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菌种自流加式高效铁盐脱氮反应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菌种自流加式高效铁盐脱氮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自1996年实施“一控双达标”政策以来,我国废水有机物含量得到有效控制,氮素污染上升为主要环境问题。根据2014年中国环境公报显示,年氨氮排放量达238.5万吨,地表水氨氮含量依然超标,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体氮素去除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重大环保问题。传统反硝化技术多采用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而对于低C/N比废水的处理,额外添加有机物不仅增加投资成本,也极易造成二次污染。探寻新型反硝化电子供体,研发自养反硝化技术势在必行。利用亚铁盐进行自养脱氮是近二十年的重大发现,它有效避免了二次污染,同时产生可用于废水除磷的三价铁。然而,三价铁极易沉淀,中性条件下即可形成铁氧化物或铁氢氧化物等致密高铁盐化合物聚集在细胞表面,阻碍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流,使细胞逐渐失活,甚至死亡。目前已见报道的铁盐脱氮反应装置的最高基质去除速率仅为0.16±0.01kg_N/(m3d),远远低于传统异养反硝化技术的去除速率。破解铁盐脱氮活性污泥“老化”问题,是研发高效铁盐脱氮技术的关键所在。针对上述问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种自流加式高效铁盐脱氮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由反应罐(A)和种子罐(B)组成,反应罐(A)包括排泥区(I)、布水区(Π)、反应区(m)和三相分离区(IV),种子罐(B)包括储液区(V)、育种区(VI)和蓄能区(W),装置具体包括第一排泥口(1)、进水口(2)、布水器(3)、下取样口(4)、中取样口(5)、上取样口(6)、加泥口(7)、流加管(8)、侧分离挡板(9)、分离挡板(10)、出水口(11)、分离排气口(12)、第一排气口(13)、流加阀门(14)、半球储液器(15)、交换管(16)、第二排泥口(17)、育种罐(18)、滤网(19)、第二排气口(20)、储能管(21)、蓄能罐(22)和第三排气口(23); 反应罐(A)自下而上依次设有排泥区(I)、布水区(Π)、反应区(ΙΠ)和三相分离区(IV);排泥区(I)下部设有第一排泥口(I),上部与布水区(Π)贯通;布水区(Π)下部罐体外壁设有进水口(2),内部中心处设有布水器(3),进水口(2)与布水器(3)相连,布水区(Π)上部与反应区(m)贯通;反应区(m)罐体外壁自下而上依次设有下取样口(4)、中取样口(5)和上取样口(6),内部上端对称设有加泥口(7),上部与三相分离区(IV)贯通;三相分离区(IV)罐体内壁设有侧分离挡板(9),内部上端设置主分离挡板(10),主分离挡板(10)上端连接分离排气口( 12),罐体外壁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出水口( 11)和第一排气口( 13); 反应罐(A)与种子罐(B)隔断,通过外设流加管(8)连接,流加管(8)下端相接加泥口(7),中部设有流加阀门(14),上端相接第二排泥口( 17);种子罐(B)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储液区(V)、育种区(VI)和蓄能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平,王茹,杨程,张萌,叶贞,许少怡,戴陈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