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中药纳米纺丝复合纤维膜敷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6249725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纳米纺丝复合纤维膜敷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功能性医用敷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聚乳酸‑乙醇酸(PLGA)共聚物作为载体,以其担载姜黄素(CUR)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以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可降解纳米纺丝复合材料。其中,姜黄素占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质量分数为1%‑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占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质量分数为8.33×10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o spinning composite fiber film dressing,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o spinning composite fiber membrane dressing,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functional medical dressing preparation, the biodegradable polylactic acid glycolic acid copolymer (PLGA) as the carrier, with its supported Jiang Huang Su (CUR) an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using electrospinning method for preparing degradable nano composite spinning. Among them, the mass fraction of curcumin accounted for poly acid copolymer of lactic acid ethanol was 1% 3%,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poly lactic acid copolymer for the mass fraction of ethanol is 8.33 * 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纳米纺丝复合纤维膜敷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性医用敷料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可吸收的担载中药和生长因子的中药纳米纺丝复合纤维膜敷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敷料适用于创伤、烧伤、手术及急性或慢性损伤等不同伤口的覆盖,在保护伤口、吸收分泌物的同时减少创面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中皮肤在受到外界刺激如创伤、手术及烧伤等损伤以后会在皮肤表面形成伤口,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其它并发症。所谓医用敷料,即指用于包扎伤口用的覆盖物。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创伤皮肤、为伤口愈合提供良好的环境。传统医用敷料的材质主要使用脱脂棉纱布、纱布条、棉球和棉膜等天然纤维性材料,可以干燥伤口,具备物理隔离功能。虽然传统敷料具有吸收性好、制作简单、价格便宜等特点,但是传统敷料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传统敷料与渗出物结痂后造成伤口黏连,在进行换药时可引起新的创伤、且伴随疼痛,同时传统的敷料不具备加速愈合的能力,病原体易通过易引起细菌滋生,换药工作量大等等。随着材料科学和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新材料的研制及应用,促进了现代敷料的发展,弥补了传统敷料的不足,同时为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具有特殊功能性的医用敷料也应运而生。按照其材料的来源及用途不同可分为三大类:胶原型敷料、藻酸盐类辅料和水胶体敷料。胶原型敷料的特点是低抗原性、可降解及具有生物相容性,但是容易被细菌污染变质,对渗出和感染性伤口创面不适用。藻酸盐类辅料的原材料是从棕藻中提炼出的藻酸,加工成藻酸钙,于创面接触时,通过离子交换,使不溶性藻酸钙变为可溶性藻酸钠。优点为提供湿润环境、止血功能、吸收性好、缓解疼痛、防水等,但也同时伴随凝胶易被误认为脓液或创面腐肉、干燥或有结痂的创面不宜使用的缺点。水胶体敷料是有弹性的聚合水凝胶与合成橡胶和粘性物质混合加工而成的敷料,水凝胶敷料有双重粘性、可控制性吸收、能形成湿润的愈合环境加速伤口愈合等,但是其高度的闭合性有时会导致过度湿润及周围皮肤的浸渍,胶层吸收大量渗出物后对创面会产生污染,应用在大量渗出液的伤口时,需要经常更换敷料否则渗出液会外漏。因此,寻找一种新型的敷料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新型敷料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首先,生物相容性好,不会对人体产生刺激、中毒和病变等不良反应;其次,具有保湿、稀释的作用,在有效保留渗出液的同时不积液;不易与伤口渗出物黏连,尽量减少对新生组织的损伤,换药时疼痛感轻;最后应具有预防伤口感染的作用,抗菌性较好。随着科技的进步,对敷料除了上述几点要求之外还应包括能否生物降解以及降低环境的污染等。而聚乳酸纤维作为医用敷料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并且对于生物体不会引起异物反应,是一种绿色医用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纤维敷料与传统敷料进行比较,其覆盖的创面愈合速度增快。目前在把静电纺丝材料应用到伤口修复方面的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因此很多理想伤口敷料需具备的条件现在还难以完全满足,但是静电纺丝材料因为是纳米或者微米纤维膜,具备一定的优越性能。因而能基本满足伤口敷料所必需的条件,且如果在多聚物材料中加入天然多聚物分子,就能提高静电纺丝纤维膜在伤口愈合中的生物相容性,进而提高其应用效果。目前临床上烧伤或者慢性难愈性创面等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缺失,治疗中常遇到创面愈合缓慢,自体皮源不足,皮肤附件破坏,以及皮肤替代物的性能较差等问题,导致皮肤创面愈合后质量较差,因此对于慢性创面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中的难点。而随着生长因子在临床的应用,即给这些难愈合创面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促进皮肤创面愈合和植皮成活,改善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的性能,提高皮肤再生质量等多方面已有较多应用。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是所用剂型易流失、稳定性差以及难以控制其释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本研究将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聚乳酸-乙醇酸(PLGA)共聚物作为载体,以其担载姜黄素(CUR)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以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可降解纳米纺丝复合材料。其中,聚乳酸-乙醇酸(PLGA)具有可降解、无毒的特点,是一种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与聚乳酸(PLA)相比,PLGA是丙交酯(LA)和乙交酯(GA)的共聚物,可通过改变LA和GA的摩尔数比例调节PLGA在生物体内的降解速率,降解时间最短数周,最长可达数年,且生物相容性好。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PLGA由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提供,n(LA):n(GA)=80:20。姜黄素(Curcumin,CUR)存在于姜黄、郁金等姜科植物干燥根茎中,是一种天然化学成分。姜黄素因其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生长因子在医学美容方面的研究成为当今的热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还可以通过调节胶原的降解、更新,达到减少疤痕形成、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的作用。因此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伤口愈合、瘢痕修复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结合了上述三种原料的优势,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将PLGA、CUR和bFGF结合到一起,制成可降解的纳米纺丝复合纤维膜。通过对纳米纺丝复合纤维膜的表征、降解能力、稳定性细胞增殖实验、创面修复实验以及安全性的研究,综合评价其作为敷料的价值,进而为新型可降解纳米缓释材料的制备以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中药纳米纺丝复合纤维膜敷料,是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一种生物可吸收的高分子材料—聚乳酸-乙醇酸(PLGA)共聚物制成溶液,并以其为载体担载姜黄素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两种药物;其中,姜黄素占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质量分数为1%-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占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质量分数为8.33×10-4%-33.33×10-4%;所述的PLGA共聚物,丙交酯LA与乙交酯的摩尔比为80:20。一种中药纳米纺丝复合纤维膜敷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将PLGA共聚物溶解在氯仿中,配成质量分数为5%-20%的PLGA静电纺丝溶液,然后在室温下磁力搅拌,过夜;(2)将姜黄素加入到步骤(1)的溶液中,使姜黄素占PLGA的质量分数为1%-3%,在室温下磁力搅拌,过夜,得到油相溶液;(3)将乳化剂加入到上述油相溶液中,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为3%-5%,使乳化剂均匀分散在油相中,在冰水浴条件下,预乳化溶液1-2分钟,乳化速率为3000-8000r/min,随后向该油相溶液中加入bFGF的水溶液,使bFGF占PLGA的质量分数为8.33×10-4%-33.33×10-4%;然后在冰水浴条件下,继续乳化2-5分钟,然后在室温环境中静止,直至溶液中没有气泡,从而得到均一、稳定的油包水乳液;(4)将步骤(3)得到的油包水乳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复合纳米静电纺丝材料;(5)将步骤(4)得到的复合纳米静电纺丝材料于25-30℃下避光,抽滤干燥48-60h,脱去纤维中残留的氯仿溶剂,从而得到中药纳米纺丝人工敷料复合膜;厚度为1-3mm、纤维直径为200-400nm。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的PLGA共聚物,其中,丙交酯LA与乙交酯的摩尔比为80:20。进一步地,步骤(3)所述的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进一步地,步骤(4)所述的静电纺丝,具体步骤如下:(a)将玻璃注射器固定在铁架台上,调整注射器高度与接收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中药纳米纺丝复合纤维膜敷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药纳米纺丝复合纤维膜敷料,其特征在于,是将聚乳酸‑乙醇酸(PLGA)共聚物制成溶液,并以其为载体担载姜黄素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两种药物;其中,姜黄素占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质量分数为1%‑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占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质量分数为8.33×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纳米纺丝复合纤维膜敷料,其特征在于,是将聚乳酸-乙醇酸(PLGA)共聚物制成溶液,并以其为载体担载姜黄素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两种药物;其中,姜黄素占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质量分数为1%-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占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质量分数为8.33×10-4%-33.33×10-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纳米纺丝人工敷料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LGA共聚物,其中,丙交酯LA与乙交酯的摩尔比为80:2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纳米纺丝复合纤维膜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将PLGA共聚物溶解在氯仿中,配成质量分数为5%-20%的PLGA静电纺丝溶液,然后在室温下磁力搅拌,过夜;(2)将姜黄素加入到步骤(1)的溶液中,使姜黄素占PLGA的质量分数为1%-3%,在室温下磁力搅拌,过夜,得到油相溶液;(3)将乳化剂加入到上述油相溶液中,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为3%-5%,使乳化剂均匀分散在油相中,在冰水浴条件下,预乳化溶液1-2分钟,乳化速率为3000-8000r/min,随后向该油相溶液中加入bFGF的水溶液,使bFGF占PLGA的质量分数为8.33×10-4%-33.33×10-4%;然后在冰水浴条件下,继续乳化2-5分钟,然后在室温环境中静止,直至溶液中没有气泡,从而得到均一、稳定的油包水乳液;(4)将步骤(3)得到的油包水乳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复合纳米静电纺丝材料;(5)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艳田牧晓王润伟李幼蓉王媛郭新园宋佳苗婷婷王欢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田牧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