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手扶式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插秧机及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252701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手扶式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插秧机及其方法。它包括发动机、行走底盘、扶手机架、插植变速箱、前曲柄摇杆式分插机构、后曲柄摇杆式分插机构、传动箱、前栽秧送秧机构、后栽秧送秧机构等,行走底盘前部安装发动机,后部安装插植变速箱,扶手机架固定在插植变速箱后下方,前栽秧送秧机构、传动箱、后栽秧送秧机构纵向依次固定在扶手机架上,两个前曲柄摇杆式分插机构安装在插植变速箱两侧,两个后曲柄摇杆式分插机构安装在传动箱两侧,插植变速箱通过链传动将动力输送到传动箱。插秧时,将不同苗龄的大、小秧苗分别放在前栽秧台上、后栽秧台上。插植后,实现大秧苗和小秧苗在两行杂交水稻父本垄上呈三角形分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扶式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插秧机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插秧机,尤其涉及一种手扶式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插秧机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为保证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父本与母本花期相遇,以提高杂交制种的质量与产量,父本需要提供一个较长时间的花粉期,才能使不同开花期的母本均可授粉。为实现这一目标,一般要求将具有一定苗龄差的大小两种父本秧苗分2期分两批栽插,具体插植方法是:在两行父本垄上,先将大秧苗按标准株距的两倍进行间隔插植,使两行父本的大秧苗呈“品字”或三角形分布,相隔日期将父本小秧补插在大秧苗之间,即两行父本的小秧苗也呈“品字”或三角形分布。因上述插植过程较复杂,目前采用人工栽插方式分两次完成父本秧苗的栽插,不仅劳动强度大,难以适实完成,且手工栽插后秧苗间距不均匀,垄行直线度、平行度差,导致栽植质量差,不利于秧苗后期生长及授粉;而现有2行水稻插秧机的不能满足不同苗龄两种杂交水稻父本秧苗间隔同时栽植要求。为了提高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水平与制种质量,特别需要研制一种能够实现大小两种杂交水稻父本秧苗同时间隔栽插的杂交水稻父两行专用插秧机及其插植方法,以适应制种农艺、农时要求,提高父本秧苗栽插质量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扶式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I)、行走底盘(16)、插植变速箱(2)、扶手机架(8)、前曲柄摇杆式分插机构(3)、后曲柄摇杆式分插机构(9 )、传动轴(10 )、传动箱(7 )、前栽秧送秧机构(4 )、后栽秧送秧机构(5 )、侧浮舟(15 )、中央浮舟(17);发动机(I)安装在行走底盘(16)前端,发动机(I)的行走动力输出轴与行走底盘(16 )的动力输入轴相连接;行走底盘(16 )的后端固定有插植变速箱(2 ),扶手机架(8 )固定在插植变速箱(2)后下方,发动机作业动力输出轴通过万向联轴器、株距调节变速器与插植变速箱(2 )动力输入端连接;前栽秧送秧机构(4 )包括前栽秧台(6 )、前滑板(11),后栽秧送秧机构(5 )包括后栽秧台(19 )、后滑板(18 ),前滑板(11)和后滑板(18 )的中部均固定在扶手机架(8)后部,前栽秧台(6)置于前滑板(11)上并与前滑板(11)构成移动副,后栽秧台(19)置于后滑板(18)上并与后滑板(18)构成移动副,前栽秧台(6)、后栽秧台(19)两侧通过连接杆(12)固定在一起,插植变速箱(2)的横向移动轴两端通过连杆(13)与前栽秧台(4)的两外侧固定连接;传动箱(7)固定在前栽秧送秧机构(4)与后栽秧送秧机构(5)之间的扶手机架(8)上,传动箱(7)的外侧与插植变速箱(2) 一侧延伸的动力输出轴通过传动链(14)连接;两个前曲柄摇杆式分插机构(3 )安装在插植变速箱(2 )两侧,前曲柄摇杆式分插机构(3)动力输入轴与插植变速箱(2)动力输出轴相连接;两个后曲柄摇杆式分插机构(9)安装在传动箱(7)的两侧,后曲柄摇杆式分插机构(9)输入轴与传动箱(7)动力输出轴相连接;中央浮舟(17)前端固定在发动机(I)下方,中央浮舟(17)后端与扶手机架(8)下部固定;两个侧浮舟(15)设于整机两侧,两个侧浮舟(15)前端分别与行走底盘(16)的动力输出轴端的支撑座铰链连接,两个侧浮舟(15)后部与前栽秧送秧机构的前滑板(11)、后栽秧送秧机构的后滑板(18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胡金冰王永维唐燕海韦真博程绍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