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定速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64349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定速控制器,由直流电源、交流电源、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电位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电机、双向可控硅、转速传感器、光耦器、二极管、时基集成芯片和F/V转换芯片组成,光耦器内的发光管缓慢点亮,使双向可控硅的导通角缓慢导通,使电机有一个软启动的过程,通过转速传感器检测电机的转速,进一步控制转速,调节电位器能够调节电机的转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首先能够对电机进行软启动,防止电压冲击,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其次能够通过检测转速而自动调节电压稳定转速,还能够手动调节电机的转速,控制方便,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Constant speed controller for mo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tor speed controller, a DC power supply, AC power supply, a first resistor, a second resistor, a potentiometer, a first capacitor, a second capacitor, a motor, a bidirectional thyristor, speed sensor, optical couplers, diodes, integrated chip and F/V conversion chip, luminous tube optocoupler in slow light so, the bidirectional thyristor conduction angle slow conduction, the motor process has a soft start, the sensor detects the speed of motor speed, further control the speed, adjust the potentiometer to adjust the motor speed.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can carry out the first soft start of the motor, to prevent the impact of voltage, improve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motor, the speed can be detected by automatic adjustment of voltage stability and speed, can also manually adjust the motor speed, easy to control, has the value of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定速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机定速控制器。
技术介绍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在电路中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现有技术中,控制电机转速的控制器多种多样,其功能各有优劣,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电机定速控制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由直流电源、交流电源、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电位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电机、双向可控硅、转速传感器、光耦器、二极管、时基集成芯片和F/V转换芯片组成,直流电源为6V、交流电源为220V市电、第一电阻为1kΩ、第二电阻为720Ω、电位器为10kΩ、第一电容为0.1uF、第二电容为0.01uF、电机为100-1000W电机、双向可控硅型号为MCR100-6/0.8A/400V、转速传感器为通用型光电转速传感器、光耦器型号为TLP112A、二极管型号为IN4001、时基集成芯片型号为NE555、F/V转换芯片型号为LM2917;交流电源的一端与电机的一端连接,交流电源的另一端与双向可控硅的第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电机的另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与光耦器内感光管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光耦器内感光管的另一端连接,转速传感器与电机的转轴之间感应连接,转速传感器的正极同时与时基集成芯片的第八引脚、第四引脚、第二电阻的第一端、F/V转换芯片的第五引脚、第六引脚和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转速传感器的负极同时与光耦器内发光管的负极、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时基集成芯片的第一引脚、第二电容的第一端、F/V转换芯片的第三引脚和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转速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同时与F/V转换芯片的第四和第七引脚连接,光耦器内发光管的正极同时与电位器的第一端和滑动端连接,电位器的第二端同时与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的正极与时基集成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时基集成芯片的第七引脚同时与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F/V转换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时基集成芯片的第二引脚同时与时基集成芯片的第六引脚、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和F/V转换芯片的第二引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是一种电机定速控制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首先能够对电机进行软启动,防止电压冲击,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其次能够通过检测转速而自动调节电压稳定转速,还能够手动调节电机的转速,控制方便,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由直流电源、交流电源、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电位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电机、双向可控硅、转速传感器、光耦器、二极管、时基集成芯片和F/V转换芯片组成,直流电源为6V、交流电源为220V市电、第一电阻为1kΩ、第二电阻为720Ω、电位器为10kΩ、第一电容为0.1uF、第二电容为0.01uF、电机为100-1000W电机、双向可控硅型号为MCR100-6/0.8A/400V、转速传感器为通用型光电转速传感器、光耦器型号为TLP112A、二极管型号为IN4001、时基集成芯片型号为NE555、F/V转换芯片型号为LM2917;交流电源的一端与电机的一端连接,交流电源的另一端与双向可控硅的第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电机的另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与光耦器内感光管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光耦器内感光管的另一端连接,转速传感器与电机的转轴之间感应连接,转速传感器的正极同时与时基集成芯片的第八引脚、第四引脚、第二电阻的第一端、F/V转换芯片的第五引脚、第六引脚和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转速传感器的负极同时与光耦器内发光管的负极、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时基集成芯片的第一引脚、第二电容的第一端、F/V转换芯片的第三引脚和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转速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同时与F/V转换芯片的第四和第七引脚连接,光耦器内发光管的正极同时与电位器的第一端和滑动端连接,电位器的第二端同时与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的正极与时基集成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时基集成芯片的第七引脚同时与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F/V转换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时基集成芯片的第二引脚同时与时基集成芯片的第六引脚、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和F/V转换芯片的第二引脚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直流电源DC和交流电源AC均接通的情况下,时基集成芯片IC1的第三引脚输出电流信号,使第一电容C1进行充电,因第一电容C1充电需要短时间,从而使光耦器RG内的发光管缓慢点亮,进而使双向可控硅SCR的导通角缓慢导通,使电机有一个软启动的过程,通过转速传感器Z检测电机的转速,F/V转换芯片将频率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输入至时基集成芯片IC1,时基集成芯片IC1从而根据电压信号控制光耦器RG内发光管的亮度,进一步控制转速,电位器RP直接改变光耦器RG内发光管的亮度,因此,调节电位器RP能够调节电机M的转速。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机定速控制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定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由直流电源、交流电源、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电位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电机、双向可控硅、转速传感器、光耦器、二极管、时基集成芯片和F/V转换芯片组成,直流电源为6V、交流电源为220V市电、第一电阻为1kΩ、第二电阻为720Ω、电位器为10kΩ、第一电容为0.1uF、第二电容为0.01uF、电机为100‑1000W电机、双向可控硅型号为MCR100‑6/0.8A/400V、转速传感器为通用型光电转速传感器、光耦器型号为TLP112A、二极管型号为IN4001、时基集成芯片型号为NE555、F/V转换芯片型号为LM2917;交流电源的一端与电机的一端连接,交流电源的另一端与双向可控硅的第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电机的另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与光耦器内感光管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光耦器内感光管的另一端连接,转速传感器与电机的转轴之间感应连接,转速传感器的正极同时与时基集成芯片的第八引脚、第四引脚、第二电阻的第一端、F/V转换芯片的第五引脚、第六引脚和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转速传感器的负极同时与光耦器内发光管的负极、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时基集成芯片的第一引脚、第二电容的第一端、F/V转换芯片的第三引脚和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转速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同时与F/V转换芯片的第四和第七引脚连接,光耦器内发光管的正极同时与电位器的第一端和滑动端连接,电位器的第二端同时与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的正极与时基集成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时基集成芯片的第七引脚同时与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F/V转换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时基集成芯片的第二引脚同时与时基集成芯片的第六引脚、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和F/V转换芯片的第二引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定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由直流电源、交流电源、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电位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电机、双向可控硅、转速传感器、光耦器、二极管、时基集成芯片和F/V转换芯片组成,直流电源为6V、交流电源为220V市电、第一电阻为1kΩ、第二电阻为720Ω、电位器为10kΩ、第一电容为0.1uF、第二电容为0.01uF、电机为100-1000W电机、双向可控硅型号为MCR100-6/0.8A/400V、转速传感器为通用型光电转速传感器、光耦器型号为TLP112A、二极管型号为IN4001、时基集成芯片型号为NE555、F/V转换芯片型号为LM2917;交流电源的一端与电机的一端连接,交流电源的另一端与双向可控硅的第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电机的另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与光耦器内感光管的一端连接,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倩蔡黎邱刚李春莉刘定兴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峡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