13)表面均为良性导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变缓速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摩擦片(12)通过内花键连接于所述输出轴(01)上,所述外摩擦片(13)通过外花键连接于所述第一工作腔的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流变缓速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摩擦片(12)的内花键上设置内摩擦片隔离环(14),所述外摩擦片(13)的外花键上设置外摩擦片隔离环(15),所述内、外摩擦片隔离环均为绝缘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流变缓速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摩擦片(12)、外摩擦片(13)表面均经粗糙化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流变缓速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少华程灏波冯云鹏文永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