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立体停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323236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6: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立体停放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垂直固定于地面的立柱,固定在立柱四周地面上的固定自行车停放架,安装在立柱上的一层以上的活动自行车停放架。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存车、取车分轨道进行,大大提高了存取效率,使存取车更加轻松、便捷,实现了立体停放自行车,大大节省了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立体停放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立体停放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低碳生活。自行车作为主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它不仅方便、灵活、机动性高、对道路适应性强,而且还具有经济、节能环保、停放和运动时占用空间小等诸多优点。然而,自行车不规范停放已影响正常通行,影响城市景观和整体品质。当前国内外自行车停放主要分为平面停放和多层停放两种形式。前者主要有卡位式和螺旋式两种,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将自行车的停放架进行改造,变为双层自行车停放架,使自行车的停放趋于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和美观化,从而节省大量的可使用空间,提供更多的自行车停车位,使空间资源利用最大化。但其结构较为复杂,难以普及。因此,设计出一种方便存取,机构简单、省时省力,更加节省占地面积的新型停车系统有着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立体停放系统,它将存车、取车分轨道进行,大大提高了存取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自行车立体停放系统,包括垂直固定于地面的立柱,固定在立柱四周地面上的固定自行车停放架,安装在立柱上的一层以上的活动自行车停放架;所述的每层活动自行车停放架包括固定于立柱上呈水平状的圆形轨道和沿圆形轨道转动的转盘机构,圆形轨道上有二个对称布置的豁口;所述的转盘机构包括固定在立柱上的托盘,托盘上放置有内齿圈齿轮,托盘与内齿圈齿轮间布置有滚轮,内齿圈齿轮的外侧沿径向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沿径向设置有燕尾槽,停车架的里端与连接块的径向燕尾槽间隙配合,停车架的中部置于圆形轨道上,停车架与圆形轨间布置有滚轮;在立柱的顶部安装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轴上固定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四个第二齿轮啮合,四个第二齿轮分别安装在四根与立柱平行的传动轴上,传动轴安装在支座上,支座的中央配有螺母,支座的螺母与升降电机轴上丝杆配合,升降电机安装在立柱上;四根传动轴上还分别安装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与内齿圈齿轮啮合;在立柱的两侧各固定有一根与立柱平行的竖直导轨,竖直导轨位于圆形轨道豁口正下方的里侧,竖直导轨的外侧面设置有能与停车架的里端间隙配合的燕尾槽,在圆形轨道豁口的正下方布置有升降平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传动比是1:3,内齿圈齿轮与第三齿轮传动比是1:5。在立柱的上方安装有雨棚,雨棚上布置有太阳能板,旋转电机、升降电机、升降平台所需电力由太阳能板供给。相比于传统的停车系统,本专利技术将存车、取车分轨道进行,大大提高了存取效率,使存取车更加轻松、便捷。实现了立体停放自行车,大大节省了空间。在顶部设有太阳能板,将太阳能发电和外界供电相结合,在节电的同时,保护了环境。停车架上装有RFID读写器,能够有效识别来往车辆和记录车位使用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活动自行车停放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活动自行车停放架传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立柱,2.活动自行车停放架,3.固定自行车停放架,4.太阳能板,5.竖直导轨,6.自行车,7.升降平台,8.圆形轨道,9.停车架,10.支撑杆,11.连接块,12.第一齿轮,13.第二齿轮,14.传动轴,15.内齿圈齿轮,16.第三齿轮,17.豁口,18.固定件,19.升降电机,20.旋转电机,21.托盘,22.支座。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中的升降平台7为现有技术,属外购件,型号:SJG。本专利技术中的地面上的固定自行车停放架3与现有地面上的自行车停放架相似,只是其沿立柱1横截面的径向排列,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中活动自行车停放架2的停车架9由槽钢改制,其里端设置成燕尾结构,槽底设置有自行车6轮胎卡槽,里端的两侧设有护栏。本专利技术可在停车架9上设置电子标签RFID读写器(型号5100),读写器的射频范围覆盖本车架,读写器与后台数据系统连接,后台数据系统记录每一辆自行车6的车辆出行信息。本专利技术每层可存放10辆自行车6,且存车、取车分别从圆形轨道8上二个对称布置的豁口17上进行,分别由二个竖直导轨5、二个升降平台7配合完成,彼此互不影响,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圆形轨道8是通过支撑杆10与固定件18连接在一起,再由固定件18安装到立柱1上。本专利技术存车、取车过程如下:固定自行车停放架3上的自行车6存取过程与现有存取过程相同。下面描述使用活动自行车停放架2存车、取车过程:当地面上的固定自行车停放架3存满自行车6,需要使用上一层的活动自行车停放架2存车时,启动旋转电机20,第一齿轮12随之转动,与第一齿轮12啮合的四个第二齿轮13转动,四根传动轴14跟着一起旋转,固定在传动轴14上的第三齿轮16随之转动,与第三齿轮16啮合的内齿圈齿轮15转动,由此带动内齿圈齿轮15外侧的连接块11转动,连接块11迫使与其燕尾槽连接的停车架9在圆形轨道8上转动。当停车架9转动到圆形轨道8上右侧的豁口17时,右侧升降平台7已上升到右侧豁口17的正下方,此时,停车架9里端的燕尾脱离连接块11上的燕尾槽,而落入右侧竖直导轨5的燕尾槽,随着右侧升降平台7下降到地面。将需要存放的自行车6放入停车架9中,让右侧升降平台7上升到圆形轨道8右侧的豁口17正下方,停车架9里端的燕尾脱离右侧竖直导轨5的燕尾槽,卡入内齿圈齿轮15外侧的连接块11的燕尾槽中,让旋转电机20转动,存放有自行车6的停车架9就进入圆形轨道8上,完成存车。当需要从活动自行车停放架2取车时,启动旋转电机20,让需要取车的停车架9转入圆形轨道8上左侧的豁口17上,此时,左侧升降平台7已上升到左侧豁口17的正下方,载有取车的停车架9里端的燕尾脱离连接块11上的燕尾槽,而落入左侧竖直导轨5的燕尾槽,随着左侧升降平台7下降到地面,完成取车。当只有一层活动自行车停放架2时,不需要使用升降电机19及其传动部分。有二层以上的活动自行车停放架2时,才需要使用升降电机19及其传动部分。其传动过程(以二层活动自行车停放架为例)是:启动升降电机19,随着升降电机19轴上丝杆的旋转,与丝杆配合的支座22发生升降,安装在支座22上的传动轴14随之升降,这样下层活动自行车停放架2对应的第三齿轮16就会脱离与之啮合的内齿圈齿轮15,下层活动自行车停放架2就不会发生转动,也就不发生存取车。相反上层活动自行车停放架2对应的第三齿轮16就会与之对应的内齿圈齿轮15啮合,带动上层活动自行车停放架2转动,完成存取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行车立体停放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立体停放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垂直固定于地面的立柱,固定在立柱四周地面上的固定自行车停放架,安装在立柱上的一层以上的活动自行车停放架;所述的每层活动自行车停放架包括固定于立柱上呈水平状的圆形轨道和沿圆形轨道转动的转盘机构,圆形轨道上有二个对称布置的豁口;所述的转盘机构包括固定在立柱上的托盘,托盘上放置有内齿圈齿轮,托盘与内齿圈齿轮间布置有滚轮,内齿圈齿轮的外侧沿径向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沿径向设置有燕尾槽,停车架的里端与连接块的径向燕尾槽间隙配合,停车架的中部置于圆形轨道上,停车架与圆形轨间布置有滚轮;在立柱的顶部安装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轴上固定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四个第二齿轮啮合,四个第二齿轮分别安装在四根与立柱平行的传动轴上,传动轴安装在支座上,支座的中央配有螺母,支座的螺母与升降电机轴上丝杆配合,升降电机安装在立柱上;四根传动轴上还分别安装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与内齿圈齿轮啮合;在立柱的两侧各固定有一根与立柱平行的竖直导轨,竖直导轨位于圆形轨道豁口正下方的里侧,竖直导轨的外侧面设置有能与停车架的里端间隙配合的燕尾槽,在圆形轨道豁口的正下方布置有升降平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立体停放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垂直固定于地面的立柱,固定在立柱四周地面上的固定自行车停放架,安装在立柱上的一层以上的活动自行车停放架;所述的每层活动自行车停放架包括固定于立柱上呈水平状的圆形轨道和沿圆形轨道转动的转盘机构,圆形轨道上有二个对称布置的豁口;所述的转盘机构包括固定在立柱上的托盘,托盘上放置有内齿圈齿轮,托盘与内齿圈齿轮间布置有滚轮,内齿圈齿轮的外侧沿径向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沿径向设置有燕尾槽,停车架的里端与连接块的径向燕尾槽间隙配合,停车架的中部置于圆形轨道上,停车架与圆形轨间布置有滚轮;在立柱的顶部安装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轴上固定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四个第二齿轮啮合,四个第二齿轮分别安装在四根与立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许子羽吴祖祺郝为亮李想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