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三氮唑)[1,5-f]菲啶-10-羧酸乙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32074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5: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1,2,3‑三氮唑)[1,5‑f]菲啶‑10‑羧酸乙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要点为:一种(1,2,3‑三氮唑)[1,5‑f]菲啶‑10‑羧酸乙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合成过程中的反应方程式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1,2,3-三氮唑)[1,5-f]菲啶-10-羧酸乙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合成
,具体涉及一种(1,2,3-三氮唑)[1,5-f]菲啶-10-羧酸乙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1,2,3-三氮唑)[1,5-f]菲啶-10-羧酸乙酯类化合物作为一种重要的经典杂环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材料和合成等众多领域。然而由于原料不易获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文献报道该类化合物的相关合成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1,2,3-三氮唑)[1,5-f]菲啶-10-羧酸乙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具有起始原料简单易制备、官能团兼容性好、反应条件温和且操作简单方便的优点。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1,2,3-三氮唑)[1,5-f]菲啶-10-羧酸乙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合成过程为:(1)以4-叠氮基乙酰乙酸乙酯、末端炔烃类化合物和1,2-联烯酮类化合物为反应原料,以碘化亚铜和N,N-二甲基乙二胺为催化体系,以氢氧化钠为碱,以碘甲烷为烷基化试剂,以二氧六环和乙腈为溶剂,于80℃通过串联的铜催化的环化反应和碱促进的缩合反应制得中间产物2-(1H-1,2,3-三氮唑基)联苯-4-羧酸乙酯类化合物;(2)以中间产物2-(1H-1,2,3-三氮唑基)联苯-4-羧酸乙酯类化合物为反应原料,以醋酸钯和三环己基膦为催化体系,以碳酸钾为促进剂,以甲苯为溶剂,在氮气保护下于120℃反应制得目标产物9-甲基-11-甲氧基-(1,2,3-三氮唑)[1,5-f]菲啶-10-羧酸乙酯类化合物,该合成方法中的反应方程式为:其中R1为苯基、3-甲基苯基、4-溴苯基或苯甲基,R2为氢或甲氧基。进一步优选,所述的(1,2,3-三氮唑)[1,5-f]菲啶-10-羧酸乙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1)将4-叠氮基乙酰乙酸乙酯和末端炔烃类化合物溶于二氧六环中,再加入碘化亚铜和N,N-二甲基乙二胺,得到的混合物于室温搅拌20min,然后加入1,2-联烯酮类化合物的乙腈溶液和氢氧化钠,升温至80℃反应2h,加入碘甲烷继续反应1.5h,反应完毕后加水终止反应,快速柱层析分离得到中间产物2-(1H-1,2,3-三氮唑基)联苯-4-羧酸乙酯类化合物;(2)将中间产物2-(1H-1,2,3-三氮唑基)联苯-4-羧酸乙酯类化合物、醋酸钯、三环己基膦和碳酸钾溶于甲苯中,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120℃反应22h,再加水终止反应,乙酸乙酯萃取、干燥、浓缩,快速柱层析分离得到目标产物9-甲基-11-甲氧基-(1,2,3-三氮唑)[1,5-f]菲啶-10-羧酸乙酯类化合物。进一步优选,步骤(1)中4-叠氮基乙酰乙酸乙酯、末端炔烃类化合物、1,2-联烯酮类化合物、碘化亚铜、N,N-二甲基乙二胺、氢氧化钠和碘甲烷的投料摩尔比为1:1:1:0.1:0.2:2:5。进一步优选,步骤(1)中4-叠氮基乙酰乙酸乙酯与二氧六环的投料配比为1mmol:2mL,4-叠氮基乙酰乙酸乙酯与乙腈的投料配比为1mmol:2mL。进一步优选,步骤(2)中2-(1H-1,2,3-三氮唑基)联苯-4-羧酸乙酯类化合物、醋酸钯、三环己基膦和碳酸钾的投料摩尔比为1:0.04:0.08:2。进一步优选,步骤(2)中2-(1H-1,2,3-三氮唑基)联苯-4-羧酸乙酯类化合物与甲苯的投料配比为1mmol:3mL。本专利技术首次提出了一种(1,2,3-三氮唑)[1,5-f]菲啶-10-羧酸乙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简单;2、起始原料4-叠氮基乙酰乙酸乙酯、末端炔烃类化合物和1,2-联烯酮类化合物等非环化合物制备方便或容易购买;3、该合成方法同时构造菲啶环中的三个环;4、最终合成的目标产物易于分离纯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该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专利技术上述内容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在1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1a(1mmol,102mg)、4-叠氮乙酰乙酸乙酯2(1mmol,171mg)和2mL二氧六环,然后加入碘化亚铜(0.1mmol,19.1mg)和DMEDA(0.2mmol,17.6mg),得到的混合物于室温搅拌20min后,加入2mL乙腈与3a(1mmol,223mg)的混合溶液和氢氧化钠(2.0mmol,80mg),升温至80℃继续反应2h,然后加入碘甲烷(5mmol,710mg)再反应1.5h。反应完毕后加5mL水淬灭反应,用二氯甲烷萃取(5mL×3),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过硅胶柱分离(石油醚/乙酸乙酯=8/1)得到中间产物5-甲基-2-(4-苯基-1H-1,2,3-三氮唑基)-3-甲氧基-2’-溴-(1,1’)-联苯-4-羧酸乙酯(4aa,196.8mg,40%)。然后将4aa(0.5mmol,246mg)、醋酸钯(0.02mmol,4.5mg)、三环己基膦(0.04mmol,11.2mg)和碳酸钾(1mmol,138mg)溶于3mL甲苯中,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120℃反应22h,然后加水终止反应,乙酸乙酯萃取、干燥、浓缩,快速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8/1)得到白色固体产物9-甲基-3-苯基-11-甲氧基-(1,2,3-三氮唑)[1,5-f]菲啶-10-羧酸乙酯类化合物(5aa,185.4mg,90%)。4aa和5aa的表征数据如下:4aa,Whitesolid.1HNMR(400MHz,CDCl3)δ=1.42(t,J=6.8Hz,3H),2.45(s,3H),3.52(s,3H),4.47(q,J=6.8Hz,2H),7.05(s,1H),7.08(dd,J=2.0,8.4Hz,1H),7.18(dd,J=7.2,7.6Hz,1H),7.22(dd,J=1.6,7.2Hz,1H),7.28(dd,J=7.2,7.2Hz,1H),7.37(dd,J=7.6,7.6Hz,1H),7.44(d,J=8.8Hz,1H),7.77(d,J=7.2Hz,2H),7.93(s,1H).13CNMR(100MHz,CDCl3)δ=14.3,19.5,61.8,62.9,122.4,122.7,125.6,127.1,127.4,128.1,128.2,128.8,129.5,129.8,130.2,131.1,132.3,137.3,138.5,140.9,146.8,152.3,166.7.HRMS(ESI):calcdforC25H23BrN3O3[M+H]+:492.0923;found492.0927。5aa,Whitesolid.1HNMR(400MHz,CDCl3)δ=1.45(t,J=7.2Hz,3H),2.48(s,3H),4.01(s,3H),4.50(q,J=6.8Hz,2H),7.32(dd,J=7.6,7.6Hz,1H),7.55-7.47(m,4H),7.72-7.70(m,2H),7.98(s,1H),8.03(d,J=7.6Hz,1H),8.23(d,J=8.4Hz,1H).13CNMR(100MHz,CDCl3)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2,3‑三氮唑)[1,5‑f]菲啶‑10‑羧酸乙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合成过程为:(1)以4‑叠氮基乙酰乙酸乙酯、末端炔烃类化合物和1,2‑联烯酮类化合物为反应原料,以碘化亚铜和N,N‑二甲基乙二胺为催化体系,以氢氧化钠为碱,以碘甲烷为烷基化试剂,以二氧六环和乙腈为溶剂,于80℃通过串联的铜催化的环化反应和碱促进的缩合反应制得中间产物2‑(1H‑1,2,3‑三氮唑基)联苯‑4‑羧酸乙酯类化合物;(2)以中间产物2‑(1H‑1,2,3‑三氮唑基)联苯‑4‑羧酸乙酯类化合物为反应原料,以醋酸钯和三环己基膦为催化体系,以碳酸钾为碱,以甲苯为溶剂,在氮气保护下于120℃反应制得目标产物9‑甲基‑11‑甲氧基‑(1,2,3‑三氮唑)[1,5‑f]菲啶‑10‑羧酸乙酯类化合物,该合成方法中的反应方程式为:

【技术特征摘要】
1.(1,2,3-三氮唑)[1,5-f]菲啶-10-羧酸乙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合成过程为:(1)以4-叠氮基乙酰乙酸乙酯、末端炔烃类化合物和1,2-联烯酮类化合物为反应原料,以碘化亚铜和N,N-二甲基乙二胺为催化体系,以氢氧化钠为碱,以碘甲烷为烷基化试剂,以二氧六环和乙腈为溶剂,于80℃通过串联的铜催化的环化反应和碱促进的缩合反应制得中间产物2-(1H-1,2,3-三氮唑基)联苯-4-羧酸乙酯类化合物;(2)以中间产物2-(1H-1,2,3-三氮唑基)联苯-4-羧酸乙酯类化合物为反应原料,以醋酸钯和三环己基膦为催化体系,以碳酸钾为碱,以甲苯为溶剂,在氮气保护下于120℃反应制得目标产物9-甲基-11-甲氧基-(1,2,3-三氮唑)[1,5-f]菲啶-10-羧酸乙酯类化合物,该合成方法中的反应方程式为:其中R1为苯基、3-甲基苯基、4-溴苯基或苯甲基,R2为氢或甲氧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2,3-三氮唑)[1,5-f]菲啶-10-羧酸乙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1)将4-叠氮基乙酰乙酸乙酯和末端炔烃类化合物溶于二氧六环中,再加入碘化亚铜和N,N-二甲基乙二胺,得到的混合物于室温搅拌20min,然后加入1,2-联烯酮类化合物的乙腈溶液和氢氧化钠,升温至80℃反应2h,加入碘甲烷继续反应1.5h,反应完毕后加水终止反应,快速柱层析分离得到中间产物2-(1H-1,2,3-三氮唑基)联苯-4-羧酸乙酯类化合物;(2)将中间产物2-(1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云场王强邢万里赵霖宗朝在张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