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B13钛合金熔炼及开坯锻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322063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TB13钛合金熔炼及开坯锻造方法,以0级海绵钛、AlV中间合金、工业纯铝为原料,按照TB13钛合金的成分配比进行称料、混料,并倒入模具型腔内;启动压机,对模具型腔内的混合原料进行压制,得出电极块;重复执行上述步骤得到多个电极块,并组焊为自耗电极;将自耗电极进行至少4次自耗重熔,得到TB13钛合金铸锭;将TB13钛合金铸锭于800‑850℃装炉,加温度至950‑980℃,到温后保温3‑3.5h,采用自由锻造的方式,进行开坯锻造;本发明专利技术对于合金元素含量较多的β钛合金,通过多次熔炼实现充分熔合,洁净,均匀的小型铸锭,并实施低温锻造工艺,减少铸锭发生高温脆性的风险,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及塑性,为后续加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B13钛合金熔炼及开坯锻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钛合金熔炼和锻造
,具体涉及一种TB13钛合金熔炼及开坯锻造方法。
技术介绍
钛合金TB13(Ti-4Al-22V)是一种β型钛合金,具有优良的超弹性,冷加工性。主要应用于电子、机械、家电、医疗卫生及眼镜架等生活日用品等各个领域。TB13合金含有较高含量的β稳定元素V,使合金在室温下可得到单相的β组织,也使其获得了良好的冷加工性。生产实践中,熔炼原材料通常以AlV中间合金的方式添加Al、V元素。TB13合金需要V含量较高的AlV85合金,但其V含量处于83-86%之间,若出现V含量较低的情况就很难满足TB13合金中Al、V元素的配比。同时,该合金由于合金元素含量较高,对杂质元素的含量非常敏感,必须严格控制杂质元素的含量。在钛合金分类中,为实现β化或者近β化,需添加大量的合金元素,降低合金的β转化温度。常用β-Ti合金的相转变温度处于700-800℃之间,热加工时温度过高,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材料脆性增强。因此,该合金的热加工工艺参数中,对温度的窗口要求较高。尤其是不能过高,易产生高温脆性,发生脆断。为实现TB13合金良好的力学性能,熔炼方法与开坯锻造工艺是研究该合金的重要方向。β-Ti合金是对热加工参数非常敏感的一类钛合金。如采用较大锭型,势必提高开坯锻造的加热温度,并需要较长的保温时间。同时加工的火次也会增加,又增加了合金的高温受热时间。例如Φ460-1200Kg的钛合金锭型,开坯锻造的温度处于1050-1150℃,保温时间4-5h。至少需要2火次才能变形至□110mm(即截面边长为110mm的方形坯料)。这些因素都将对合金的性能产生不良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TB13钛合金熔炼及开坯锻造方法,以减少能耗,减少铸锭过程中发生高温脆性的风险,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及塑性。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TB13钛合金熔炼及开坯锻造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以0级海绵钛、AlV中间合金、工业纯铝为原料,按照TB13钛合金的成分配比进行称料、混料,并倒入模具型腔内;所述AlV中间合金中各元素重量百分比为V=86.5%-88.5%,O≤0.30%,C≤0.05%;步骤2、启动压机,对模具型腔内的混合原料进行压制,得出电极块,所述电极块的尺寸为Φ100mm;步骤3、重复执行步骤1至步骤2得到多个电极块,并组焊为自耗电极;步骤4、将自耗电极进行至少4次自耗重熔,得到TB13钛合金铸锭,所述TB13钛合金铸锭尺寸为Φ380mm,重量为500-800Kg。步骤5、将TB13钛合金铸锭于800-850℃装炉,加温度至950-980℃,到温后保温3-3.5h,一次性实现将Φ380mm的TB13钛合金铸锭锻造为截面边长为110mm的方形坯料。进一步地,所述0级海绵钛为小颗粒海绵钛,其粒径为3-12.7mm;所述AlV中间合金的颗粒粒径小于等于8mm。进一步地,步骤2中得到的电极块单重为10Kg。进一步地,所述压机为2000T液压机。进一步地,步骤4中首次重熔时,真空自耗熔炼炉内真空度大于等于100Pa,后续自耗炉熔炼真空度大于等于10-1Pa。进一步地,所述真空熔炼炉为1.5T真空自耗熔炼炉。进一步地,步骤5中锻造设备选用1600T快锻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适合于近β或β型钛合金的熔炼与开坯锻造的工艺制度,β钛合金采用小锭型、低温锻造工艺,减少铸锭在开坯锻造过程中高温区的停留时间,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及塑性,为后续加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类钛合金的β相转变点基本处于700-800℃的范围,材料的性能受热加工工艺的影响很大,本专利技术对于合金元素含量较多的β钛合金,通过多次熔炼实现充分熔合,洁净,均匀的小型铸锭,并实施低温锻造工艺,减少铸锭发生高温脆性的风险,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及塑性,为后续加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TB13钛合金熔炼及开坯锻造方法,该方法研究一种小锭型低温锻造工艺。采用至少4次的真空自耗熔炼方法制备600Kg左右的TB13合金小型铸锭,然后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大变形量开坯锻造,实现该合金的良好性能。TB13钛合金属于β钛合金,本专利技术采用小锭型、低温锻造工艺,减少铸锭在开坯锻造过程中高温区的停留时间,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及塑性,为后续加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以0级海绵钛、AlV中间合金、工业纯铝豆为原料,按照TB13钛合金的成分配比进行称料、混料,并倒入模具型腔内;合金力学性能与铸锭成分的对比分析得出:C、O含量的增大会恶化材料力性,AlV中间合金理想的控制含量:C≤0.02%、O≤0.15%。因此,对原材料0级海绵钛、AlV合金的杂质含量要严格控制。本专利技术中原材料采用0级海绵钛、工业纯铝豆、AlV中间合金。其中AlV中间合金的颗粒尺寸≤8mm,即其粒径小于等于8mm,同时要适当提高V的含量,则AlV中间合金中各元素重量百分比为具体要求为:V=86.5-88.5%,O≤0.30%,C≤0.05%。海绵钛选为小颗粒,其粒径为3-12.7mm。步骤2、启动压机,对模具型腔内的混合原料进行压制,得出电极块;电极块单重为10Kg,尺寸为Φ100,长度为400mm。根据TB13钛合金的成分配比,分别称料、混料后,压制得出电极块尺寸为Φ100-10Kg,长约400mm。选用设备为2000T液压机。步骤3、重复执行步骤1至步骤2得到多个电极块,并组焊为自耗电极;步骤4、将自耗电极进行至少4次自耗重熔,得到TB13钛合金铸锭,铸锭重量为500-800Kg,TB13钛合金铸锭尺寸为Φ380(即铸锭截面直径为380mm)。首次重熔时,选用Φ160mm水冷铜坩埚,且真空度不低于100Pa,即真空自耗熔炼炉内真空度大于等于100Pa,后续真空自耗炉熔炼真空度不低于10-1Pa,选用设备为1.5T真空自耗熔炼炉。步骤5、将TB钛合金铸锭于800-850℃装炉,加温度至950-980℃,到温后保温3-3.5h,采用自由锻造的方式,进行开坯锻造。一次性实现Φ380→□110的变形(即一次性将Φ380mm的TB13钛合金铸锭锻造为截面边长为110mm的方形坯料),一火次变形量达到89%,即一火次变形量大于85%,中间可适当回火。锻造设备选用设备为1600T快锻机。实施例1TB13(Ti-4Al-22V)合金的Φ380-600Kg铸锭熔炼及开坯锻造方法:先将原材料0级海绵钛、工业纯铝豆、AlV中间合金按照Ti-4.2Al-21V(wt%)配比,进行称料,混料。电极块压制选用2000T液压机,电极块单重10Kg,尺寸为Φ100×400mm。共制备60个电极块,组焊为12个自耗电极。后续经过真空自耗熔炼4次,获得Φ380-600Kg铸锭。铸锭上部、中部、下部元素含量的检测结果为:V%=21.05%、21.10%、20.96%;Al%=4.20%、4.25%、4.24%;C%=0.015%、0.018%、0.017%;O%=0.14%、0.13%、0.14%。该锭号材料在后续加工过程中,未发现内部存在组织与成分偏析的现象。开坯锻造的设备为1600T快锻机,加热温度9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TB13钛合金熔炼及开坯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以0级海绵钛、AlV中间合金、工业纯铝为原料,按照TB13钛合金的成分配比进行称料、混料,并倒入模具型腔内;所述AlV中间合金中各元素重量百分比为V=86.5%‑88.5%,O≤0.30%,C≤0.05%;步骤2、启动压机,对模具型腔内的混合原料进行压制,得出电极块,所述电极块的尺寸为Φ100mm;步骤3、重复执行步骤1至步骤2得到多个电极块,并组焊为自耗电极;步骤4、将自耗电极进行至少4次自耗重熔,得到TB13钛合金铸锭,所述TB13钛合金铸锭尺寸为Φ380mm,重量为500‑800Kg。步骤5、将TB13钛合金铸锭于800‑850℃装炉,加温度至950‑980℃,到温后保温3‑3.5h,一次性实现将Φ380mm的TB13钛合金铸锭锻造为截面边长为110mm的方形坯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B13钛合金熔炼及开坯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以0级海绵钛、AlV中间合金、工业纯铝为原料,按照TB13钛合金的成分配比进行称料、混料,并倒入模具型腔内;所述AlV中间合金中各元素重量百分比为V=86.5%-88.5%,O≤0.30%,C≤0.05%;步骤2、启动压机,对模具型腔内的混合原料进行压制,得出电极块,所述电极块的尺寸为Φ100mm;步骤3、重复执行步骤1至步骤2得到多个电极块,并组焊为自耗电极;步骤4、将自耗电极进行至少4次自耗重熔,得到TB13钛合金铸锭,所述TB13钛合金铸锭尺寸为Φ380mm,重量为500-800Kg。步骤5、将TB13钛合金铸锭于800-850℃装炉,加温度至950-980℃,到温后保温3-3.5h,一次性实现将Φ380mm的TB13钛合金铸锭锻造为截面边长为110mm的方形坯料。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江虹牛中杰胡琦杨晓康贾兵然薛飒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赛特思迈钛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