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增益且低电容电压应力的准Z源三电平逆变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99233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17:26
一种高电压增益且低电容电压应力的准Z源三电平逆变器电路,直流电源的输出端与准Z源网络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准 Z源网络电路的输出端与三电平逆变桥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该准Z源三电平逆变器电路能够实现单级逆变增益高、功率大、谐波小、效率高、稳定性强的优点。

Quasi Z source three level inverter circuit with high voltage gain and low capacitance voltage stress

A circuit for high voltage gain and low voltage stress of the quasi Z source three level inverter, output DC power input and quasi Z source network circu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end of the quasi Z source network circuit and three level inverter circu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terminal. The quasi Z source three level inverter circuit can realize single stage inverter with high gain, high power, small harmonic, high efficiency and strong 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电压增益且低电容电压应力的准Z源三电平逆变器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电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高电压增益且低电容电压应力的准Z源三电平逆变器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能源工业的发展就没有现代文明。随着世界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能源和环境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所面临的重大基本问题,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DC/AC变流电路,即逆变电路,能够实现直流电能到交流电能的转换。燃料电池发电、太阳发电、风力发电、电动汽车等领域,都需要经过DC/AC变换,其对功率等级和转换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且直流侧电压不稳定。现有电压源或电流源逆变器都属于降压型逆变器,交流输出电压只能小于直流输入电压,不能有效解决直流电压波动问题,开关器件需要加入“死区”时间,谐波大,效率低,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高电压增益且低电容电压应力的准Z源三电平逆变器电路,以实现单级逆变增益高、功率大、谐波小、效率高且稳定性强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电压增益且低电容电压应力的准Z源三电平逆变器电路,包括直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电压增益且低电容电压应力的准Z源三电平逆变器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电压增益且低电容电压应力的准Z源三电平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准Z源网络电路和三电平逆变桥电路,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端与Z源网络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Z源网络电路的输出端与三电平逆变桥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准Z源网络电路,准 Z源网络电路包括电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电压增益且低电容电压应力的准Z源三电平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准Z源网络电路和三电平逆变桥电路,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端与Z源网络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Z源网络电路的输出端与三电平逆变桥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准Z源网络电路,准Z源网络电路包括电感L5、电感L6、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第一升压单元电路和第二升压单元电路,电感L5的一端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电感L5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阳极和电容C7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3的阴极与第一升压单元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升压单元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容C7的另一端及三电平逆变桥的正端相连;电感L6的一端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电感L6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4的阴极和电容C8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4的阳极与第二升压单元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升压单元电路的输入端与电容C8的另一端及三电平逆变桥的负端相连;电容C5的一端与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与电容C6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三电平逆变桥的中点与电容C5和电容C6之间的中点N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电压增益且低电容电压应力的准Z源三电平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压单元电路,包括电感L1、电感L2、电容C1、电容C2和二极管D1,所述电感L1的一端与二极管的D3的阴极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电容C2的一端与二极管D3的阴极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涛张志腾蔡智林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