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蓄电池的双极耳板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8104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3 0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蓄电池的板栅,包括上边框、与上边框相对的下边框、左边框、与左边框相对的右边框以及横竖交叉设置的若干个竖筋和若干个横筋,其中,所述板栅还包括两个极耳,所述两个极耳分别位于板栅的上边框和下边框上,并且呈对角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极耳板栅除了能够大幅降低电势损失之外,发明专利技术人还对上述结构的双极耳板栅中的筋条的横截面积进行设定,得到具有优化结构的板栅,进一步降低电势损失,从而在保持相同循环寿命的前提下,能够降低电池内阻获得高功率特性。

Bipolar ear plate grid for storage batter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grid storage battery, including the frame, and the upper frame relative to the lower frame, the left frame and the right frame and the left frame relative and a plurality of vertical bars arranged crisscross and a plurality of transverse ribs, wherein, the grid also includes two electrode ears, the two ears were located in the grids of the upper frame and the lower frame, and diagonally arranged. The invention of the double ear plate grid in addition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potential losses, the ear of the bipolar grid structure in the rib cross-sectional area is set with grid structure optimization, to further reduce potential losses, thus keeping the same cycle life, can reduce the internal resistance of the battery to obtain high power characterist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的板栅结构,属于铅酸蓄电池制造
,具体涉及用于蓄电池的双极耳板栅
技术介绍
板栅是铅酸电池的集电器,也用于支撑电极中的活性物质,其决定了电池的大部分欧姆内阻,而内阻决定了铅酸电池的功率特性以及产生的热量,因此,具有良好结构的板栅有利于减少内阻,提高功率特性,并降低电池作业时产生的热量,从而提高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美国专利US5,149,605中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板栅结构,专利技术人在板栅的上边框上设置了两个共面的极耳,缩短了导电路径,从而可以降低内阻。另外,CN201210337762.1中公开了一种优化了的用于铅酸电池的单极耳板栅结构,它包括极耳、与极耳相接的上边框、与上边框相对的下边框、与极耳相邻的左边框、与左边框相对的右边框以及横竖交叉设置的若干个竖筋和若干个横筋,其中,所述上边框、下边框和/或至少一个横筋的截面面积从接近极耳到远离极耳的方向逐渐减小。另外,所述左边框、右边框和/或至少一个竖筋的截面面积从接近极耳到远离极耳的方向逐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蓄电池的双极耳板栅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蓄电池的板栅,其包括上边框(2)、与上边框(2)相对的下边框(6)、左边框(5)、与左边框(5)相对的右边框(7)以及横竖交叉设置的若干个竖筋(3)和若干个横筋(4),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栅进一步包括两个极耳(1和8),所述两个极耳(1和8)分别位于板栅的上边框(2)和下边框(6)上,并且呈对角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蓄电池的板栅,其包括上边框(2)、与上边框(2)相对
的下边框(6)、左边框(5)、与左边框(5)相对的右边框(7)以及横
竖交叉设置的若干个竖筋(3)和若干个横筋(4),其特征在于,所述板
栅进一步包括两个极耳(1和8),所述两个极耳(1和8)分别位于板栅
的上边框(2)和下边框(6)上,并且呈对角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栅,其中,所述两个极耳(1和8)分别设
置在板栅的上边框(2)的左端和下边框(6)的右端,或者两个极耳(1
和8)分别设置在板栅的上边框(2)的右端和下边框(6)的左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栅,其中,在所述板栅的上半部和/或下半
部,所述左边框、右边框、上边框、下边框、至少一个横筋和/或至少一个
竖筋的截面面积从接近极耳到远离极耳的方向逐渐减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栅,其中,所述左边框、右边框、上边框、
下边框、至少一个横筋和/或至少一个竖筋的截面面积从接近极耳到远离极
耳的方向呈线性或呈阶梯性逐渐减小。
5.如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板栅,其中,所述板栅的上半部旋转
180度后与下半部的结构相同。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板栅,其中,在所述两个极耳(1
和8)分别设置在板栅的上边框(2)的左端和下边框(6)的右端的板栅的上半
部,并且左边框的上端与下端截面积的比例为1.0~3.0,与极耳相连或相
邻的竖筋的上端与下端截面积的比例为3.0~6.0,距离极耳最远端的竖筋的
上端与下端截面积的比例为1.0~2.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栅,其中,与极耳相连或相邻的竖筋的上端
与下端截面积的比例为5.0,和/或距离极耳最远端的竖筋的上端与下端截
面积的比例为1.0。
8.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板栅,其中,在所述两个极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广利王宪宏
申请(专利权)人: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