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5276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其包括:升降于井道(102)的轿厢(104);通过曳引绳(108)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对重(106);悬垂在所述井道内的长尺寸柔性物(116);以及设置在所述长尺寸柔性物的端部的减振装置(120,130)。所述减振装置包括:固定底板(204);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底板的上方、在预定的范围内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底板横向移动的减振板(206)。所述长尺寸柔性物的所述端部连接在所述减振板。当所述固定底板发生振动时,惯性使所述减振板保持相对稳定,从而可以减轻从所述固定底板传播到所述长尺寸柔性物的振动。

Eleva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levator, which comprises lifting to the shaft (102) of the car (104); the traction rope (108) is connected with the car on weight (106); the hanging in the hoistway long size flexible material (116); and a damping device at the end of the long flexible material is arranged in the size of the (120130). The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includes a fixed base plate (204); and a damping plate (206) disposed over the fixed base plate and within a predetermined range capable of laterally moving relative to the stationary base plate. The end of the long flexible material is connected with the damping plate. When the stationary base plate vibrates, the inertia keeps the damping plate relatively stable, thereby reducing vibration from the stationary base plate to the long flexible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
技术介绍
近年,建筑物不断呈现高层化的势头。而高层建筑在有强风或地震的情况下发生摇摆振动将带来很多问题。例如,建筑物的摇摆带动电梯井道内的曳引绳、随行电缆、补偿绳以及限速器绳等长尺寸柔性物摇摆,当这些长尺寸柔性物的摇摆幅度变得很大,就可能撞击到井道内的其他装置、设备、仪器,甚至与这些装置、设备、仪器相纠缠在一起,造成破损。尤其当遇到强风或长周期地震时,这个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13-252916公开了一种电梯随行电缆的制振装置。该制振装置主要由一端固定在井道壁的部件4以及设置于部件4的另一端的张紧轮3所构成。根据该公报的说明,当轿厢1上升到最高层时,张紧轮3能够作用于随行电缆2的下垂弯曲部,增加随行电缆2的张力,以抑制随行电缆2的摇摆。但是,随行电缆等悬垂在井道内的长尺寸柔性物的摇摆振动来源于固定该长尺寸柔性物的端部的振动。例如,通常随行电缆的一端固定在井道壁(或安装在井道壁的支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轿厢,当遇到强风或地震时,由于井道壁和轿厢随建筑物发生摇摆,而这种摇摆又通过随行电缆的端部传到随行电缆,才导致随行电缆发生摇摆。上述专利公报的制振装置的张紧轮3通过部件4安装在井道壁上,当建筑物发生摇摆时,部件4以及张紧轮3本身都将随井道壁一同摇摆,所以其抑制随行电缆2摇摆的作用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其能够有效地抑制悬垂在井道内的长尺寸柔性物的摇摆振动。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电梯包括:升降于井道的轿厢;通过曳引绳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对重;悬垂在所述井道内的长尺寸柔性物;以及设置在所述长尺寸柔性物的端部的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包括:固定底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底板的上方、在预定的范围内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底板横向移动的减振板。所述长尺寸柔性物的所述端部连接在所述减振板。当所述固定底板发生振动时,惯性使所述减振板保持相对稳定,从而可以减轻从所述固定底板传播到所述长尺寸柔性物的振动。由于在本技术的电梯中长尺寸柔性物的端部不是直接连接在井道壁、轿厢等振动源上,而是连接在减振装置中能够相对于固定底板横向移动的减振板,所以当固定在振动源(井道壁、轿厢等)的固定底板发生振动时,惯性使减振板保持相对稳定,从而可以减轻从井道壁、轿厢等振动源传播到长尺寸柔性物的振动,有效地抑制悬垂在井道内的长尺寸柔性物的摇摆振动,防止长尺寸柔性物撞击到井道内的其他装置、设备、仪器及支架,避免与这些装置、设备、仪器及支架相纠缠,造成破损。附图说明图1是简略地表示本技术电梯的第1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减振装置120附近的放大示意图。图3表示图2所示A方向的投影示意图。图4是简略地表示图2所示减振装置中的固定底板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减振装置130附近的放大示意图。图6简略地表示第1实施例的一个变形例。图7是简略地表示本技术电梯的第2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是说明图7所示减振装置的减振效果的示意图。图9是简略地表示本技术电梯的第3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100电梯;102井道;102a井道壁;104轿厢;106对重;108曳引绳;110机房;112曳引机;114控制柜;116随行电缆;116a松弛部;118支架;120减振装置;130减振装置;202框体;202a通孔;204固定底板;204a通孔;204b底板凹部;206减振板;206b减振板凹部;208球体;210接线板;220弹簧;602接线板;704固定底板;704a通孔;706减振板;708弹性体;900电梯;902补偿绳;920减振装置;930减振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第1实施例>图1是简略地表示本技术电梯的第1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梯100包括井道102、轿厢104、对重106等。井道102的上方设有机房110。机房110内设有曳引机112以及控制柜114。轿厢104和对重106通过曳引绳108相连接,曳引绳108绕在曳引机112的曳引轮上。轿厢104和对重106在曳引机112的驱动下,升降于井道102。控制柜114与轿厢104之间连接有随行电缆116。控制柜114通过随行电缆116向轿厢104提供电源并传送控制指令。随行电缆116是设置在井道102内的长尺寸柔性物的一种。在随行电缆116的、与轿厢104相连接的端部设有一个减振装置130。而在接近控制柜114的一侧,随行电缆116的上部由多个支架118固定在井道壁,在支架118的下方设有一个减振装置120。在减振装置120和减振装置130之间,随行电缆116处于悬垂状态。换言之,在随行电缆116可能发生摇摆的悬垂部的两端,分别设有减振装置120和减振装置130。图2是图1所示减振装置120附近的放大示意图。图3表示图2所示A方向的投影示意图。如图所示,减振装置120包括框体202、固定底板204、减振板206、球体208以及弹簧220。固定底板204通过框体202固定在井道壁102a。减振板206设置在固定底板204的上方。在固定底板204的面向减振板206的一侧设有4个底板凹部204b。在减振板206的面向固定底板204的一侧,设有与底板凹部204b的数量相同的4个减振板凹部206b。每个底板凹部204b分别对应一个减振板凹部206b,两者形成一对。图4是简略地表示图2所示减振装置中的固定底板204结构的示意图。固定底板204的底板凹部204b具有球冠形表面,该球冠对应球的半径R大于球体208的半径r。该球冠的高度(也就是该底板凹部204b的深度)h小于球体208的半径r。减振板206的减振板凹部206b也具有球冠形表面,其尺寸可以与底板凹部204b相同。在每一对底板凹部204b与减振板凹部206b之间设有一个球体208。球体208是滚动体的一种。球体208能够在底板凹部204b与减振板凹部206b内滚动,使减振板206能够在一个预定的范围内相对于固定底板204横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谓“预定的范围”是指球体208在不越出底板凹部204b和减振板凹部206b的范围内滚动时减振板206可能移动的范围。如图2及图4所示,固定底板204的中心部开设有通孔204a。框体202在与通孔204a相对应的位置也开设有通孔202a。随行电缆116的悬垂部的端部穿过通孔202a和通孔204a,连接在减振板206。减振板206上设有接线板210。减振装置120下方的随行电缆116与减振装置120上方的随行电缆116通过接线板210相连接。当强风或地震使建筑物(包括井道壁102a)发生摇摆,带动框体202和固定底板204发生振动时,由于在底板凹部204b与减振板凹部206b之间有球体208滚动,所以固定底板204的振动不能直接传递到减振板206。惯性使减振板206保持相对稳定,从而可以减轻从固定底板204传播到随行电缆116的振动。例如,当框体202和固定底板204的振动幅度为图3所示的箭头F时,在减振板206上只发生箭头f所表示的微小振动。这可以有效地抑制随行电缆116的悬垂部摇摆振动,防止随行电缆116撞击到井道内的其他装置、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其包括:升降于井道的轿厢;通过曳引绳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对重;以及悬垂在所述井道内的长尺寸柔性物,其特征在于:具有设置在所述长尺寸柔性物的端部的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包括:固定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底板的上方、在预定的范围内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底板横向移动的减振板,所述长尺寸柔性物的所述端部连接在所述减振板,当所述固定底板发生振动时,惯性使所述减振板保持相对稳定,从而可以减轻从所述固定底板传播到所述长尺寸柔性物的振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其包括:升降于井道的轿厢;通过曳引绳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对重;以及悬垂在所述井道内的长尺寸柔性物,其特征在于:具有设置在所述长尺寸柔性物的端部的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包括:固定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底板的上方、在预定的范围内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底板横向移动的减振板,所述长尺寸柔性物的所述端部连接在所述减振板,当所述固定底板发生振动时,惯性使所述减振板保持相对稳定,从而可以减轻从所述固定底板传播到所述长尺寸柔性物的振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底板的面向所述减振板的一侧设有复数个底板凹部,在所述减振板的面向所述固定底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底板凹部的数量相同的减振板凹部,每个所述底板凹部分别对应一个所述减振板凹部,两者形成一对,在每一对所述底板凹部与所述减振板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井健三郎渡边敦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