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化工厂专利>正文

新型输血或输液用软聚氯乙烯塑料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8574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输血(液)用软聚氯乙烯塑料,适用于加工成一次性医用器材,供临床输血(液)使用。其特征是采用乙酰基柠檬酸三(2-乙基已)酯为主增塑剂,并适当加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酯增塑剂,因此可减低毒性且可改善操作性能。它是不同于通常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为主增塑剂的增塑聚氯乙烯的新型产品。其配方为:(重量份)聚氯乙烯树脂100,乙酰基柠檬酸三(2-乙基己)酯15-35,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10-25,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0-15,环氧大豆油或环氧亚麻仁油0-10,苯甲基硅油0.1-0.3,有机亚磷酸酯0.1-0.8,硬脂酸盐0.2-0.5。(*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血(液)用软聚氯乙烯塑料,属医用高分子材料领域。用于输血及输液的无毒的软聚氯乙烯塑料,过去大都采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即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作为主体增塑剂,由于该增塑剂对人体内肝脏有一定损害,国内外科研人员为寻求毒性更小的增塑剂曾作了大量工作,一般采用部分或全部取代DEHP的方法来减少对人体的影响。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1546 A,申请号87106027.2)公开了以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和环氧四氢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为主体增塑剂,其中以前者为主,并加入适量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改性的方法。欧洲专利EP51414 A中描述了以不被血浆抽出的脂肪酸酯作为第一增塑剂和以相容的、能抑制溶血作用的、可被血浆抽出的脂肪酸酯或磷酸酯作为第二增塑剂,两者增塑剂在整个塑化聚氯乙烯配方中的含量分别为5-30%(重量)和10-25%(重量)。第一增塑剂的脂肪酸酯至少具有3个酯基团,且在每个脂肪烃链中至少有4个C;另外第二增塑剂的脂肪酸酯至少具有2个酯基团,且在每个脂肪烃链中至少有4-12个C,若为磷酸酯则至少含有2个酯基团并具有同样烃链中的C数目。欧洲专利EP 138147 A中,描述了一种血和血制品的聚氯乙烯容器,它所用的增塑剂为柠檬酸三酯或酰基化的柠檬酸三(4-10C直链脂肪醇)酯,如乙酰基柠檬酸三丁酯,正丁酰基柠檬酸三正己酯、乙酰基柠檬酸三正辛酯,乙酰基柠檬酸三正癸酯。该增塑的聚氯乙烯塑料的成分为聚氯乙烯(PVC)40-80%(重量)、柠檬酸酯20-60%(重量)、环氧大豆油或环氧亚麻仁油3-35%(重量)和金属硬脂酸盐1%(重量)。该增塑剂可经受得住蒸气消毒并且不会被血浆所浸出。以上这些增塑的聚氯乙烯塑料在某些性能方面还不够理想,例如在塑化加工性能、对人体安全性、耐迁移性、耐低温性、化学稳定性或热稳定性等方面尚要改进,而原料直链脂肪醇等在我国目前还不充沛,将对生产有所影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几乎完全无毒性的、具有良好耐迁移性、耐挥发性、耐低温性、化学稳定性及热稳定性的增塑的聚氯乙烯塑料。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医学上临床输血输液用的新的增塑聚氯乙烯塑料的工艺配方。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特征是采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为增塑剂的同时,以乙酰基柠檬酸三(2-乙基己)酯取代较大部分的前者,以构成主体增塑剂体系,并辅以少量己二酸二辛酯为低温增塑剂,环氧油类为稳定增塑剂。另以高效无毒有机亚磷酸酯螯合剂强化稳定体系。本专利技术的新型输血输液用软聚氯乙烯塑料的配方中主要含有聚氯乙烯树脂、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乙酰基柠檬酸三(2-乙基己)酯、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环氧大豆油或环氧亚麻仁油、苯甲基硅油、亚磷酸酯、硬脂酸盐、其各组分的含量为(重量份)聚氯乙烯树脂(PVC) 100乙酰基柠檬酸三(2-乙基己)酯(ATEHC) 15-35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 10-25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DEHA) 0-15环氧大豆油(ESO)或环氧亚麻仁油(ELO) 0-10有机亚磷酸酯(亚磷酸4,4′-二异丙叉双酚(10-16)碳烷基酯)(IDAP或8601) 0.1-0.8苯甲基硅油(PMSiO) 0.1-0.3硬脂酸盐(硬脂酸铝、锌或硬脂酸钙、锌)(Al St+Zn St或Ca St+Zz St) 0.2-0.5由于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为主体增塑剂的输血(液)用聚氯乙烯塑料,在血液储存期中该增塑剂会析出于血液中而引起毒性,故有关方面一直在研究如何取代DEHP的问题;但DFHP对血液中的红细胞的保存有利,再加该增塑剂的成型加工性能较好,为此,以毒性更小的乙酰基柠檬酸三(2-乙基己)酯(ATEHC)作较大部分取代是可取的。本专利技术的软聚氯乙烯以毒性更小的ATEHC取代较大部分DEHP作为主体增塑剂,另加入少量己二酸二辛酯(DEHA)作为低温增塑剂,以改善塑料的低温性能。此外,本专利技术的配方中还以环氧大豆油(ESO),高效无毒有机亚磷酸酯(IDAP)及硬脂酸皂类作为复合透明稳定体系,以苯甲基硅油(PMSiO)及硬脂酸皂类为润滑体系。由本专利技术配方制成的医用聚氯乙烯塑料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其各性能如下1.毒性极微经有关单位测定腹腔注射小鼠的50%致死剂量LD50如下类别 LD(毫克/公斤)DEHP增塑剂体系 37871ATEHC新型增塑剂体系 85000新型增塑剂体系的毒性大大低于DEHP增塑剂体系。2.耐迁移性好按ISO177(国际标准)方法测定DEHP增塑薄膜,迁移量为0.620克新型增塑体系薄膜,迁移量为0.190克新型塑料制成的薄膜迁移量小,稳定性好。3.挥发性小(100℃×7天)DEHP增塑薄膜,质量损耗为8.3%新型增塑体系薄膜,质量损耗为0.7%故新型增塑体系的塑料薄膜挥发性小,耐久性好,能耐受高压蒸汽灭菌。4.耐低温性好按ISOR974(国际标准)方法测定,其脆性温度如下DEHP增塑薄膜 -35℃新型增塑体系的薄膜 -43℃新型增塑体系的塑料薄膜的耐低温性好,即其低温柔软性好,适于在4℃温度时长期保存。在更低温度下,也能静态保存。5.化学稳定性(121℃/30分钟蒸汽消毒,在40℃培养箱内保存),按药典方法测试结果项目 0天 14天(1)△pH值(下降) 0.75 0.80(2)易氧化物(KmnO4耗用量)ml 0.12 0.26(3)氯离子,ppm <0.4 <0.4(4)紫外吸收(270毫微米波长处) 0.068 0.070(5)NH3,ppm <0.2 <0.2(6)重金属,ppm <0.3 <0.3据实践经验,老化保存14天,约相当于室温保存一年以上,由此可见,各项指标变化小、符合要求,化学稳定性良好。6.热稳定性(180℃时,刚果红试纸变色时间)老稳定体系(不用IDAP)32-43分钟,变色较快。新稳定体系(采用IDAP)75-54分钟,变色较慢。表示成型加工时,塑料在高温下的耐受能力,此处可见新型塑料较高。7.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增塑聚氯乙烯塑料在日常使用操作时,不易发生高压蒸气消毒后发粘及+4℃冷藏后发脆易裂等弊病。本专利技术的塑料还因低温性能较好而同时适用于吹塑(或压延)薄膜及导管料,作两种产品的通用原材料。现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说明于下实施例1医用软聚氯乙烯塑料的配方如下成分 用量(重量份)聚氯乙烯(PVC) 100乙酰基柠檬酸三(2-乙基己)酯(ATEHC) 20-30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 15-20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DEHA) 5-10环氧大豆油(ESO) 2-5苯甲基硅油(PMSiO) 0.1-0.3亚磷酸4,4′-二异丙叉双酚(10-16)碳烷基酯(IDAP) 0.2-0.6硬脂酸铝及锌(Al St+Zn St) 0.3-0.5本配方所用原料经计量后按正常生产步骤生产,制成粒料,可进一步再按正常成型加工条件制成各种器材生产所需之袋料及导管等。制品柔软透明,对温度的敏感性较一般产品为小,热损耗低,热稳定性好,耐低温性良好。因此可耐高温蒸汽灭菌,不发生粘连;也可耐低温储存,不易破裂。由于柠檬酸酯类增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输血(液)医用软聚氯乙烯烹的配方,其特征是采用乙酰基柠檬酸三(2-乙基己)酯(ATEHC)为主增塑剂,并加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及己二酸(2-乙基己)酯(DEHA)增塑剂,构成完整的增塑剂体系,其配方如下:成 分,用量(重量份)聚氯乙烯树脂(PVC),100乙酰基柠檬酸三(2-乙基己)酯(ATEHC),15-35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10-25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DEHA),0-15环氧大 豆油(ESO)或环氧亚麻仁油(ELO),0-10有机亚磷酸酯(亚磷酸4,4'-二异丙叉双酚(10-16)碳烷基酯(IDAP或8601),0.1-0.8苯甲基硅油(PMSiO),0.1-0.3硬脂酸盐(硬脂酸铝、锌或硬 脂酸钙、锌)(AlSt+ZnSt或CaSt+ZnSt),0.2-0.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思约陈洁周宝茂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化工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