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钢包上水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1460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钢包上水口,包括上水口本体、钢流道和火泥层,所述上水口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同心的环形沟槽,所述钢流道位于上水口本体的中心且贯穿上、下表面,所述钢流道与环形沟槽同心且位于内侧的环形沟槽的内部,所述火泥层附着在上水口本体的上表面,所述火泥层的下表面形成与环形沟槽匹配的环形凸起,环形凸起陷入环形沟槽,火泥层与上水口本体之间不会产生相对的位移。

New ladle upper nozz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adle nozzle, including nozzle body, steel flow and cement layer, wherein at least two concentric annular grooves arrang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nozzle body, wherein the steel flow nozzle located on the center of the body and through the upper surface and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inside of the steel ring and runner located in the inner side of the groove and the concentric annular groove, the mortar layer is attach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nozzle body, wherein the mortar layer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annular bulge under matching with the annular groove, the annular bulge into the annular groove, and the upper nozzle body of the exothermic layer can be generated between the relative displac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钢包上水口
本技术属于金属冶炼工具的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钢包上水口。
技术介绍
目前的钢包上水口在钢厂使用的过程中,因为上水口的上面与上滑板的下表面配合,在二者中间涂一层火泥,上水口的上表面以及上滑板的下表面都是光滑平面,在使用时上水口的温度变化范围大,会产生热胀冷缩,再加上上滑板容易滑动,这就很容易造成上滑板与上水口上平面间的火泥产生细微错动,从而会产生细微间隙,致使钢水冲刷的过程中会有细小夹钢,严重时会造成平面间跑钢的恶劣事故,安全系数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钢包上水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钢包上水口,包括上水口本体、钢流道和火泥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口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同心的环形沟槽,所述钢流道位于上水口本体的中心,所述钢流道贯穿上水口本体的上下表面,所述钢流道与环形沟槽同心,所述钢流道位于内侧的环形沟槽的内部,所述火泥层附着在上水口本体的上表面,所述火泥层的下表面形成与环形沟槽匹配的环形凸起。优选的,所述上水口本体为上方的圆柱与下方的圆台结合的空心结构。优选的,所述上水口本体的上方的圆柱与下方的圆台结合处设有环形的阶梯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型钢包上水口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钢包上水口,包括上水口本体、钢流道和火泥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口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同心的环形沟槽,所述钢流道位于上水口本体的中心,所述钢流道贯穿上水口本体的上下表面,所述钢流道与环形沟槽同心,所述钢流道位于内侧的环形沟槽的内部,所述火泥层附着在上水口本体的上表面,所述火泥层的下表面形成与环形沟槽匹配的环形凸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钢包上水口,包括上水口本体、钢流道和火泥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口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同心的环形沟槽,所述钢流道位于上水口本体的中心,所述钢流道贯穿上水口本体的上下表面,所述钢流道与环形沟槽同心,所述钢流道位于内侧的环形沟槽的内部,所述火泥层附着在上水口本体的上表面,所述火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保青徐跃庆李宏宇王常伟李爱梅王全喜张志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熔金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