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机的织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1952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纺织机的织针结构,涉及一种纺织设备,在长条片针体顶端设置前弯针钩,以枢接前侧开闭的针舌,所述针体下端具有前伸的针脚,所述针体后侧边缘设为上段短导边与中下段长导边,所述短导边的位置则往后凸出于所述长导边,所述短导边与所述长导边之间以斜边衔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使织针在最高及次高的出针位置时,能够形成不同的立置角度,以精确吃入预定的纱线,而编制出预定的花样,大幅提高产品的品质。

The needle structure of a textile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eedle structure of a textile machine, relates to a textile machine, bending the needle hook in the strip is arranged at the top end of the needle body, a needle tongue pivoted to the front side of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the needle end with protrusion of the pin, the pin body is set to the upper edge of the back side of the leading edge and short the lower section of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long and short of the leading edge position of back protruding from the long leading edge,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long and short side to the hypotenuse of cohesion between guide. The utility model makes the needle at the highest and second highest needle position, can form different vertical angle, to eat into the yarn precisely predetermined, and worked out a predetermined pattern, the product quality improved significant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织机的织针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设备,尤其是一种纺织机的织针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纺织机针筒上排列的织针在最高或次高的出针高度时,均为相同的上下垂直角度,以至各纱线无法有效区隔,因此织针不易精确吃入预定的纱线,而发生花式错乱,严重影响纺织品的质量,不良率高,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纺织机的织针结构,精确吃入预定的纱线,提供产品的质量。本技术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纺织机的织针结构,在长条片针体顶端设置前弯针钩,以枢接前侧开闭的针舌,所述针体下端具有前伸的针脚,所述针体后侧边缘设为上段短导边与中下段长导边,所述短导边的位置则往后凸出于所述长导边,所述短导边与所述长导边之间以斜边衔接。作为优选,所述针体后侧边缘设为上段直立短导边与中下段直立长导边。作为优选,所述针体中下段的长导边由下往上且向前倾斜延伸。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纺织机的织针结构,其有益效果在于:使织针在最高及次高的出针位置时,能够形成不同的立置角度,以精确吃入预定的纱线,而编制出预定的花样,大幅提高产品的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织针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织针的左视图;图3为织针设置于针筒且位于最高出针高度的示意图;图4为织针设置于针筒且位于次高出针高度的示意图;图5为织针下降的使用状态图;图6为相邻织针配合纱线的使用状态图;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纺织机的织针结构,织针50在长条片针体51顶端设置向前往下弯曲的针钩52,以及于稍下方以销54枢接以可由前侧开闭的针舌53,而针体51下端则具有往前伸出的针脚55,供纺织机的传动菱角、花鼓进行带动。本申请主要将织针50的后侧边缘设为上段短导边56与中下段长导边57,此短导边56的位置则往后超出长导边57,并且两者之间以斜边58相衔接。织针50后侧边缘的上段设为直立短导边56,中下段则设为直立长导边57,而使直立短导边56往后平行突出。织针50的后侧边缘如图3所示,靠置于针筒20的针槽21中,而其针脚55则被纺织机的传动菱角、花鼓进行带动,以控制织针50上升出针与下降收针。在所设定织针50上升至图3所示的最高出针高度时,其上段短导边56往上超出针筒20,而以中下段长导边57接触于针槽21。在图4中,将预定织针50的位置设于次高出针高度,则织针50即以上段短导边56及针体51的后下端角59接触于针槽21。当第3、4图所示织针50分别下降吃入纱线时,即成为图5所示的收针状态。纺织机针筒20圆周排列配置多个织针50,而在进行编织预定花样时,其有些织针50必须上升至次高出针高度,如图6所示,以在下降收针时吃入亮光纱31与棉纱32。而另一些织针50’则上升至最高出针高度,以便下降时吃入尼龙砂30。由于织针50以上段短导边56贴近针槽21,而织针50则以长导边57贴近针槽21,因此两者前后之间形成分开夹角,亦即为不同的立置角度,使尼龙砂30能偏离次高出针高度的织针50,进而各织针(50,50’)更容易精确吃入预定的纱线,以编织出预定的织物花样。如图7所示,将织针500后侧边缘同样设为直立短导边560,而其中下段的长导边570则由下往上且略向前倾斜延伸,再以斜边580衔接直立短导边560。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纺织机的织针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织机的织针结构,在长条片针体顶端设置前弯针钩,以枢接前侧开闭的针舌,所述针体下端具有前伸的针脚,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后侧边缘设为上段短导边与中下段长导边,所述短导边的位置则往后凸出于所述长导边,所述短导边与所述长导边之间以斜边衔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机的织针结构,在长条片针体顶端设置前弯针钩,以枢接前侧开闭的针舌,所述针体下端具有前伸的针脚,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后侧边缘设为上段短导边与中下段长导边,所述短导边的位置则往后凸出于所述长导边,所述短导边与所述长导边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春
申请(专利权)人:长乐万达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