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转印记录介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0441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2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敏转印记录介质,其符合热转印的印刷速度的高速化、热转印图像的高浓度/高品质的需求,并能够抑制图像模糊或脏版等,而且能够抑制热转印时线剥落或异常转印的发生。根据本实施方案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1)具有形成在基材(10)的一面上的耐热滑性层(40)、形成在基材(10)的另一面上的底涂层(20)、形成在底涂层(20)的与基材(10)对向的面的相反面上的染料层(30),染料层(30)至少含有热转移性染料和第一粘结剂树脂和防粘剂,防粘剂含有聚醚改性硅油和全氟烷基化合物,以重量比计,聚醚改性硅油和全氟烷基化合物的比例在9:1至6:4的范围内。

Heat transfer recording medium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thermal transfer recording medium, the heat transfer printing speed high speed, heat transfer image of high concentration / high quality requirements, and can suppress the image blur or dirty version, and can inhibit heat transfer when peeling or abnormal transfer line. According to the thermal transfer recording medium of this embodiment (1) is formed on a substrate (10) on one side of the heat resistant sliding layer (40) formed in the substrate (10)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bottom layer (20) formed in the bottom coating (20) and the substrate (10) to the opposite surface of the dye layer (30), a dye layer (30) containing at least the heat transfer of dye and the first binder resin and anti adhesive agent, antisticking agent containing polyether modified silicone oil and fluorinated alkyl compounds, by weight, polyether modified silicone and perfluoroalkyl compounds in the proportion of 9:1 to 6: 4 r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敏转印记录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敏转印记录介质。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热敏转印记录介质被称为热转印色带,为热敏转印式打印机中所使用的墨带,其具有在基材的一面上形成的热敏转印层、以及在基材的另一面上形成的耐热滑性层(背涂层)。作为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的相关技术,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8467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10116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例如,在使用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根据现有技术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并使用近来的升华转印式高速打印机进行印刷的情况下,会发生无法得到充分的印字浓度的问题、或者在热转印时发生线剥落或异常转印的问题等。其结果是,在使用根据现有技术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的情况下,会发生无法得到足够令人满意的品质的印刷品的问题。另外,即使是为了减少如上所述的线剥落或异常转印,而增加添加到染料层中的防粘剂的量,不仅无法解决线剥落或异常转印,甚至还会发生图像模糊、脏版、对于油墨染料而言不适当的起泡等涂布方面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敏转印记录介质,其能够抑制图像模糊或脏版等,而且能够抑制热转印时线剥落或异常转印的发生。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具有:基材、形成在所述基材的一面上的耐热滑性层、形成在所述基材的另一面上的底涂层、以及形成在所述底涂层的与所述基材对向的面的相反面上的染料层,其中所述染料层含有热转移性染料、第一粘结剂树脂和防粘剂,所述防粘剂含有聚醚改性硅油和全氟烷基化合物,以重量比计,所述聚醚改性硅油和全氟烷基化合物的比例在9:1至6:4的范围内。专利技术的效果只要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即能够抑制图像模糊或脏版等,且能够抑制在热转印时线剥落或异常转印的发生。附图简要说明[图1]图1为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的概略构造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详细说明中,为了能够完全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对于特定的细节部分来进行记载。然而即使没有该特定的细节部分,显然也能够实施一个以上的实施方案。另外,为了使附图简洁,会有以略图来表示公知的构造和装置的情况。以下,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在参照附图的同时进行说明。(热敏转印记录介质1的构成)如图1所示,热敏转印记录介质1包括基材10、底涂层20、染料层30以及耐热滑性层40。更具体地,热敏转印记录介质1具有这样的构成,即在基材10的一面上设置赋予与热头的滑动性的耐热滑性层40,在基材10的另一面上依次形成底涂层20、染料层30。当热敏转印记录介质1因为热转印时的热压而变形时,其在印刷时容易产生褶皱,因此施加热压时的延伸较小是优选的。特别是在对试样在延伸方向(机械运送方向)的MD(MachineDirection)方向上施加5000N/m2的荷重而进行拉伸并同时进行加热的情况下,伸长率成为1%时的温度T若在205℃以上,则印刷时的褶皱难以发生。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使用SII公司制的TMA/SS6100测定以-5℃/分钟由室温冷却至0℃、然后以5℃/分钟加热至260℃时的试样的位移,从而求得前述的温度T。(基材10的构成)基材10需要具有不会因为热转印时的热压而软化变形的耐热性、以及强度。因此,作为基材10的材料,可单独使用(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赛璐酚、醋酸酯、聚碳酸酯、聚砜、聚酰亚胺、聚乙烯醇、芳香族聚酰胺、芳纶、聚苯乙烯等合成树脂的膜,以及电容器纸、石蜡纸等纸类,或者使用它们组合后的复合体。若考虑到物理性能方面、加工性、成本方面等,则上述材料中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另外,考虑到操作性、加工性,基材10的厚度可以在2μm以上50μm以下的范围内。即使在该范围内,若考虑到转印适用性和加工性等操作性,则厚度优选在2μm以上9μm以下的范围内。另外,在基材10当中,也可对形成耐热滑性层40和底涂层20的面的至少一者进行粘接处理。作为该粘接处理,可适合地采用(例如)电晕处理、火焰处理、臭氧处理、紫外线处理、放射线处理、粗糙化处理、等离子体处理、底漆处理等。此外,也可将这些处理合并使用两种以上。通过对基材10进行上述粘接处理,可提高耐热滑性层40或底涂层20对基材10的粘接性。(底涂层20的构成)底涂层20形成在基材10的另一面(在图1中为上侧的面)上。另外,底涂层20是以与基材10和染料层30这两者均具有良好的粘接性的粘结剂为主体而形成的。作为用于形成底涂层20的粘结剂,可使用(例如)聚乙烯吡咯烷酮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丙烯酸系树脂、聚乙烯醇缩甲醛系树脂、环氧系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醚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系树脂等。底涂层20干燥后的涂布量并不一概而定,以固体成分的涂布量计,其在0.02g/m2以上2.0g/m2以下的范围内。这是因为,在底涂层20的膜厚比0.02g/m2更薄的情况下,会有转印灵敏度降低的疑虑,另外,若底涂层20的膜厚比2.0g/m2更厚,则会有从热头到染料层30的热传导变差、印字浓度变低的缺点。在此,底涂层20干燥后的涂布量指的是将底涂层20形成用的涂布液涂布并干燥之后残留的固体成分量。另外,后述染料层30干燥后的涂布量以及耐热滑性层40干燥后的涂布量也同样地指的是将各涂布液涂布并干燥之后残留的固体成分量。另外,作为底涂层20的材料,可使用胶体状无机颜料超微颗粒、异氰酸酯化合物、硅烷偶联剂、分散剂、粘度调节剂、稳定剂等已知的添加剂。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胶体状无机颜料超微颗粒,可以列举常规已知的物质,例如二氧化硅(胶体二氧化硅)、氧化铝或氧化铝水合物(氧化铝溶胶、胶体氧化铝、阳离子性铝氧化物或其水合物、拟薄水铝石等)、硅酸铝、硅酸镁、碳酸镁、氧化镁、氧化钛等。(染料层30的构成)染料层30形成在底涂层20的与基材10对向的面的相反面(在图1中为上侧的面)上。另外,染料层30可通过(例如)配合热转移性染料、粘结剂树脂(第一粘结剂树脂)、防粘剂、溶剂等以制备染料层30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后使其干燥而形成。染料层30干燥后的涂布量为1.0g/m2左右是适当的。需要说明的是,染料层30既可以由一种颜色的单层构成,也可以是在同一基材的同一面上依次重复形成含有色调不同的染料的多个层而构成。染料层30所含有的热转移性染料只要是可通过热而熔融、扩散或者升华转移的染料即可使用,并不受到特别的限定。这些热转移性染料当中,作为黄色成分,可列举出(例如)溶剂黄56、16、30、93、33;分散黄201、231、33等。另外,作为品红色成分,可列举出(例如)C.I.分散红60、C.I.分散紫26、C.I.溶剂红27或者C.I.溶剂红19等。此外,作为青色成分,可列举出(例如)C.I.分散蓝354、C.I.溶剂蓝63、C.I.溶剂蓝36或者C.I.分散蓝24等。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油墨的染料,一般是将前述各染料组合调色而成。作为染料层30所含有的粘结剂树脂,即第一粘结剂树脂,可以使用(例如)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乙基羟基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热敏转印记录介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敏转印记录介质,其具有:基材;形成在所述基材的一面上的耐热滑性层;形成在所述基材的另一面上的底涂层;以及形成在所述底涂层的与所述基材对向的面的相反面上的染料层,其中,所述染料层含有热转移性染料、第一粘结剂树脂和防粘剂,所述防粘剂含有聚醚改性硅油和全氟烷基化合物,以重量比计,所述聚醚改性硅油和所述全氟烷基化合物的比例在9:1至6:4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1.28 JP 2015-014464;2015.02.17 JP 2015-028471.一种热敏转印记录介质,其具有:基材;形成在所述基材的一面上的耐热滑性层;形成在所述基材的另一面上的底涂层;以及形成在所述底涂层的与所述基材对向的面的相反面上的染料层,其中,所述染料层含有热转移性染料、第一粘结剂树脂和防粘剂,所述防粘剂含有聚醚改性硅油和全氟烷基化合物,以重量比计,所述聚醚改性硅油和所述全氟烷基化合物的比例在9:1至6:4的范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其中,在所述第一粘结剂树脂的含量为100质量%的情况下,所述防粘剂的含量在0.5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的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其中,在所述第一粘结剂树脂的含量为100质量%的情况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永悟大泷泽诚司
申请(专利权)人: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