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03518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2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两个侧框架(1、1’)的折叠轮椅,所述侧框架通过交叉撑杆(2)相互连接并且分别具有开缝隙的座管(10、10’),在所述侧框架之间张紧用于形成座位(4)的座面的织物(3),所述侧框架相同地构造并且由外管(11、11’)和内管(12、12’)组成,该折叠轮椅的特征如下:a)所述座管由外管(11、11’)和内管(12、12’)组成,b)所述外管(11、11’)具有沿纵向方向(L)延伸的缝隙(111),该缝隙至少通到外管端部(117)中,c)所述内管(12、12’)具有沿纵向方向(L)延伸的缝隙(121),该缝隙至少通到内管端部(127)中,d)每个绷紧杆(20、20’)接收在一个外管(11、11’)中并且通到所属的内管(12、12’)中,e)所述织物(3)经过所述内管(12、12’)和所述外管(11、11’)的所述缝隙(111、121)向外引出,f)所述内管(12、12’)、所述织物(3)和所述绷紧杆(20、20’)相互连接。

Folding wheelchair

\u672c\u53d1\u660e\u6d89\u53ca\u4e00\u79cd\u5177\u6709\u4e24\u4e2a\u4fa7\u6846\u67b6(1\u30011\u2019)\u7684\u6298\u53e0\u8f6e\u6905\uff0c\u6240\u8ff0\u4fa7\u6846\u67b6\u901a\u8fc7\u4ea4\u53c9\u6491\u6746(2)\u76f8\u4e92\u8fde\u63a5\u5e76\u4e14\u5206\u522b\u5177\u6709\u5f00\u7f1d\u9699\u7684\u5ea7\u7ba1(10\u300110\u2019)\uff0c\u5728\u6240\u8ff0\u4fa7\u6846\u67b6\u4e4b\u95f4\u5f20\u7d27\u7528\u4e8e\u5f62\u6210\u5ea7\u4f4d(4)\u7684\u5ea7\u9762\u7684\u7ec7\u7269(3)\uff0c\u6240\u8ff0\u4fa7\u6846\u67b6\u76f8\u540c\u5730\u6784\u9020\u5e76\u4e14\u7531\u5916\u7ba1(11\u300111\u2019)\u548c\u5185\u7ba1(12\u300112\u2019)\u7ec4\u6210\uff0c\u8be5\u6298\u53e0\u8f6e\u6905\u7684\u7279\u5f81\u5982\u4e0b\uff1aa)\u6240\u8ff0\u5ea7\u7ba1\u7531\u5916\u7ba1(11\u300111\u2019)\u548c\u5185\u7ba1(12\u300112\u2019)\u7ec4\u6210\uff0cb)\u6240\u8ff0\u5916\u7ba1(11\u300111\u2019)\u5177\u6709\u6cbf\u7eb5\u5411\u65b9\u5411(L)\u5ef6\u4f38\u7684\u7f1d\u9699(111)\uff0c\u8be5\u7f1d\u9699\u81f3\u5c11\u901a\u5230\u5916\u7ba1\u7aef\u90e8(117)\u4e2d\uff0cc)\u6240\u8ff0\u5185\u7ba1(12\u300112\u2019)\u5177\u6709\u6cbf\u7eb5\u5411\u65b9\u5411(L)\u5ef6\u4f38\u7684\u7f1d\u9699(121)\uff0c\u8be5\u7f1d\u9699\u81f3\u5c11\u901a\u5230\u5185\u7ba1\u7aef\u90e8(127)\u4e2d\uff0cd)\u6bcf\u4e2a\u7ef7\u7d27\u6746(20\u300120\u2019)\u63a5\u6536\u5728\u4e00\u4e2a\u5916\u7ba1(11\u300111\u2019)\u4e2d\u5e76\u4e14\u901a\u5230\u6240\u5c5e\u7684 The inner tube (12, 12), e) of the fabric (3) through the inner tube (12, 12) and the outer tube (11, 11) of the gap (111, 121) extending outside the inner tube), f (12, 12 '), the fabric (3) and the tension rod (20, 20)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折叠轮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两个侧框架的折叠轮椅,所述侧框架通过交叉撑杆相互连接并且分别具有开缝隙的座管,在所述侧框架之间张紧用于形成座位座面的织物,所述侧框架相同地构造,其中,织物在两个相对置的边缘上具有套环,在所述套环中分别接收绷紧杆。
技术介绍
这种折叠轮椅例如由DE29724574U1公知。通过交叉撑杆两个侧框架可以在间隔开的使用状态和相邻的折叠状态之间基本上自身平行地相对彼此运动并且可以至少锁紧在使用状态中。在由相互焊接的管组成的侧框架上,一方面安置各一个后面的驱动轮并且另一方面安置各一个可围绕竖轴枢转的转向轮。交叉撑杆由彼此交叉的管或导杆组成,所述管或导杆在交叉点中通过交叉撑杆铰链相互铰接地连接并且通过其下端部分别铰接在侧框架的下座管上。为了在由US8,449,032B2公知的折叠轮椅中能够使折叠轮椅的座面适配于潜在使用者的不同身体尺寸,座位深度是可调节的。为了调节座位深度,座管可套叠地构造。形成座面的织物铺设到外管上并且与内管连接。为了套叠,内管从外管中拉出并且将围绕内管的织物一起拉出,使得座面增大。如果再将内管推进外管中,则必须手动地使织物围绕上座管,由此在座面上不产生褶皱,所述褶皱会导致在使用者身体上挤压部位的形成。由DE29718536U1公知一种折叠轮椅,在该折叠轮椅中,为了调节座位深度可以使交叉撑杆和接收在该交叉撑杆上的座位沿轮椅的运行方向移动并且可以固定在至少两个调节位置中。为了能够使交叉撑杆移动,必须松开螺栓连接并且接着再可靠地固定,由此使座位深度的快速适配变得困难。通常为此也需要工具。由DE20221587U1公知一种折叠轮椅,在该折叠轮椅中,在座管中的缝隙可以长于座位织物的长度,使得该座位织物可以为了调节座位深度而向前和向后移动。座管由端盖封闭。通过选择合适长度的端盖能够将座位织物定位在其位置中。在US2,914,111所说明的折叠轮椅中,座位织物在其侧端部设有套环,在所述套环中接收绷紧杆。座位织物通过该绷紧杆悬挂到开缝隙的座管中。通过设有螺纹的端盖将座管封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改进所涉及类型的折叠轮椅,使得可以简单地调节座位深度并且在改变座位深度时排除织物褶皱。为了解决问题,根据类型的折叠轮椅的特征在于:a)折叠轮椅(10、10’)由外管(11、11’)和内管(12、12’)组成,b)所述外管(11、11’)具有沿纵向方向(L)延伸的缝隙(111),该缝隙至少通到外管端部(117)中,c)所述内管(12、12’)具有沿纵向方向(L)延伸的缝隙(121),该缝隙至少通到内管端部(127)中,d)每个绷紧杆(20、20’)接收在一个外管(11、11’)中并且通到所属的内管(12、12’)中,e)织物(3)经过内管(12、12’)和外管(11、11’)的缝隙(111、121)向外引出,f)所述内管(12、12’)、所述织物(3)和所述绷紧杆(20、20’)相互连接。通过该构型,与内管连接的织物在外管中移动,其中,所述导向通过绷紧杆和在外管中的缝隙实现。在调节座位深度时,座面保持不变,座面自身只继续向前或向后移动。在改变座位深度时,织物总是保持张紧。排除褶皱形成,从而可靠地避免在使用者身体上的挤压部位的形成。优选地,在每个内管和每个绷紧杆之间布置设有沿纵向方向贯穿的缝隙的套筒,该套筒尤其可以优选设有螺纹孔,将织物固定在绷紧杆上的螺钉可以旋进该螺纹孔中。织物通过该套筒在外管中移动,其中,套筒与内管连接。优选地,套筒和绷紧杆通过螺钉相互连接。所述螺钉可以通过织物和凹槽或者贯通孔啮合到绷紧杆中。代替设置套筒,内管也可以直接与绷紧杆连接。为了简化内管的构造并且实现视觉上高品质的要求,内管可以在其背离织物的端部上通过堵头封闭。为了简化上座管的可套叠性,外管设有多个沿纵向方向平行地彼此间隔开的孔,所述孔分别与布置在内管中的栓共同作用于调节座位的座位深度。所述栓优选可以逆着弹簧力移动。内管也可以与外管夹紧地、或者说力锁合和/或摩擦锁合地连接,从而能够实现上座管的无级可套叠性。附图说明接下来要借助于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示出:图1-折叠轮椅的立体示图;图2-交叉撑杆与座面的爆炸部分示图;图3-外管的立体示图;图4-图2的爆炸部分示图;图5-在根据在图6中的线V-V的纵截面中的内管;图6-内管的俯视图;图7-内管的立体视图;图8.1-上座管的横截面;图8.2-在替代实施方式中的根据图8.1的横截面;图9-座管的部分截面示图;图10-沿着根据图9的线X-X的截面;图11–座管的立体部分示图。具体实施方式折叠轮椅由两个侧框架1、1’组成,所述侧框架过交叉撑杆2相互连接。在基本上相同(但镜像对称)构造的侧框架1、1’上各布置一个后面的驱动轮6、6’和一个可围绕竖轴枢转的转向轮7、7’。在侧框架1、1’之间设置具有座面3和座位靠背5的座位4。交叉撑杆2具有两个相同构造的上座管10、10’并且可以围绕交叉撑杆铰链15折叠起来。上座管10、10’相同地构造,使得必要时对于进一步的说明只参考座管10或与其相关的细节,但是其中,所述说明可相应地对两个座管10、10’都适用。上座管10、10’是侧框架1、1’的组成部分但是布置在交叉撑杆2上,优选与该交叉撑杆焊接,所述上座管由外管11、11’和内管12、12’组成。内管12和外管11都设有沿纵向方向L的缝隙111或121,该缝隙伸展经过整个长度并且通到两个端部117、127为止。内管12在一个端部127上借助于堵头122封闭。外管11也可以在一个端部117上通过堵头(未示出)封闭。形成座面的织物3在其相对置的边缘31、31’上设有套环30、30’,并且在套环30、30’中接收绷紧杆20、20’,所述绷紧杆与织物3连接。绷紧杆20、20’穿过套筒17,该套筒可导入到内管12中。套筒17也设有沿纵向方向L贯穿的缝隙171。为了能够使外管11和内管12彼此套叠,在外管11中设置沿纵向方向L平行地彼此间隔开的孔110(图3)。在内管12的内部插入具有栓126的弓形弹簧125,该栓经过设置在内管12中的孔123沿径向方向从内管12中伸出并且可以与在外管11中的孔110共同起作用。可以逆着弹簧125的力将栓126向径向内部按压(图4),然后内管12可相对于外管11移动,其中,当栓126与孔110重叠时,所述栓卡锁到该孔中。图8.1和8.2示出上座管10的横截面。在外管11中这样布置内管12、套筒17和绷紧杆20,使得缝隙111、121和171彼此对准。织物3通过套环30围绕绷紧杆20。自由端部32可以和织物幅3缝合或者通过在这里未示出的粘接搭扣33固定在该织物幅上。螺钉120被旋进套筒17的螺纹孔170中、穿过织物3并且插入到绷紧杆20中的这里未详细示出的贯通孔中(图8.1),使得织物3与绷紧杆20固定连接。在图8.1示出的变型方案中,螺钉120将织物3夹紧在绷紧杆20上,或者说自身挤压到绷紧杆20上。螺钉120的头部完全被接收在内管12中的孔124中。如果内管12相对于外管11移动,那么绷紧杆20通过套筒17相应地移动,由此织物3在缝隙111、121、171中被导向并且同样沿纵向方向L移动,而在此不会改变织物3的作用面。只相应地改变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折叠轮椅

【技术保护点】
具有两个侧框架(1、1’)的折叠轮椅,所述侧框架通过交叉撑杆(2)相互连接并且分别具有开缝隙的座管(10、10’),在所述侧框架之间张紧用于形成座位(4)的座面的织物(3),所述侧框架相同地构造,其中,所述织物(3)在两个相对置的边缘(31、31’)上具有套环(30、30’),在所述套环中分别接收绷紧杆(20、20’),其特征在于:a)所述座管(10、10’)由外管(11、11’)和内管(12、12’)组成,b)所述外管(11、11’)具有沿纵向方向(L)延伸的缝隙(111),该缝隙至少通到外管端部(117)中,c)所述内管(12、12’)具有沿纵向方向(L)延伸的缝隙(121),该缝隙至少通到内管端部(127)中,d)每个绷紧杆(20、20’)被接收在一个外管(11、11’)中并且通到所属的内管(12、12’)中,e)所述织物(3)穿过所述内管(12、12’)和所述外管(11、11’)的所述缝隙(111、121)向外引出,f)所述内管(12、12’)、所述织物(3)和所述绷紧杆(20、20’)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2.19 DE 102014019679.81.具有两个侧框架(1、1’)的折叠轮椅,所述侧框架通过交叉撑杆(2)相互连接并且分别具有开缝隙的座管(10、10’),在所述侧框架之间张紧用于形成座位(4)的座面的织物(3),所述侧框架相同地构造,其中,所述织物(3)在两个相对置的边缘(31、31’)上具有套环(30、30’),在所述套环中分别接收绷紧杆(20、20’),其特征在于:a)所述座管(10、10’)由外管(11、11’)和内管(12、12’)组成,b)所述外管(11、11’)具有沿纵向方向(L)延伸的缝隙(111),该缝隙至少通到外管端部(117)中,c)所述内管(12、12’)具有沿纵向方向(L)延伸的缝隙(121),该缝隙至少通到内管端部(127)中,d)每个绷紧杆(20、20’)被接收在一个外管(11、11’)中并且通到所属的内管(12、12’)中,e)所述织物(3)穿过所述内管(12、12’)和所述外管(11、11’)的所述缝隙(111、121)向外引出,f)所述内管(12、12’)、所述织物(3)和所述绷紧杆(20、20’)相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轮椅,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内管(12、12’)和每个绷紧杆(20、20’)之间布置设有沿纵向方向(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迪克P·赫恩
申请(专利权)人:奥托·博克移动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