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集座行和助行于一体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2311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9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座行和助行于一体的装置,它包括座椅和助行器,座椅包括椅背后扶手(1)、后车轮(2)、扶手圈(3)、轮椅部分主车架(4)、轮椅部分折叠机构(5)、扶手部分支撑杆(6)、椅面支撑杆(7)和下部支撑横杆(8);助行器由前助行架和后助行架,所述的前助行架包括主杆(32)、助行器扶手(11)、椅面支撑连接杆(12)、下部支撑连接杆(22)、脚托支撑杆(15)、前轮支撑耳座(16)、助行器折叠杆下部支撑(18)、前轮(19)、脚部支撑(20)和助行器折叠杆(14)。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不仅可作为轮椅使用,还可以辅助行走,当行走疲倦时还可以提供短暂休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座行和助行于一体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康复辅助工具领域,特别是一种集座行和助行于一体的装置。
技术介绍
老人常用的康复辅助工具有两种:一个是轮椅,轮椅拥有坐姿支撑和坐式移动的功能;一个是助行器,助行器具有立姿支撑和辅助站立的功能。轮椅是给缺乏站立行走能力的人群提供坐式移动的代步工具,而助行器的使用人群是仍有一定的行走能力但较为虚弱的人群,因此需要助行器具有在行走时能够给予支撑并且在行走疲倦后能够提供短暂休息的功能。目前,市面上无论是轮椅或者是助行器都有大量的成熟产品,能够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求。但无论是轮椅还是助行器都是老人需要的工具,长期乘坐轮椅也使下肢得不到锻炼,助行器又只能够辅助老人行走,没有办法完成坐式移动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可作为轮椅使用、辅助行走、行走疲倦时提供短暂休息、可拆卸式的集座行和助行于一体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集座行和助行于一体的装置,它包括座椅和助行器,所述的座椅包括椅背后扶手、后车轮、扶手圈、轮椅部分主车架、轮椅部分折叠机构、扶手部分支撑杆、椅面支撑杆和下部支撑横杆,所述的轮椅部分主车架的前后侧均设置有椅背后扶手,轮椅部分主车架的前后侧均旋转安装有后车轮,后车轮的外部设置有扶手圈,轮椅部分主车架内设置有轮椅部分折叠机构,所述的轮椅部分主车架的右侧上且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扶手部分支撑杆、椅面支撑杆和下部支撑横杆,所述的扶手部分支撑杆、椅面支撑杆和下部支撑横杆的右端部为空心腔,扶手部分支撑杆和下部支撑横杆上设置有弹簧插销;两根所述的椅面支撑杆之间设置有轮椅椅布;两个所述的椅背后扶手之间设置有椅背;所述的助行器由前助行架和后助行架,所述的前助行架包括主杆、助行器扶手、椅面支撑连接杆、下部支撑连接杆、脚托支撑杆、前轮支撑耳座、助行器折叠杆下部支撑、前轮、脚部支撑和助行器折叠杆,所述主杆的左侧上且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与扶手部分支撑杆相对立的助行器扶手、与椅面支撑杆相对立的椅面支撑连接杆以及与下部支撑横杆相对立的下部支撑连接杆;所述的助行器扶手的左端固连有助行器扶手部分连接杆,助行器扶手部分连接杆上开设有扶手部分定位孔,下部支撑连接杆上开设有下部支撑连接杆定位孔;所述的主杆的底部固连有前轮支撑耳座,前轮支撑耳座内旋转安装有前轮;所述的脚托支撑杆由水平部和倾斜部组成,水平部和倾斜部连接,水平部固定于主杆的右端部,倾斜部下端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助行器折叠杆下部支撑和脚部支撑;所述助行器折叠杆的顶端经转轴铰接于主杆上,且转轴位于脚托支撑杆水平部的下方;所述的前助行架的助行器折叠杆的底端固定于后助行架的助行器折叠杆下部支撑上,后助行架的助行器折叠杆的底端固定于前助行架的助行器折叠杆下部支撑上,两根所述的助行器折叠杆交叉设置且经销钉铰接,两根所述的助行器折叠杆上固设有位于销钉上方的助行器椅面底部支撑横杆;所述的前助行架的水平部和后助行架的水平部之间设置有助行器椅布,前助行架的倾斜部和后助行架的倾斜布之间设置有脚托部分折叠椅布。所述的轮椅部分折叠机构由两根相互铰接的轮椅部分折叠杆组成,两根轮椅部分折叠杆呈叉形布置且接触部分铰接,轮椅部分折叠杆的上下端部均固设于轮椅部分主车架上。所述的扶手部分支撑杆、椅面支撑杆和下部支撑横杆均水平设置。所述的脚托部分折叠椅布包括椅布A、椅布B和椅布C。所述的前助行架和后助行架前后对称设置。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可拆分出助行器结构,增加辅助行走的功能。(2)本专利技术可通过结构的变换提供座椅功能,达到使用者短暂休息的目的。(3)可调节适合不同身材的人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右视图;图中,1-椅背后扶手,2-后车轮,3-扶手圈,4-轮椅部分主车架,5-轮椅部分折叠机构,6-扶手部分支撑杆,7-椅面支撑杆,8-下部支撑横杆,9-助行器扶手部分连接杆,10-扶手部分定位孔,11-助行器扶手,12-椅面支撑连接杆,13-转轴,14-助行器折叠杆,15-脚托支撑杆,16-前轮支撑耳座,17-销钉,18-助行器折叠杆下部支撑,19-前轮,20-脚部支撑,21-下部支撑连接杆定位孔,22-下部支撑连接杆,23-弹簧插销,24-助行器椅面底部支撑横杆,26-椅背,27-助行器椅布,28-椅布A,29-椅布B,30-椅布C,31-轮椅椅布,32-主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4所示,一种集座行和助行于一体的装置,它包括座椅和助行器,所述的座椅包括椅背后扶手1、后车轮2、扶手圈3、轮椅部分主车架4、轮椅部分折叠机构5、扶手部分支撑杆6、椅面支撑杆7和下部支撑横杆8,扶手部分支撑杆6、椅面支撑杆7和下部支撑横杆8均水平设置,所述的轮椅部分主车架4的前后侧均设置有椅背后扶手1,轮椅部分主车架4的前后侧均旋转安装有后车轮2,后车轮2的外部设置有扶手圈3,轮椅部分主车架4内设置有轮椅部分折叠机构5,所述的轮椅部分主车架4的右侧上且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扶手部分支撑杆6、椅面支撑杆7和下部支撑横杆8,所述的扶手部分支撑杆6、椅面支撑杆7和下部支撑横杆8的右端部为空心腔,扶手部分支撑杆6和下部支撑横杆8上设置有弹簧插销23;两根所述的椅面支撑杆7之间设置有轮椅椅布31;两个所述的椅背后扶手1之间设置有椅背26;所述的助行器由前助行架和后助行架,前助行架和后助行架前后对称设置,所述的前助行架包括主杆32、助行器扶手11、椅面支撑连接杆12、下部支撑连接杆22、脚托支撑杆15、前轮支撑耳座16、助行器折叠杆下部支撑18、前轮19、脚部支撑20和助行器折叠杆14,所述主杆32的左侧上且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与扶手部分支撑杆6相对立的助行器扶手11、与椅面支撑杆7相对立的椅面支撑连接杆12以及与下部支撑横杆8相对立的下部支撑连接杆22;所述的助行器扶手11的左端固连有助行器扶手部分连接杆9,助行器扶手部分连接杆9上开设有扶手部分定位孔10,下部支撑连接杆22上开设有下部支撑连接杆定位孔21;所述的主杆32的底部固连有前轮支撑耳座16,前轮支撑耳座16内旋转安装有前轮19;所述的脚托支撑杆15由水平部和倾斜部组成,水平部和倾斜部连接,水平部固定于主杆32的右端部,倾斜部下端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助行器折叠杆下部支撑18和脚部支撑20,脚部支撑20略高于前轮19;所述助行器折叠杆14的顶端经转轴13铰接于主杆32上,且转轴13位于脚托支撑杆15水平部的下方;所述的前助行架的助行器折叠杆14的底端固定于后助行架的助行器折叠杆下部支撑18上,后助行架的助行器折叠杆14的底端固定于前助行架的助行器折叠杆下部支撑18上,两根所述的助行器折叠杆14交叉设置且经销钉17铰接,两根所述的助行器折叠杆14上固设有位于销钉17上方的助行器椅面底部支撑横杆24;所述的前助行架的水平部和后助行架的水平部之间设置有助行器椅布27,前助行架的倾斜部和后助行架的倾斜布之间设置有脚托部分折叠椅布,脚托部分折叠椅布可以向上延伸,脚托部分折叠椅布包括椅布A28、椅布B29和椅布C30。助行器椅布27来自于脚托部分折叠椅布的椅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集座行和助行于一体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座行和助行于一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座椅和助行器,所述的座椅包括椅背后扶手(1)、后车轮(2)、扶手圈(3)、轮椅部分主车架(4)、轮椅部分折叠机构(5)、扶手部分支撑杆(6)、椅面支撑杆(7)和下部支撑横杆(8),所述的轮椅部分主车架(4)的前后侧均设置有椅背后扶手(1),轮椅部分主车架(4)的前后侧均旋转安装有后车轮(2),后车轮(2)的外部设置有扶手圈(3),轮椅部分主车架(4)内设置有轮椅部分折叠机构(5),所述的轮椅部分主车架(4)的右侧上且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扶手部分支撑杆(6)、椅面支撑杆(7)和下部支撑横杆(8),所述的扶手部分支撑杆(6)、椅面支撑杆(7)和下部支撑横杆(8)的右端部为空心腔,扶手部分支撑杆(6)和下部支撑横杆(8)上设置有弹簧插销(23);两根所述的椅面支撑杆(7)之间设置有轮椅椅布(31);两个所述的椅背后扶手(1)之间设置有椅背(26);所述的助行器由前助行架和后助行架,所述的前助行架包括主杆(32)、助行器扶手(11)、椅面支撑连接杆(12)、下部支撑连接杆(22)、脚托支撑杆(15)、前轮支撑耳座(16)、助行器折叠杆下部支撑(18)、前轮(19)、脚部支撑(20)和助行器折叠杆(14),所述主杆(32)的左侧上且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与扶手部分支撑杆(6)相对立的助行器扶手(11)、与椅面支撑杆(7)相对立的椅面支撑连接杆(12)以及与下部支撑横杆(8)相对立的下部支撑连接杆(22);所述的助行器扶手(11)的左端固连有助行器扶手部分连接杆(9),助行器扶手部分连接杆(9)上开设有扶手部分定位孔(10),下部支撑连接杆(22)上开设有下部支撑连接杆定位孔(21);所述的主杆(32)的底部固连有前轮支撑耳座(16),前轮支撑耳座(16)内旋转安装有前轮(19);所述的脚托支撑杆(15)由水平部和倾斜部组成,水平部和倾斜部连接,水平部固定于主杆(32)的右端部,倾斜部下端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助行器折叠杆下部支撑(18)和脚部支撑(20);所述助行器折叠杆(14)的顶端经转轴(13)铰接于主杆(32)上,且转轴(13)位于脚托支撑杆(15)水平部的下方;所述的前助行架的助行器折叠杆(14)的底端固定于后助行架的助行器折叠杆下部支撑(18)上,后助行架的助行器折叠杆(14)的底端固定于前助行架的助行器折叠杆下部支撑(18)上,两根所述的助行器折叠杆(14)交叉设置且经销钉(17)铰接,两根所述的助行器折叠杆(14)上固设有位于销钉(17)上方的助行器椅面底部支撑横杆(24);所述的前助行架的水平部和后助行架的水平部之间设置有助行器椅布(27),前助行架的倾斜部和后助行架的倾斜布之间设置有脚托部分折叠椅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座行和助行于一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座椅和助行器,所述的座椅包括椅背后扶手(1)、后车轮(2)、扶手圈(3)、轮椅部分主车架(4)、轮椅部分折叠机构(5)、扶手部分支撑杆(6)、椅面支撑杆(7)和下部支撑横杆(8),所述的轮椅部分主车架(4)的前后侧均设置有椅背后扶手(1),轮椅部分主车架(4)的前后侧均旋转安装有后车轮(2),后车轮(2)的外部设置有扶手圈(3),轮椅部分主车架(4)内设置有轮椅部分折叠机构(5),所述的轮椅部分主车架(4)的右侧上且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扶手部分支撑杆(6)、椅面支撑杆(7)和下部支撑横杆(8),所述的扶手部分支撑杆(6)、椅面支撑杆(7)和下部支撑横杆(8)的右端部为空心腔,扶手部分支撑杆(6)和下部支撑横杆(8)上设置有弹簧插销(23);两根所述的椅面支撑杆(7)之间设置有轮椅椅布(31);两个所述的椅背后扶手(1)之间设置有椅背(26);所述的助行器由前助行架和后助行架,所述的前助行架包括主杆(32)、助行器扶手(11)、椅面支撑连接杆(12)、下部支撑连接杆(22)、脚托支撑杆(15)、前轮支撑耳座(16)、助行器折叠杆下部支撑(18)、前轮(19)、脚部支撑(20)和助行器折叠杆(14),所述主杆(32)的左侧上且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与扶手部分支撑杆(6)相对立的助行器扶手(11)、与椅面支撑杆(7)相对立的椅面支撑连接杆(12)以及与下部支撑横杆(8)相对立的下部支撑连接杆(22);所述的助行器扶手(11)的左端固连有助行器扶手部分连接杆(9),助行器扶手部分连接杆(9)上开设有扶手部分定位孔(10),下部支撑连接杆(22)上开设有下部支撑连接杆定位孔(21);所述的主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强李姗李彦刘佳玲秦誉轩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