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排水管及空调排水管的盘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265177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排水管及空调排水管的盘绕方法。空调排水管包括管体,管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对接管段,管体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对接管段,管体具有缠绕后并通过第一对接管段和第二对接管段对接固定的打包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空调排水管在打包的过程中无需采用管夹来固定,而是直接通过第一对接管段和第二对接管段来对接固定的,能够有效降低空调排水管的包装成本,防止空调排水管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变形、散开,包装时,对空调排水管的平整度、整齐度的要求降低,且无需使用设备盘管,不存在操作过程中损伤空调排水管的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排水管及空调排水管的盘绕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排水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排水管及空调排水管的盘绕方法。
技术介绍
空调排水管需要盘绕后放置在盘绕后的连接管中间进行打包,原排水管盘绕装配结构为:盘绕后的排水管使用3个管夹,以便固定首尾及中间处。此种盘绕结构需要使用盘管设备进行绕圈后再人工插入管夹,这种空调排水管盘绕装配结构存在如下问题:1、对空调排水管绕管平整度、整齐度要求较高,需使用设备盘绕,存在操作工机器伤害的隐患;2、空调排水管生产、储运过程中容易变形、散开;3、需要使用3个管夹固定,排水管安装后丢弃,浪费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排水管及空调排水管的盘绕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排水管存在的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排水管,包括管体,管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对接管段,管体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对接管段,管体具有缠绕后并通过第一对接管段和第二对接管段对接固定的打包状态。进一步地,当管体处于打包状态时,管体交叉缠绕设置。进一步地,空调排水管还包括紧固机构,第一对接管段和第二对接管段通过紧固机构固定连接。进一步地,紧固机构包括凸起和凹槽,凸起和凹槽两者之一设置在第一对接管段上,两者另一设置在第二对接管段上。进一步地,凹槽设置在第一对接管段内壁上,凸起设置在第二对接管段的外侧壁上。进一步地,凸起为凸环,凹槽为环形槽。进一步地,第一对接管段的内径在6mm至30mm的范围内,第二对接管段的外径在5.6mm至29.6mm的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排水管的盘绕方法,空调排水管的盘绕方法用于对上述的空调排水管进行盘管,空调排水管的盘绕方法包括:固定步骤:固定住管体的距管体的第一端预定距离的位置处;盘管连接步骤:将管体沿预定方向交叉缠绕后并使得第一对接管段和第二对接管段对接固定;整形步骤:对管体进行整形。进一步地,在固定步骤中,预定距离在130mm至170mm的范围内。进一步地,在盘管连接步骤中,管体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交叉缠绕。进一步地,在盘管连接步骤中,管体盘绕2至4圈后并使得第一对接管段和第二对接管段对接固定。进一步地,第一对接管段和第二对接管段之间通过空调排水管上的紧固机构固定连接。进一步地,空调排水管的盘绕方法采用人工进行。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本专利技术中的空调排水管的管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对接管段,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对接管段,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人工将管体进行缠绕之后,并将第一对接管段和第二对接管段进行对接固定,进而处于打包状态。可见,本专利技术中的空调排水管在打包的过程中无需采用管夹来固定,而是直接通过第一对接管段和第二对接管段来对接固定的,能够有效降低空调排水管的包装成本,防止空调排水管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变形、散开,包装时,对空调排水管的平整度、整齐度的要求降低,且无需使用设备盘管,不存在操作过程中损伤空调排水管的隐患。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排水管的半剖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管体;11、第一对接管段;12、第二对接管段;13、凸起;14、凹槽。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排水管,本实施例中的空调排水管包括管体10,该管体1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对接管段11,管体1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对接管段12,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本实施例中的管体10具有缠绕后并通过第一对接管段11和第二对接管段12对接固定的打包状态。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空调排水管的管体1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对接管段11,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对接管段12,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人工将管体10进行缠绕之后,并将第一对接管段11和第二对接管段12进行对接固定,进而处于打包状态。可见,本实施例中的空调排水管在打包的过程中无需采用管夹来固定,而是直接通过第一对接管段11和第二对接管段12来对接固定的,能够有效降低空调排水管的包装成本,防止空调排水管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变形、散开,包装时,对空调排水管的平整度、整齐度的要求降低,且无需使用设备盘管,不存在操作过程中损伤空调排水管的隐患。当管体10处于打包状态时,管体10交叉缠绕设置,本实施例中的交叉缠绕是指管体10在缠绕过程中,管体10各圈之间相互交叉旋扭在一起的方式,而并非是从内圈向外圈依次绕设的方式(如蚊香盘设式的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空调排水管的打包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空调排水管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变形、散开。本实施例中的空调排水管还包括紧固机构,当将管体10缠绕后,第一对接管段11和第二对接管段12通过紧固机构固定连接,结构稳定可靠。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紧固机构包括凸起13和凹槽14,凸起13和凹槽14两者之一设置在第一对接管段11上,两者另一设置在第二对接管段12上,将第一对接管段11和第二对接管段12对接上之后,通过凸起13或者凹槽14的相互配合作用固定起来,结构简单,稳定可靠。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凹槽14设置在第一对接管段11内壁上,凸起13设置在第二对接管段12的外侧壁上。当然,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紧固机构设置为锁扣等结构,只要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下的其他变形方式,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调排水管及空调排水管的盘绕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排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0),所述管体(1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对接管段(11),所述管体(1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对接管段(12),所述管体(10)具有缠绕后并通过所述第一对接管段(11)和所述第二对接管段(12)对接固定的打包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排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0),所述管体(1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对接管段(11),所述管体(1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对接管段(12),所述管体(10)具有缠绕后并通过所述第一对接管段(11)和所述第二对接管段(12)对接固定的打包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排水管,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管体(10)处于打包状态时,所述管体(10)交叉缠绕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排水管还包括紧固机构,所述第一对接管段(11)和所述第二对接管段(12)通过所述紧固机构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机构包括凸起(13)和凹槽(14),所述凸起(13)和凹槽(14)两者之一设置在所述第一对接管段(11)上,两者另一设置在所述第二对接管段(12)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4)设置在所述第一对接管段(11)内壁上,所述凸起(13)设置在所述第二对接管段(12)的外侧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3)为凸环,所述凹槽(14)为环形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管段(11)的内径在6mm至30mm的范围内,所述第二对接管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敏朱璐璐耶明张飞黄冬磊侯纪波杨芝明韩得鹏高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