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定东专利>正文

导管式鼻腔和鼻咽部表面麻醉喷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89296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多孔导管加压喷雾技术的导管式鼻腔和鼻咽部表面麻醉喷雾器,包括导管和加压喷壶,所述导管外形为弧形,前端有出水细孔,外壁标有长度刻度,所述加压喷壶含加压结构、出水管、进水管和储药壶,所述加压结构包括按压手柄、弹簧、密封栓、储气仓、出气和进气单向活瓣,所述出水管前端设置有压力阀,所述进水管前端有金属球。本表面麻醉喷雾器操作简单,进行表面麻醉时无创、效果满意,患者舒适度高,而且成本低廉,可做到一次性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Catheter type nasal and throat surface anesthetic spray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ressurized spray technology using porous catheter catheter surface of nasal cavity and nasopharynx anesthesia sprayer, including catheter and pressure watering can, the conduit for arc shape, the front wall of water pores, marked with length scales, the pressure containing pressurized structure, spray outlet pipe, water inlet pipe and a storage pot, the pressurized structure comprises a pressing handle, a spring, a sealing plug, an air storage chamber, outlet and inlet one-way valve, the water outlet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pressure valve, the water inlet pipe is arrang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metal ball. The surface anesthesia sprayer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no wound, satisfactory effect, high comfort and low cost, and can be used at one time to prevent cross inf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管式鼻腔和鼻咽部表面麻醉喷雾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粘膜表面麻醉装置,尤其是一种鼻腔和鼻咽部表面麻醉喷雾器。
技术介绍
完善的鼻腔和鼻咽部粘膜的表面麻醉是临床清醒经鼻插管必要条件之一。目前,针对鼻腔的表面麻醉,临床常使用长棉棒或棉纱条浸湿局麻溶液置入以麻醉鼻粘膜,该方法简单但具有一定的缺点,包括麻醉操作时患者舒适度不够,麻醉效果和范围不完善,以及操作导致鼻粘膜的损伤出血的风险。另外,临床也有使用雾化局麻药吸入来获得气道(含鼻腔和鼻咽部)的表面麻醉,该方法的优点在于简单和没有不适,但该方法麻醉时间长,需要患者能够或愿意深呼吸,且气道获得的麻醉强度不确定。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目前临床鼻腔和鼻咽部表面麻醉技术中麻醉效果和范围不完善或不确切,患者舒适度不够,操作损伤出血风险,或需患者配合等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多孔导管加压喷雾技术的导管式表面麻醉喷雾器,将喷壶中局麻药加压通过导管前端多孔喷射至鼻腔和鼻咽部粘膜表面,获得麻醉效果。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导管式鼻腔和鼻咽部表面麻醉喷雾器,包括导管和加压喷壶,加压喷壶含加压结构、出水管、进水管和储药壶,加压结构包括按压手柄、弹簧、密封栓、储气仓、出气和进气单向活瓣,出水管设置有压力阀,压力阀主要包括旋钮、弹簧和密封栓。上述的导管式鼻腔和鼻咽部表面麻醉喷雾器,所述的导管和加压喷壶出水口相连;导管材质为具有一定弹性的优质医用硅胶,导管外形为弧形,弯曲度18-20度,导管外壁光滑且标有长度刻度(单位厘米),导管为单腔结构,导管最前端为封闭光滑半圆或半椭圆形,导管前段3-5cm的导管管壁有出水细孔,细孔与管腔相通,导管长度为20cm,外径可有12-18F不同型号(F为法制单位)。上述的导管式鼻腔和鼻咽部表面麻醉喷雾器,所述的出水管通过加压喷壶出水口与导管相连,出水管前端有压力阀,当出水管内液体压力超过压力阀所设定压力,液体从出水管进入导管,从导管前端出水细孔喷出。出水细孔的孔径足够小及出水压力足够大是保证药液以喷雾状喷出的必要条件。上述的导管式鼻腔和鼻咽部表面麻醉喷雾器,所述的进水管为医用硅胶导管,进水管前端有进药孔,另外进水管最前端有一重金属球,保证不管储药壶的位置如何,进药孔始终位于储药壶的最低点。上述的导管式鼻腔和鼻咽部表面麻醉喷雾器,所述的储药壶为医用透明塑料,外表面有容量刻度(刻度单位ml)。储药壶通过旋转接口可移除或安装,以便加入局麻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表面麻醉喷雾器,采用导管置入鼻腔和鼻咽部加压喷雾给药,有效克服了临床常规棉棒或棉纱条给药具有的舒适度不够,麻醉效果和范围不完善以及损伤出血风险的缺点。置入鼻腔和鼻咽部的导管光滑、质软而有一定弹性,外形为弧形,因此置入过程患者无明显不适,以及避免了损伤出血的风险;导管与加压喷壶连接处有旋接钮,避免了导管意外脱落进入鼻腔的可能;导管前段有细孔,药液为加压后喷雾方式给药,通过逐步置入逐步给药以及导管刻度判断置入深度的合适,保证了鼻腔和鼻咽部表面麻醉效果的确切和范围的完善;因为鼻腔内腔隙较大且不规则,为获得确切喷雾给药的效果,避免局麻药从导管流出而无法获得完善的麻醉范围,本技术表面麻醉喷雾器采用了导管前端有出水细孔、加压喷壶出水端有压力阀设计;本技术表面麻醉喷雾器的加压原理为储药壶内压力增加而药液压入进水管,而非药液负压吸入进水管(抽吸式),从而可满足储药壶的密闭性要求;另外,本技术表面麻醉喷雾器的进水管最前端含重金属球设计,可保证不管储药壶的位置均可有效给药,方便了给药操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图2为加压喷壶的加压结构示意图;图3为加压喷壶的压力阀的示意图。图中1.导管,2.导管出水细孔,3.长度刻度,4.旋接钮,5.加压喷壶出水口,6.压力阀,7.出水管,8.加压结构,9.旋转接口,10.进水管,11.储药壶,12.进药孔,13.金属球,14.按压手柄,15.弹簧,16.密封栓,17.储气仓,18.进气单向活瓣,19.出气单向活瓣,20.压力阀旋钮,21.压力阀弹簧,22.压力阀密封栓,23.压力阀阀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鼻腔和鼻咽部表面麻醉前,患者可适度镇痛镇静及给予止涎药,测量患者鼻尖至耳垂的距离,此距离可估计患者鼻孔至鼻咽部的大致距离。实施鼻腔和鼻咽部表面麻醉前,储药壶10中装入局部麻醉药和血管收缩药,旋紧旋转接口9,以保证储药壶的密闭性。将导管1与加压喷壶出水口5相连,并旋紧旋接钮4。调节压力阀旋钮20,以保证按压按压手柄14时,局麻药以喷雾状从导管出水细孔2中喷出。实施鼻腔和鼻咽部表面麻醉时,导管1表面涂医用无菌石蜡油,先将导管1前端含导管出水细孔2部分置入患者鼻孔,导管1前端弯曲方向朝向患者尾侧,按压加压喷壶的按压手柄14给药,然后逐步深入逐步给药,导管1置入给药时观察导管1上的长度刻度3,保证导管1置入深度合适,以获得更完善的鼻腔和鼻咽部表面麻醉范围和效果。临床上该给药过程可重复1-3次。当按压按压手柄14时,密封栓16向前驱动储气仓17内气体,出气单向活瓣19开放(同时进气单向活瓣18关闭),气体进入储药壶10,储药壶10内压力增加,药液通过进药孔12进入进水管10。当放开按压手柄14,密封栓16在弹簧15的作用下回移,进气单向活瓣18开放(同时出气单向活瓣关闭19),储气仓17内充入空气。当向下调节压力阀旋钮20时,压力阀弹簧21推动压力阀密封栓22以及压力阀阀门23向下的压力增加,打开压力阀阀门23的所需要的出水管内压力增加,加压喷壶出水口5的出水压力增加;当向上调节压力阀旋钮20时,加压喷壶出水口5的出水压力减小。导管1适合无菌单独包装,一次性使用。配套的加压喷壶单独无菌包装,建议一次性使用,也适合等离子消毒后的重复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导管式鼻腔和鼻咽部表面麻醉喷雾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管式鼻腔和鼻咽部表面麻醉喷雾器,包括导管和加压喷壶,所述的加压喷壶含加压结构、出水管、进水管和储药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前端有多个出水细孔,所述导管的外壁有长度刻度,所述导管为弧形设计,所述加压喷壶的出水管前端有压力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管式鼻腔和鼻咽部表面麻醉喷雾器,包括导管和加压喷壶,所述的加压喷壶含加压结构、出水管、进水管和储药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前端有多个出水细孔,所述导管的外壁有长度刻度,所述导管为弧形设计,所述加压喷壶的出水管前端有压力阀。2.根据权力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定东
申请(专利权)人:杨定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