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药缓释创面敷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8198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载药缓释创面敷料的制备方法,通过静电纺丝法,对纺丝溶液在纺丝条件下进行纺丝,获得所述载药缓释创面敷料;其中,所述纺丝溶液为含有载药纳米颗粒及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四氢呋喃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液;所述纺丝条件为温度25~30℃、相对湿度为25%~40%、电压11~13kV、流速0.9~1.3ml/L。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以静电纺丝技术为基础,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适合工业化的载药缓释创面敷料制备方法。

Preparation method of medicine carrying slow release wound dressing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preparing drug loaded wound dressing, through the electrostatic spinning method, the spinning solution spinning in spinning conditions, obtain the drug loaded wound dressing; wherein, the spinning solution of tetrahydrofuran and N containing drug loaded nanoparticles and poly lactic acid glycolic acid, mixed liquid N two DMF; the spinning conditions for temperature 25 to 30 DEG C, the relative humidity is 25% ~ 40%, 11 ~ 13kV voltage, flow rate of 0.9 ~ 1.3ml/L. Based on the electrospinning technology,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a medicine carrying slow release wound dressing which is simple and suitable for industrial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载药缓释创面敷料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缓释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载药缓释创面敷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载药的创面敷料而言,为了更好的提高药物利用率,需对载药的释放速率进行控制。传统载药创面敷料为简单混合法,即,将载药与创面敷料材料进行简单混合。这种方法存在药物突释行为的问题,即,载药的释放速率突然增大,这就导致了创面上的药物浓度急剧上升,对患者产生一定的毒副影响,而后期药量又无法满足创面愈合的要求,直接影响创面的愈合效率。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创面敷料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目前技术上的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药缓释创面敷料的制备方法,以静电纺丝技术为基础,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适合工业化的载药缓释创面敷料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载药缓释创面敷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是通过静电纺丝法,对纺丝溶液在纺丝条件下进行纺丝,获得所述载药缓释创面敷料;其中,所述纺丝溶液为含有载药纳米颗粒及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四氢呋喃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液;所述纺丝条件为温度25~30℃、相对湿度为25%~40%、电压11~13kV、流速0.9~1.3ml/L。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纺丝溶液中,所述四氢呋喃的浓度为0.886~0.889g/ml,所述N,N-二甲基甲酰胺的浓度为0.945~0.950g/ml,所述载药纳米颗粒与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质量比为1:1。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抗菌药物或表皮生长因子与多孔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加入无水乙醇中混合,磁力搅拌后再超声搅拌至均匀,离心后干燥,获得载药纳米颗粒;(2)将步骤(1)获得的载药纳米颗粒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加入四氢呋喃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液中,磁力搅拌至均匀,获得纺丝溶液;(3)对步骤(2)获得的纺丝溶液通过静电纺丝法进行纺丝,获得所述载药缓释创面敷料;其中,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载药纳米颗粒的包封率为30~40%;在所述步骤(2)中,载药纳米颗粒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质量比为1:1,所述四氢呋喃的浓度为0.886~0.889g/ml,所述N,N-二甲基甲酰胺的浓度为0.945~0.950g/ml。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1)中,磁力搅拌24小时,超声搅拌5~15分钟。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1)中,在压力-1BAR、温度30℃下进行干燥。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分子量为7万,所述无水乙醇的密度为0.789~0.791g/ml。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优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载药缓释创面敷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抗菌药物或表皮生长因子与多孔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加入无水乙醇中混合,磁力搅拌24小时后再超声搅拌5~15分钟至均匀,离心后真空30℃干燥,获得载药纳米颗粒;其中,所述载药纳米颗粒的包封率为30~40%;(2)将步骤(1)获得的载药纳米颗粒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一起加入四氢呋喃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液中,磁力搅拌至均匀,获得纺丝溶液;其中,所述载药纳米颗粒与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质量比为1:1,所述四氢呋喃的浓度为0.886~0.889g/ml,所述N,N-二甲基甲酰胺的浓度为0.945~0.950g/ml;以及,(3)对步骤(2)获得的纺丝溶液通过静电纺丝法进行纺丝,获得所述载药缓释创面敷料,所述纺丝条件为温度25~30℃、相对湿度为25%~40%、电压11~13kV、流速0.9~1.3ml/L。在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中,以常规静电纺丝设备进行纺丝,静电纺丝针头选用16号针头,内径为1.32mm。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抗菌药物为穿心莲内脂。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要求,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试剂均为市售试剂。在本专利技术中,结合载药纳米颗粒和静电纺丝技术,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且适合工业化的载药缓释创面敷料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所述制备方法具有步骤简单、方便快捷、易于产业化等优点,制备而得的载药缓释创面敷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可以有效延缓药物的释放速率,提高药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应当知道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载药缓释创面敷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穿心莲内酯与多孔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加入无水乙醇中混合,磁力搅拌24小时后再超声搅拌5~15分钟至均匀,离心后真空30℃干燥,获得载药纳米颗粒;其中,所述穿心莲内酯与多孔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质量比满足使得所述载药纳米颗粒的包封率为30~40%;(2)将步骤(1)获得的载药纳米颗粒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一起加入四氢呋喃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液中,磁力搅拌至均匀,获得纺丝溶液;其中,所述载药纳米颗粒与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质量比为1:1,所述四氢呋喃的浓度为0.886~0.889g/ml,所述N,N-二甲基甲酰胺的浓度为0.945~0.950g/ml;以及,(3)对步骤(2)获得的纺丝溶液通过静电纺丝法进行纺丝,获得所述载药缓释创面敷料,所述纺丝条件为温度25~30℃、相对湿度为25%~40%、电压11~13kV、流速0.9~1.3ml/L,其中,以常规静电纺丝设备进行纺丝,静电纺丝针头选用16号针头,内径为1.32mm。在本专利技术中,结合载药纳米颗粒和静电纺丝技术,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且适合工业化的载药缓释创面敷料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所述制备方法具有步骤简单、方便快捷、易于产业化等优点,制备而得的载药缓释创面敷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可以有效延缓药物的释放速率,提高药效。本专利技术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公开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括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载药缓释创面敷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是通过静电纺丝法,对纺丝溶液在纺丝条件下进行纺丝,获得所述载药缓释创面敷料;其中,所述纺丝溶液为含有载药纳米颗粒及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四氢呋喃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液;所述纺丝条件为温度25~30℃、相对湿度为25%~40%、电压11~13kV、流速0.9~1.3ml/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药缓释创面敷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是通过静电纺丝法,对纺丝溶液在纺丝条件下进行纺丝,获得所述载药缓释创面敷料;其中,所述纺丝溶液为含有载药纳米颗粒及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四氢呋喃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液;所述纺丝条件为温度25~30℃、相对湿度为25%~40%、电压11~13kV、流速0.9~1.3ml/L。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溶液中,所述四氢呋喃的浓度为0.886~0.889g/ml,所述N,N-二甲基甲酰胺的浓度为0.945~0.950g/ml,所述载药纳米颗粒与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质量比为1: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抗菌药物或表皮生长因子与多孔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加入无水乙醇中混合,磁力搅拌后再超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波贾宇航陆益栋杨盛兵殷瑞雪杨士模沈丹艳汤亭亭章文俊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黑船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